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贵瘦硬,而苏轼的笔法非常肥厚,成为书法新的里程碑,今天和大家谈谈苏轼学书的历程、笔法用墨的特点:
苏轼自幼抄书,成就他的一代书法成就
北宋中叶,雕版印书虽然已经相当发达,对于苏轼这样生活在眉州偏鄙之地的寒士,得书不易,还是需要手自抄写,而这钞书的习惯,他复终生不懈,即使在黄州行年五十了,仍以钞书为日课。根据晁补之说:
苏公少时,手抄经史,每一书成,辄变一体,卒之学成而已,乃至笔下变化,皆知端楷中来尔。
又曰:
东坡从少至老所作字,聚而观之,几不出一人之手。
苏轼自跋诗卷,也说:“观此真迹,如觉伪者,甚可笑也。”则如时日久远,连他自己都真赝莫辨起来。
苏轼的《祷雨帖》苏轼的书法历程
书法学者常将苏轼的书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从少至贬谪黄州以前为第一期,以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黄庭坚》为主,多写小楷和小行书,笔致华丽而可以求工甚。后期学颜真卿,元丰二年书《表忠观碑》,就有东方先生画赞的气象。
苏轼《表忠观碑》第二时期:
从黄州开始后,历元祐一朝为止,这时期身遭挫折,以笔墨发泄感情,如《寒食帖》写的笔飞墨舞,既遒劲,又飘逸,纵横变化,痛快淋漓。黄庭坚说: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之,未必及此。
元祐八年书《李太白仙诗帖》则酒酣放浪,神游八表,纯以神行于笔势墨气之间,已经到化境。
苏轼《李太白仙诗帖》第三时期:
被流放到海南的苏轼,也是他生命的晚期,他笔力雄健无匹,纵笔所致,无不惬意,到了精纯圆熟的巅峰。
苏轼的笔法争议
苏轼执笔近下,且取斜势,就操刀治印的姿态一样,固然有顿挫深入,笔笔有力的好处,不是正规的执法,有人说他写字腕著笔卧,所有左高右低,左秀右苦,作戈(斜钩)多成病笔。
黄庭坚对此辩护道:
此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苏轼写字,爱用浓墨,墨浓必须有极大指力,才能笔不凝滞,苏轼所以侧笔多用中锋,盖求力透纸背,要运侧笔,是浓墨,则又非紧握笔管的下方不可,都是相互关联。
李之仪跋《孙莘老寄墨四首》诗说:
东坡捉笔近下,特善运笔,而尤喜墨,遇作字,必浓研如糊,然后濡染。
苏轼的作品,幅幅都是墨色如漆,虽历千年,而光彩照人。
有人品苏书太肥,本来字肥易俗,杜甫就认为瘦字好看,苏轼不服,做《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说:“少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谁敢憎”,又云:“余书如绵里铁”,但如肥得有力,有何不可。
苏轼的《赤壁赋》董其昌评苏轼的《赤壁赋》:
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嗟乎!世人且不知有此笔法,况墨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