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①
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①元丰八年()九月,词人旅居楚州,收到家书,遂作此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之外的秋风、屏帏上的冷月,渲染出一种清寒的气氛,为全词定下基调。
B.抱衾不寐的动作,冷透衣袂、长夜如岁的心理感受,从侧面衬托出客愁之深。
C.“魂销”“相思泪”感情直白,而“衣带渐宽”含蓄,两者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D.全词写景细致入微,感情缠绵悱恻,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迥然不同。
2.下片首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D
①情感表达: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羁留他乡、归家无计的愁苦之情,点明全词主旨。②结构安排:承上启下,揭示上片之“愁”的缘由,为下文进一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张本。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D项,“全词写景细致入微,感情缠绵悱恻”错误。写景“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白描法写景,粗线条勾勒,侧重自己的感受,并非细致入微,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开头一句,气势磅礴。“昨夜”点时间,“秋风”点时令,“万里”点风势。第二、三句写深秋夜风冷煞人:白色的月光进到室内,冷光加冷色,“冷透人衣袂”。“冷透”二字,极其传神地将人的冷感带上了穿透力。由于秋夜秋风秋月秋冷,引发最后两句描写其后果:词人就是被大被裹住,还是“愁不寐”;感情为直抒胸臆,也不是缠绵悱恻的。
故选D。
本题考查结构思路和感情表达的作用。
表达方式看:
下片首句的大意是: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也就是说寄居他乡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羁舍留连归计未”正面直接抒发感情,表达羁旅漂泊回家日期不定的愁苦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明确突出。
结构思路看:
承接上文“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交代愁不寐的原因,是因为有家难回漂泊在外,孤寂难捱。引出下文“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的情形,大意是“梦里醒来凄绝伤神,枕上都是相思的泪水。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只为新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道出: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
“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第二、三句从相思的角度来回答为何“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梦停止了,人清醒过来了,痛苦啊,肝肠寸裂。再看看“枕”上,满是“相思泪”:问我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眶泪水向枕流。最后两句,写“愁”上加“愁”,秋夜秋风秋月秋思愁煞人。“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此句尤为抒写了羁旅思妻的感伤情怀,为相思而憔悴消瘦。“新书报我添憔悴”,妻子近日来信,说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说月能“冷透人衣袂”,说“玉漏长如岁”,是无理的,但却合情。可见下片首句为下文进一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张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注](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站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天山雪”点名“塞下”,“五月”在内地属入夏,天山却无花有雪,极写边地苦寒。
B.颔联主人公一边欣赏笛声,一边听到外面“折柳”之声,想到家乡的春色还来不及观赏,表达了遗憾和懊恼。
C.颈联通过“金鼓”声的“晓战”和“抱玉鞍”而眠,烘托出紧张的战斗气氛和严肃的军队纪律。
D.尾联作者笔锋一转,运用了西汉傅介子计斩楼兰王的典故,用“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有点睛结穴之妙。
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前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
颈联“晓站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抱”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由此可以想象将士们怀抱马鞍的目的应该是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想要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更好的表现将士们的这种迫切心情。“抱”表示怀抱。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引用西汉傅子介计杀楼兰王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杀敌报国的壮志。
(2)“抱”表示怀抱,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不能安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高度戒备的景象,表现了守边将士战地生活的艰苦,和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热情。
译文: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B
(1)首联用“天山雪”点名“塞下”,“五月”在内地属入夏,天山却无花有雪,极写边地苦寒,表达了对边疆战士艰难处境的同情和关爱;(2)颔联想到家乡的春色还来不及观赏,表达了战士思乡念亲的遗憾和不得归家的懊恼;(3)颈联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不能安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高度戒备的景象,表现了守边将士战地生活的艰苦,和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热情;(4)尾联引用西汉傅子介计杀楼兰王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杀敌报国的壮志。
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意思的理解分析。
B项,“颔联主人公一边欣赏笛声,一边听到外面“折柳”之声”错误。颔联“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意思是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笛声里吹的曲子便是《折柳曲》,并非一边听着笛声一边听到外面“折柳”之声,选项曲解诗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意思是“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突出戍边生活的单调、清冷,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环境的苦寒中表达了诗人的怜爱之情,希望战争早日胜利,让战士早日回家团聚,以欣赏美丽的春色。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意思是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是说,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写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抱马鞍随时迎战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心寄战场,渴望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五、六句紧承前意,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末两句是说,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以上六句全写边疆生活的艰苦,若有怨思,末两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铁,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此诗点睛结穴之处。
写作训练:做有温度的中国人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十年后
现代文阅读训练:莲心麦冬
写作训练: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