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5/10 16:57:00
封面新闻记者周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9月7日-9日交节,今年为9月7日。至此节气,秋意渐深,昼夜温差加大,清晨的露水加重,在草叶花木上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滴。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在四川历史名人的笔下,白露是秋之美的一个缩影。杜甫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使他写出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千古佳句。苏轼在白露节气前后于赤壁写下《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中能感受到他月夜泛舟的舒畅,也为此后揭开其精神的超脱做好铺垫。杜甫杜甫写白露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秋之美的赞颂唐肃宗乾元二年()秋,诗圣、四川历史名人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写下《月夜忆舍弟》,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杜甫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除了思念亲人,杜甫笔下的白露还有着秋之美。在《白露》这首五言绝句中,杜甫写下“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白露时节,清晨特别凉爽,柑橘等果子挂满了枝头。诗人秋游的兴致,因白露而起。在高兴地游玩过后,如此美丽静谧的地方,最担心回去时多出几条岔路来。“幽径恐多蹊”中,还多出了一份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善意提醒。李白李白写白露山水自然之美中隐含寂寞之情“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诗仙、四川历史名人李白的《初月》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年),为其存世诗歌中写得最早的一首诗。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正居住在四川故乡。全诗通过对“山上月”和“水上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明媚舒畅、迷离幽静的境界,并从音乐声联想到边塞征战士卒对家乡的思念。李白61年的人生中,无数次“仗剑远游”。唐天宝六年()至唐天宝十四载()年间,他几乎每年都要来到南京,在这里拜访故友,看望子侄,寻访他向往的六朝时代的历史遗迹,流连于这座江南名城的青山绿水之间。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李白写下“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他看到了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诗句中也隐含着李白的寂寞。最后,他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化入诗中,“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谢朓字玄晖),送上对谢朓的崇敬与追慕。苏轼苏轼写白露万物变化中蕴含人生哲理在苏轼的一生中,元丰五年(年)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黄州寒食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后《赤壁赋》等名作皆在这一年诞生。他也终于从乌台诗案的阴影中走出,获得超然物外的欢欣与自由,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这一年,苏轼于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两次泛游赤壁,七月十六正是白露节气前后,那篇《赤壁赋》中就有这样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月夜泛舟的舒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后,苏轼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