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杜牧诗词风格与社会现实有何关系叙事议论
TUhjnbcbe - 2024/5/3 18:02:00
白癜风能根治么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杜牧诗词风格与晚唐社会现实有什么关系?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杜牧在我国诗坛上的地位虽然不及李白和杜甫。但是在唐朝晚期杜牧的诗歌,不仅成就颇高而且还却受到了众人的追捧。这与其诗歌创作风格以及诗歌内容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杜牧传于给药世的诗歌大约有多首,他的诗歌虽然以“七言绝句”著称,但他所创作的叙事、议论、抒情诗,不仅对晚唐诗歌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也传承了初唐以及盛唐时期的诗歌风采。

世人为了体现出杜牧诗歌创作的高超成就,将他与晚唐时期的另一位大诗人,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之所以在二者的姓氏之前加一个“小”字,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区别,李白与杜甫的“大李杜”。

纵观晚唐诗人杜牧的一生,虽然不能用顺风顺水来比喻,但是相比较于同一时期的,其他诗词创作者来说,他的境遇以及运气都要好很多。虽然他也曾受到排挤被迁官外放,但这对杜牧的人生影响其实并不大。

笔者认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杜牧的诗歌风格中可见一斑。

晚唐时期的唐朝政治局面,虽然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但这并没有对杜牧的诗歌风格造成多大影响。虽然杜牧诗歌多以咏史、抒怀为主,但从其诗歌特色上我们不难发现,豪迈与香艳才是杜牧诗歌的永恒主题。

杜牧诗歌风格与晚唐社会现实的关系

杜牧出生于公元年,此时正处于晚唐最后的辉煌时刻。但是随着树木不断长大,唐朝的政治局势却出现了不断滑坡的局面。这种社会大环境对杜牧的成长也有一定影响。

虽然杜牧生于官宦之家,但国家与小家就像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何附焉”。

杜牧十几岁的时候,虽然唐朝的社会风气已经大不如前,但为了重振盛唐之风唐宪宗开始讨伐藩镇。这件国家大事对杜牧的影响十分深刻,他也因此开始关心国事与军事。为此还曾写下了十三篇《孙子》注解,以及大量的以讨论国事为主的策论咨文。

正是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杜牧发奋读书誓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公元年二十六岁的杜牧考取进士,并被朝廷授弘文馆校书郎以及试左武卫兵曹参军等职。这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不仅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更加意气风发。

公元年三十三岁的杜牧,被朝廷调往长安并授予监察御史之职,此时也正是杜牧人生中的高峰期。在逐渐一步步走向唐朝权力中心的时候,杜牧亲眼见证了晚唐时期的整治腐败,以及文武官员为了争权夺利的明争暗斗。

这些本应该是国家栋梁之材的官员们,为了个人的私利弃国家利益于不顾。尤其是唐朝末年的宦官专权,已经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公元年由唐文宗不发动的“甘露之变”,就是为了从宦官的手里夺回自己拥有的权利。此时由于杜牧已经被调离所以躲过了一劫。

但这对于一个曾经拥有,群雄心壮志的年轻官员来说,不仅看透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同时也对晚唐时期的社会动态大失所望。在诸多因素影响之下,杜牧的诗词风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天性豪放逐渐转为感伤之情。

相信熟读杜牧诗歌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诗歌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豪迈二十香艳”。豪迈风格的诗作多以吊古感伤的内容为主,所表达的思想与内涵相对来说要更加深刻。而香艳风格的诗词作品,多用清新、赞美的主旨作为基调。

笔者认为杜牧豪放诗词风格的形成,除了与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关系之外,其实多受盛唐时期杜甫与韩愈诗词影响。但是在这种豪迈风格之下,就隐藏了很多感怀伤古的深意。从表面上看木木的诗词豪放不羁,但事实上在这种豪放之下却有一颗细腻的心。

1.豪放风格背后的感伤

杜牧在写《赤壁》这首诗的时候,遥想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于是大笔一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他从一支深埋于水底,折断的铁戟想到了时间虽然流逝,但曾经发生过的事却不曾消逝。

如果历史能够重演小乔与大乔,就不会被锁于铜雀楼,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也未必会失败。但这一切只是空想,只是想表达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这种心情既包含晚唐的政治现实,同时也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处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可谓千古绝唱,从诗作创作开始一直传承至今。诗人借助“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用细腻的笔风写出了,路上行人落魄断魂的场面,这其实也正是此时杜牧的人生状态。

笔者认为这首诗中的“路人”其实也包括杜牧,在这样一个令人感伤的节日里面,他想用借酒消愁的方式麻痹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忘掉眼前的一切。

