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书法鉴赏总是流于表面,肤浅而拘束,看到外形俊美飘逸、灵秀轻盈的,就将其列入“好书法”行列,在网络上大肆夸耀,恨不得吹上天。
压根不在乎用笔的变化性,筋骨的力量感,行笔是否连贯流畅等等,把真正的技法精髓、艺术之美摒弃,审美层面只停留在“初级阶段”。
而书法是一项“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艺术,要透过繁复的外表,窥探藏在笔画间的趣味、情感,即便是“拙质丑怪”之作,也有它独特的美感。
例如台北故宫曾展出过一卷“千古奇作”,从外形看异态横生、峭利别致,笔笔奇异怪诞,不拘泥于传统书风,气韵凌厉而狂野,极为独特。
所以古往今来看懂的人寥寥无几,逐渐被世人冷落,打上“不可学”、“丑书”的标签,实则从笔法、艺术境界分析,它乃书千载一遇的“神品”。
这件书法就是张瑞图的《后赤壁赋》,张瑞图想必很多人不了解,他出身一个平凡农家,为改变家境,勤奋读书,年考取探花,还练成一手“绝妙书法”。
他的字脱离于“二王”、钟繇体系,点画狂怪奇崛、波折峻利,乍一看有人会错认成“江湖体”,但从细节处分析,才能窥探其字“象形”而来的生动感。
就拿这件《后赤壁赋》看,原文由苏轼所作,张瑞图于天启三年(年)抄写,彼时他已54岁,个人书风发展成熟、稳定,全文共计多字。
卷中多用“折笔”,行笔速度较快,果断率性、直挺拙雅,如树叶一般劲利,线条挺直刚硬,结字极具张力,例如第一个“是”字,与常见或端庄、或流逸不同,字势饱满挺拔,形态犹如一个“弓箭”。
再看下一个“岁”字,以中间的竖笔为分界线,左边笔画沉重而繁多,右边则短小稀少,较为空白,打破了单一的平衡感,给人一种像左边倾倒的感觉。
但中间的竖画弹性弯区,维持了两边的协调,如上面的“是”字一般,似拉开的弓弩,险绝而妙趣横生,给人奇雅恢弘、耳目一新之感。
后面的“十”、“月”也是如此,全卷起伏动荡,虚实、轻重循环变化,空间对比效果鲜明,结字、笔法的营造大胆而新颖,如秦永祖所说:“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时常临摹,能对字势、笔画的布局产生全新理解,加强书法的趣味、生动性,还能激发学书者的想象力,写出独具特色的作品,从常见的风格中脱颖而出,为书坛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张瑞图《后赤壁赋》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同时针对此品推出一款经折装,装裱精美,采用翻折的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能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能随身携带。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端倪可查,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商品链接一观。
张瑞图行书《后赤壁赋》(台北故宫超高清版)高清原大复制品书法淘宝¥66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