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金代文学家、理学家、书法家。年进士及第,历任平定州刺史、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为政简朴宽容。生性好学,无一日不读书,诗、文、书、画俱佳。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散文多表现程朱理学;书法则工草书,与同时代的党怀英、王庭筠、赵沨齐名。晚年自号闲闲老人,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赵秉文非常钦佩大文豪苏轼,甚至写了一首《大江东去》,像苏轼致敬。《大江东去》是一首从头至尾都在向大文豪苏轼致敬的词。词牌“大江东去”即“念奴娇”,缘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词题“用东坡先生韵”指的是这首词采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韵。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金朝·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全词以问月开篇,沿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境。“秋光”点明时间,“苍苍”则写月亮的迷茫之貌,更准确地说,这是赵秉文自身迷茫心态的投射。“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五句隐括苏轼《赤壁赋》文意。《赤壁赋》中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等语。虽是隐括前人作品,但赵秉文用得十分贴切自然,围绕着月下泛舟之景,塑造了一名超然世外的人物形象——苏轼:他随意坐在小舟之上,扣舷高歌,四周水天茫茫,无边无际,只有皎洁的月光荡漾在水面之上。这样一名世外高人的形象正是赵秉文心里所向往的,但却是繁杂的现实所容不下的,故而赵秉文有“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的慨叹。这两句既是赵秉文对苏轼的崇敬和敬仰,又是赵秉文对现实的批判和指责,谓像苏轼这样的人中豪杰,却在现实之中备受不公待遇,暗讽北宋朝廷不懂知人善用,有借古说今的意味,表达了赵秉文对金朝埋没人才致使国无能人的忧心之情。
下阕“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三句承上启下,从描写苏轼过渡到描写自身。“骑鲸人去”与上阕词尾“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紧密呼应,因为不容于世,故而就回到天上去了。“骑鲸人”原指唐代大诗人李白,他晚年寓居在安徽当涂,传说他在采石矶骑着鲸鱼到仙界去了。赵秉文用此指代苏轼,充分表现了对他的崇敬之情。“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五句写赵秉文的心境感受,比较消极。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赵秉文看来,时空辽远没有尽头,人生在世不过是大梦一场,因而他想要像苏轼一样“乘风归去”,远离尘世,做一个什么都不管的世外之人。“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两句化用自唐代诗人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句意。不过,虽然赵秉文有出世的想法,却并不能实现,可能是现实情况不允许,也可能是赵秉文难以找到一片净土,因而只能寄情玉箫,在月下独自悲戚。词末“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即写此意,余韵悠长。
这首《大江东去》上阕化用了苏轼《赤壁赋》的内容,表现了赵秉文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下阕感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表达了词人想要远离尘世的思想。整首词大量化用前人作品,却真切自然,且引用前人事迹,用以借古伤今,将对现实的无奈和伤感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无法与苏轼的《念奴娇》相媲美,但也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清代文学家徐釚更是在《词苑丛谈》中点评:“状伟不羁,视‘大江东去’信在伯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