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东吴政坛的纷争周瑜的二分天下VS鲁肃
TUhjnbcbe - 2024/2/27 16:02:00
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4323066.html

说起诸葛亮的《隆中对》,大伙肯定都非常熟悉,毕竟语文课本要求背诵全文的嘛。但聊起鲁肃的“榻上策”,估计很多人都是陌生的,也就更别说周瑜的“二分天下”了。

周知,《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蓝图,举一反三,“榻上策”是鲁肃为孙权集团制定的战略蓝图,而“二分天下”则是周瑜为孙权集团制定的战略蓝图。你可能会说!东吴还有战略可言呢?当然有!千万别小瞧了孙权集团!

鲁肃

抛开小说《三国演义》对刘备集团的“偏爱”,其实在公元年即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集团的整体实力远胜于刘备集团,有证据吗?当然有,请看以下对比:

疆域:孙权集团占据江东六个郡(扬州大部分地区,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江郡、庐陵郡和豫章郡);刘备集团刚被曹军追杀,被迫投靠于刘琦,勉强可算占据江夏一个郡,疆域差距明显。

《三国志》记载: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会黄祖死,得出,(刘琦)遂为江夏太守。

兵力或军队:据赤壁之战考证,孙权集团派出了三万人(和曹魏北交界处必然还有驻军);刘备集团约有二万人(其中部分是刘琦军队)。

《江表传》记载: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三国志》记载: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将领官员:孙权集团已历三世,不仅有黄盖、韩当等等一代老将,更有周瑜、张昭等等二代重臣,还有鲁肃、甘宁等三代官员;而刘备集团文仅有诸葛亮、武仅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官员差距显著。

人口及经济:据估计江东六郡、荆襄九郡、西川四十一郡三大地区的人口相差无几,因而无论人口或经济,单单江夏郡必然比不过江东六郡。

《三国志》记载:蜀灭亡时,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约万人);吴灭亡时,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约万人)。

所以,其实孙权集团比刘备集团整体实力强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才更有战略可言。而刘备集团一直是寄人篱下,毫不客气地讲,要不是周瑜于赤壁赶跑了曹军,刘备集团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发展壮大起来。

周瑜

接下来切入正题。

赤壁之战胜利后,刘备集团在荆襄徐徐壮大,对于孙权集团,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该如何处理和刘备集团的关系?于是,东吴政坛就产生了两派意见,一派是直接吞并他(即干他);一派是暂时亲近他(实则相互利用)。

《三国志》原文记载如下: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公元年左右,周瑜对孙权献策)

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公元年左右,周瑜对孙权献策)

考虑到篇幅原因就不具体翻译了,简单来说,周瑜这两段话有以下几层意思。

一:刘备集团会越来越可怕,将来不可收拾,必须遏制他们现在继续发展;

《三国志》记载:(约公元年左右)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二、可以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分而治之,把刘备邀请到东吴,给他建豪宅,给他很多美女,过神仙般的日子,再把关羽、张飞安置到不同地方后挟制此二人,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遏制他们的发展势头;

注:小说《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的桥段纯属虚构。

三:试采用假途灭虢(guó)之计,若刘备集团有防备,或亦可直取巴蜀,转而再夹攻刘备集团,进而天下基本二分。

关羽

故,“二分天下”的战略蓝图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步——趁着曹军还在休养,向刘备借道,周瑜和奋威将军孙瑜(东吴宗室)一起进军攻取西川;

第二步——和马超结为盟友,进而吞并汉中张鲁,留下奋威将军孙瑜守备巴蜀;

第三步——周瑜再回军和主公孙权一起夹击荆襄干掉刘备集团,随后与曹操集团南北对峙,平分天下。

优点分析:1、目标更为远大。由于周瑜周公瑾确实有很强的军事才能,他在东吴集团中基本都是主战即主张进取的,他知道曹操盘踞北方根基牢固,因此他的战略眼光放到了西川、汉中。2、少了刘备集团从中作梗。周瑜之所以一直把刘备集团视为眼中钉,因为他意识到了刘备集团是可怕的,将来会成为一股难以消灭的势力直接威胁东吴。3、联合马超,南北对峙,攻伐曹魏。毫无疑问,这是孙权集团统一天下最理想的途径,南北对峙,赢面更大,利用马超,为马前卒。

