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赤壁怀古之词中,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苏东坡笔下的《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东坡居士此词一出,其它赤壁怀古之诗词顿时黯然失色。许多诗人、词人都不敢再去轻易触碰这个主题。
但宋朝之后的元朝,有一位词人,他以一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心态,从历史沧桑的角度来了一首《赤壁怀古》。
他来到赤壁,虽然眼前仍是苏东坡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伟景观,可能脑海中也浮现出苏东坡那首词。
但他不为前面苏轼的杰作所压制,没有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格调的影响,而是想起了另外一个人:诸葛亮。
赤壁之战,是吴蜀联军大破曹军的大战役。吴有周瑜,而蜀有诸葛亮。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刘备三顾草庐,请其出山。这首词就是从这段故事开始的:
鹦鹉曲·赤壁怀古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话说那诸葛亮曾以草屋为家,躬耕南阳,过着从容悠闲的隐居生活,却被刘备三顾草庐“赚出”了山。
“赚出”二字,言下之意,就是说诸葛亮是被刘备骗了,上了刘备的当,才早早出来经营天下。
“笑谈间汉鼎三分”,诸葛亮在谈笑间,就奠定了三分天下格局。“谈笑间”——这位词人还是摆脱不了苏轼的影子,引用了同样的三个字,点出了赤壁之战。
但“汉鼎三分”之后,诸葛亮从此“不记得南阳耕雨“了。
这并不是说诸葛亮真的贪图功名,忘了以前的日子,而是说他从此再也无法,过从前
的那种从容悠闲的生活了——
这句话说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所谓人生即选择,有得必有失啊。
因为诸葛亮出山之后,就一直辅佐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他更是日理万机,图谋北伐,但六出祁山,终无功而返,鞠躬尽瘁于五丈原。
虽然因此诸葛亮留下了千古美名,但如果从人生根本追求来讲,从诸葛亮的只想过悠闲自在生活的初心来讲,这种三分天下功业,这种鞠躬尽瘁美名,应该怎么来衡量其价值呢?到底值不值得呢?
——作者从人生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索。
”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可叹的是,眼前吹过的西风,卷尽了历史上的一切风流繁华,所有英雄豪杰的往事,值得也罢,不值得也罢,都随着东去了!
到现在,当年鏖战急的赤壁成了怀古的遗迹,但渔夫樵子还谈起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的传说和佳话——这应该算是英雄的一种最好结局吧!
尽管前面对诸葛亮的人生选择,作者提出自己的思索,认为诸葛亮出山是受骗了,是得不偿失的。但最后,还是对诸葛亮予以了肯定,尽管是以传说佳话流传在渔夫樵子口中的形式。
能在大文豪苏轼赤壁怀古词之后,写出自己的新意,这位词人也算不简单。他就是元代的冯子振。
冯子振是元代散曲名家。自幼勤奋好学,但直到元大德二年(),他四十七岁时才登进士及第,人谓“大器晚成”。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他在这首词上点出了一个千古命题:人生即选择。在每个人生路口,你作出选择之后,对也罢,错也罢,从此就再无回头路可走。诸葛亮如此,我们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