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找资料时,偶然发现了一首好诗,真的好久没有这么激动过了,且看这诗:
《宿甘露僧舍》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读完是不是有一种特别振奋的感觉?
诗题中的甘露,指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山顶云气绕寺而飞,仿佛从枕中生出,千峰仿佛伸手可及。
松涛在深谷中呼啸,细听仿佛就在床底下席卷而过,其声呜咽,令人心战。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打开窗户,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真是浩浩荡荡!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前两句:“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甘露寺坐落在镇江北固山,北固山只有三个山峰,何来“千峰”、“万壑”呢?
想来,是诗人在湿漉漉的枕上,感觉到了缭绕千峰的云雾之气。风吹松声,诗人听到的是万壑齐鸣的气势撼人。
这虽非实际景象声响,也就是虚写,但未尝不是诗人心中的真实体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不真,的确是李白心中的气象格局。
诗人将精神景观与实际相结合,往往会产生比实际景象更伟岸浩渺得多的诗歌意境。
此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客观世界,更是透过诗人之眼看到的精神景观。
这首诗最出名的还是后两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被誉为千古名句。
“银山拍天浪”写得很精彩,诗人用鲜亮的词把平凡的波涛写得十分壮美。
“开窗放入大江来”,仿佛让人看到长江一路奔腾而来的雄姿。
“开窗”不是看到长江,而是“放入大江”。
“放入”本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词,但用在这里却极具伟力和气魄,于是就产生了不平凡的意境,化平淡为神奇,令人耳目一新。
此句振起全诗,豪放雄健,成为诗中的神来之笔。
把长江写得如此壮美,如此撼人心魄,在古今诗词中是不常见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蔚蓝的天空,雪白的“惊涛”,靑褐色的“乱石”,作者笔力雄健,生动描绘了长江色彩斑斓的画面,并把读者带入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曾诗与苏词,堪称描绘长江风采的“双壁”,赞颂“拍天”、“惊涛”的壮歌。
“开窗放入大江来”,真是越读越喜欢,写下这首诗的人一定拥有伟岸的胸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吧?
的确如此!
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一代名相曾公亮,曾被宋神宗誉为“两朝顾命,定策亚勋”。
曾公亮出身于宋代名门大族——晋江曾氏家族,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是北宋庆历新政、濮王之议、王安石变法等重大政治事件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北宋仁宗晚年表面繁荣昌盛,而实际矛盾丛生到神宗初年的大变革时期,期间有关大政方针的制定和重要人事的变迁,他都是亲历者和参与者。
在任地方时,曾公亮“厚农桑,抚百姓”,“为政惠和”;
出任翰林兼知开封,“强宗大姓,莫敢犯法,畿内之盗,遁逃远去,京师肃然”;
至中央为相,与另一宰相韩琦“戮力一心”,协力辅政;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