缺点分析:1、刘备集团不好对付。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周瑜出西川和孙权出江东夹击刘备集团,就算侥幸灭掉了刘备集团,自身军队、经济等必然大损,届时曹魏渔翁得利。2、西川非短时间可灭。江东和西川毕竟隔着一个荆襄,大军行路、粮食运输都是极不方便的,更何况刘璋也不是吃素的,刘备从公元年入川直到公元年才彻底拿下西川(花了约3年时间),万一周瑜军征伐刘璋军陷入僵局,风险是相当大的。

孙权

结果:1、主公孙权没有采纳,史书明确记载两大原因“以曹公在北方”和“又恐备难卒制”,用大白话讲,就是“曹操太猛了,刘备一下子干不掉”。2、公元年,周瑜于巴丘病逝,年仅36岁。这一噩耗,使得“二分天下”的战略蓝图彻底成了梦幻,关于周瑜的突然去世,也产生了很多的猜疑,读者可自行揣测。

《三国志》: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三国志》原文记载如下:

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公元年左右,鲁肃对孙权献策)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公元年左右,鲁肃对孙权献策)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公元年左右,鲁肃对孙权献策)

刘表

同样,鲁肃这三段话有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公元年左右(官渡之战的时候),鲁肃就为孙权提出了宏伟的战略蓝图。第一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第二步,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第三步,占据长江流域,称帝进取天下。

注:很不幸,直到公元年,孙权用了8年的时间才刚刚灭掉黄祖。

其二,公元年,曹操已然带军南下,军情火急,鲁肃主动请缨赶往前线,主要目的便是去和刘备(以及刘琦)结盟,以求共击曹贼。

其三,公元年左右,鲁肃力排众议,主张“借”荆州(实则仅仅南郡主权)给刘备。当然有人会质疑鲁肃胳膊肘往外拐,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呢?第一点,曹操还很强大,南郡又直面曹军,江东若两处受敌,心太累;第二点,多树曹操之敌,“借”南郡给刘备,以共御曹军。

故,“榻上策”的战略蓝图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步——以江东为基业,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第二步——多树曹操之敌,使其无暇南顾,尽量不与刘备交兵,采取步步相逼;

第三步——徐徐吞并荆襄,有望霸占长江流域,以此进取天下。

刘备

优点分析:1、高度重视曹操集团的存在。与“二分天下”不同的是,鲁肃基本上一直在提及曹操集团的强大,这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而“二分天下”并没有说明,若与刘备集团交兵,曹操再次南下来攻江东,该如何妥善解决?2、稳扎稳打。鲁肃心知肚明,不可能跨过刘备集团,派兵去攻取西川,风险太大,效益又不见得高,他采取的是逼着刘备快点去攻取西川,使得荆襄后方空虚,就有了可趁之机。相比于“二分天下”,如此更稳妥。

缺点分析:1、刘备集团发展迅速,甚至强于孙权集团。赤壁之战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刘备拿下了荆州南部四郡,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刘备又夺取了益州,短时间内便“跨有荆益”的刘备集团,让孙权羡慕嫉妒恨。魏蜀吴三方,孙权集团最弱,他能开心吗?2、统一天下已成泡影。曹操集团强大,孙权多次出征合肥均以失败告终,向北扩张无望,向西扩张就必然要和刘备集团兵戈相见,而刘备集团也不弱,三足鼎立,听天由命。

结果:“权即遣肃行”、大白话说,“去吧去吧,去和刘备联盟吧”;“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大白话说,“孙权同意‘借’南郡给刘备”,均表明孙权采纳了鲁肃的战略建议。于是乎,三足鼎立。

曹操

写在最后,周瑜和鲁肃的分歧点其实就在于如何处理和刘备集团的关系,周瑜认为要将刘备集团扼杀在摇篮里,鲁肃则认为要利用刘备集团分摊来自曹操集团的压力。

当然,两者无所谓对与错,只能说鲁肃是站在偏政治家的角度,比较保守,先求生存,再图壮大;而周瑜是站在偏军事家的角度,比较激进,搏一搏,单车或许变摩托。

出于对周郎的个人喜爱,说实话对他的“二分天下”还是充满期待的,只可惜天妒英才。

全文主要参考文献:《三国志》、《江表传》,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授权私信。

众志成城!

武汉加油!

疫情退散!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吴政坛的纷争周瑜的二分天下VS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