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苏东坡的字没几个人能练好,为什么现在书法
TUhjnbcbe - 2024/3/28 17:03:00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39.net/pf/a_4580342.html
苏轼像

今天要说的苏轼(苏东坡)大家很熟悉,但作为汉字\书法史,咱们单讲他在书法上的事迹与成就,至于东坡肉、苏堤、《赤壁赋》、《水调歌头》等等就不提了。

苏轼是怎么练字的呢?

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每次都过的书都要亲手抄写一遍,每抄一遍,就换一种字体,由此熟悉不同字体之间的联系和运笔。

苏轼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虽然是告诫他人要多读书,但敢于与写坏数瓮笔、建了“退笔冢”的怀素相比,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练字确实是下了苦功夫的。

尽管苏轼自己提倡写字要不拘泥于法,要“尚意”,要力图表现自已的书法个性、标新立异,但他还是有坚实的、规规矩矩的“法度”底子的。不像现在的一些“书法家”,刚练得有点眉目,就急于“创新”、“表达个性”、“树立风格”,导致丑书横行、怪书当道。

苏轼也是从楷书打基础的——这可不是我瞎说。

在各家书体中,苏轼最喜欢的是颜真卿的字,尤其是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

他的弟子黄庭坚曾说:“东坡尝自评大字不若小字……然大字多得颜鲁公《东方先生画赞》笔意。”“东坡少时规摹徐会稽(南唐书法家徐浩)……中年喜临写颜尚书(颜真卿)真(楷书)、行(行书)。”

苏轼自己也说:“颜鲁公平生写碑,惟《东方朔画赞》为清雄。”“若予书者,乃似鲁公而不废前人者也。”

我们看现在留下来的苏轼的楷书,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神韵就很像《东方朔画赞》,只是苏轼写得更扁一点而已。

《醉翁亭记》拓本部分《丰乐亭记》拓本部分

说到“扁”,这倒也是苏轼的书法特色。

曾经黄庭坚嘲笑他的字“扁”,说如同“石压蛤蟆”,苏轼还辩解说:“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只是没想到千年以后,这句诗反而成了某些妹纸不想减肥的借口了。

苏轼的字“扁”,主要是他把撇捺向外拓展,又喜欢用粘稠得像浆糊一样的浓墨,所以给人以肥厚之感。

尽管如此,苏轼的字还是挺受人欢迎的。

他还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有个同事韩宗儒又没钱又贪吃,就老是跑到苏轼这里找写过的字,拿到了就去换羊肉吃,没拿到就给苏轼写请安信,还派人守在门口等苏轼回信——苏轼特么的也是醉了,有一次实在太忙,就忍不住就向等信的下人调侃了一句:“回去告诉你家老爷,今天下了‘断屠令’,没羊肉吃了。”把人给打发走了。

当时苏轼的作品就这么有价值了,现在就更不用说了。他写的《功甫帖》,全篇只有9个字,在年竟然拍卖到了万元!

《功甫帖》

有很多人就看中苏轼的作品值钱,又知道苏轼喜欢逛寺庙(这爱好挺特别,因为苏轼老是认为自己是高僧转世),所以在他常去的地方备上桌几、笔墨纸砚,等苏轼过来就一拥而上,各种奉承,好生伺候,让苏大爷一爽之下就挥毫泼墨。

有时候天黑了苏轼还写不完,怎么办?

苏大爷就说:“写小字来不及了,就用大字写下你们的斋号或者偈语吧。”总之尽量让人有所获而归。

(还有一个苏轼给人写扇子救急的事儿,跟之前讲过的王羲之“题扇桥”的故事很类似,就不再赘述了——反正这些个民间传说,张冠李戴的也不少。)

——有这样放达个性的人,书法自然也是不拘一格。

苏轼写字讲究随性而为,既没有法度森严的作品,也没有狂放不羁的墨宝,他只是直抒胸臆,我书造意本无法,“取其意气所到”、“得其意思所在”,类似于佛教禅宗,不求死读佛经,但求妙悟而已。

而且,苏轼及其门人都十分重视个人的学问、知识积累在书法中的作用,“书卷气”就是他们提出来的。

学问越深,眼界越高,出手也就越不凡。

所以,有些还在写错别字的“书法家”们可得自省一下了。

苏轼倡导的这些观念影响了他之后的整个宋代,所以清人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不仅书法,连绘画都受到了这样的观念的影响,由此还产生了我国独有的“文人画”。

苏轼擅长行、楷书,为“宋四家”之首,除了苏氏门人,后来的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清代的张之洞等人,都学他的“苏体”。

只不过“苏体”由于信笔由心,所以很难学到神似。

清代书法家吴德旋说自己“余年三十余始留意书学,即好东坡、思白二家。而苦无入处。”

如果有不信邪的同学,可以看看苏轼的代表作,除了前面说过的,还有例如《寒食帖》、《渡海帖》、《洞庭春色赋》、《前赤壁赋卷》等,自己试着临一下——一笑等着你打我的脸哦!

《渡海帖》《洞庭春色赋》《前赤壁赋》部分

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东坡的字没几个人能练好,为什么现在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