《清明》既是杜牧“七言绝句”中的上乘之作。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了,杜牧“七言绝句”的写作功力。

2.“香艳”诗歌背后的落寞

《江南春》是杜牧“香艳”诗中的典型作品之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江南正值花红柳绿的时候,诗人杜牧来到此处游玩。满眼的生机勃勃之下,他却想起了烟雨中的“南朝、楼台”。

虽然饮酒赏花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是在酒酣之际他却想起了,南朝遗留下的多座古寺与楼台。这些古寺与楼台在江南的烟雨中“随风飘摇”。杜牧用南朝来比喻唐朝的用意一目了然。

时代在不断变更,朝代也在不断更替,古今成败最后也只能用时间去衡量。

作为“香艳”诗的突出代表,《山行》一经问世就风靡晚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驾着马上向远方的寒山走去,弯弯曲曲的山路直通“白云深处”。

马儿悠闲自在的慢慢前行,杜牧坐在马车上也怡然自得。不知不觉来到了白云深处的一户人家,他讲马车停下是因为深秋的枫叶染上了一层秋霜。

此情此景不禁让杜牧心旷神怡。《山行》虽然表面上看是一首写景的诗词,但事实上其内在的深意是,对杜牧本人垂垂老矣的感叹,以及对大唐江山岌岌可危的伤怀。

杜牧诗词特色与内涵

1.叙事、议论、抒情融会贯通

杜牧的诗词讲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会贯通,不仅在诗人辈出的晚唐脱颖而出,同时也形成了自成一派的诗歌创作风格。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基本上都夹杂着叙事、议论、抒情,这既是杜牧诗词的重要风格,同时也晚唐时期的诗词风向标。

笔者认为杜牧虽然相比较于生活在,晚唐时期的其他诗人来说,他的人生经历相对来说比较顺利。但在面对风雨飘摇的晚唐政权时,所表现出的借古喻今的诗人本色,以及忧国忧民的爱过热忱,对其后期诗歌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杜牧在其创作的诗歌《题乌江亭》中。

曾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既是对唐朝统治者的以及大唐江山的期望,同时也是对自己人到暮年奋发图强的一种激励。

杜牧的诗歌无论是豪放还是香艳,都饱含了他的一腔热血与满腔抱负。他虽然无法改变晚唐的,政治格局以及凄凉现状,但却有感而发的诗词作品,帮唐朝擂鼓助威期望有朝一日,唐朝的辉煌可以“卷土重来未可知”。

2.豪放、香艳风格的真实寓意

杜牧本人的情感相对来说比较细腻,这可以从他创作的诗歌中感觉出来。他能在日常生活以及景物中,用其独特的嗅觉以及视觉,去发现别人无法感知的独特之美。并且可以熟练的运用文字,将这些景物与他所想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

相比较于其他唐朝诗人来说,杜牧的诗词更具画面感。通过对景或物的描写,来寄托杜牧最真的情感以及感伤之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活在晚唐的杜牧,为唐朝诗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更赋予了唐诗鲜活的生命力。

他通过对自然的歌颂以及描写,来抒发个人的情感以及抱负,但大家如果深挖其诗歌作品,不难发现杜牧的诗中,除了“香艳”风格的诗作之外,基本上都蕴含了对晚唐现实的真实感受。

但是在社会现实面前,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出现实质性的改变,这些现实问题在杜牧的诗歌中都有体现。

虽然在诗歌的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率真,但这也正是杜牧豪放派诗词的一大亮点。他用形象鲜明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去描写景物以及静物,在赋予了它们生命之后,又让这些世间司空见惯的景与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以及对唐朝未来发展的担忧。

结语

杜牧晚年久居于长安南樊川别墅,因此后人也称其为“杜樊川”。杜牧一生创作的诗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作品无法计数,但现在流传于世的诗歌却只有多首。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二十多首杜牧的诗歌作品,足见其诗词在唐朝时期,以及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

杜牧的文学作品曾录于《樊川文集》,虽然后世认为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但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笔者认为他所有的文学作品即使是“香艳”诗词,也都具有十分高超的文学技巧。现在很多人对杜牧诗歌的推崇,已经完全不亚于李白和杜甫。

他的诗词中既有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感伤,同时也有对昔日大唐盛世的怀念。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地域,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其实都是杜牧诗歌创作的重要来源,同时也都对杜牧诗歌造成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1.陈珠静《杜牧诗文研究》

2.王向峰《晚唐-杜耀诗坛——论杜牧诗的情思与风格》

3.吴在庆《杜牧诗歌风格及其成因管窥》

4.任希廷,任民《英俊豪纵 轻倩秀艳─—杜牧诗风格浅析》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牧诗词风格与社会现实有何关系叙事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