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
(年1月)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春节是乡土文化凝聚而成的重要传统,也是中国人乡愁最浓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记住乡愁”,乡土文化就是乡愁的最重要载体。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各地在发展乡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一些现实原因,乡土文化在很多地方呈现不断弱化的情况。
原来的农村都是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地缘依附于血缘,村庄内具有较强的自己人认同,而鳞次栉比的传统农村院落正是这种熟人社会的文化载体。现在,由于农村的单门独户小楼房的兴起,古老的祖屋逐渐被取代,不分彼此的熟人社会慢慢瓦解,而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定居,空心化的农村让故园成为记忆。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例如守望相助的观念、敦亲睦邻的观念、孝亲敬贤的观念、尊重祖先的观念、天人和谐的观念、克勤克俭的观念、耕读传世的观念等,这些观念中的许多合理成分都值得当代人学习继承。然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冲击,许多优良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式微。
现在,农村一些自然村无文化活动室,无公共健身跳舞场地;行政村无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无文化广场,无农家书屋,无村民议事场所,无体育器材,无专项文化活动资金等,这些都制约了乡土文化的发展。
当前,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培育不畅,青年文化人才缺乏,导致现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同时,从事乡土文化的工作人员往往专业性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要求,导致乡土文化的创新力不足,不能与时俱进,存在吃老本的现象,文化素材来源单一,表现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需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以乡土文化兴盛促进乡村发展繁荣。新时代进一步弘扬乡土文化,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重点推进。
要对具有悠久历史、深厚传统和品牌效应的“特色文化之乡”予以特别关切和大力宣传。“特色文化之乡”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示范与标杆,可以激发乡土文化的自觉意识,树立乡土文化的自尊形象,涵养乡土文化的自信精神,塑造农民群众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自豪感。要以建设乡土文化之乡为依托,以树立乡土文化品牌为己任,着眼于乡土文化类型和区域文化的特点,立足保护和传承本地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抢、救、挖掘、整理地区历史和民族文化中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信仰意识、价值取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核心内容,使体现当地形象的文化符号、文化景观、文化标志成为“名片”,并加以保护和宣传。
必须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形成富有个性的乡土文化特色。文化和经济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乡土文化振兴的实践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文化自身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办事,切忌莽撞蛮干,搞一哄而上和一刀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乡村,其文化特点都会有所不同,我们都要充分予以尊重,并因势利导。对于乡村农耕文化传统,我们应持虔诚敬畏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只有保存并发挥乡土文化遗产的特色,才能维系地域血脉,留住文化灵魂。要开展乡土文化遗产调查,科学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精心进行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研究工作;要扎实开展文物的日常维修,充分尊重文化遗产的“乡土性”和“多样性”,避免“通行模式”大行其道。
(摘编自曲振国《让乡土文化承载更多乡愁》)
材料二: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在十多年前,青年们讲恋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着写情书,很多悲剧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有这种经验的人必然能痛悉文字的限制。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稿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我绝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使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就必须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
B.原来农村聚族而居,农村建筑是鳞次栉比的传统农村院落,村庄内具有较强的自己人认同,现在农村兴起单门独户小楼房。
C.守望相助、敦亲睦邻和孝亲敬贤等观念是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许多合理成分都值得当代人学习继承。
D.材料一谈的是现在的中国乡村的情况,指出要发展乡土文化;材料二写于20世纪40年代,指出文字有阻碍乡村发展的事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第一段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广西的瑶山部落送信的事,一个是青年写情书的事,都是为了论证文字限制带来的不良后果。
B.除了“间接接触”这个因素,还有所要传达的情意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使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整的,这是文字的缺陷。
C.我们说话时会用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情意,可以不注意文法;但文字却要注意文法,如果不注意文法,文字可能会引起误会。
D.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写作时间距今几十年,其中一些观点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如他认为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可能不需要文字。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语言是人沟通的工具。通过文字的传播和传承,人们才能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民族。
B.乡土社会的语言能最快、最准确、最有效率地交流以完成目的就行。乡土社会往往只需要声音就可以表意了,不必过多地依赖文字。
C.人是有记忆的,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套规定了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对该生活熟悉,在生活中学习社会“礼俗”。
D.乡土中国的许多特点在现代化过程中经受了剧烈的冲击与演化,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其特征在现代社会的乡村依然有迹可循。
4.近年来,中国乡土文化在很多地方呈现不断弱化的情况,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其原因。(4分)
5.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观点,从传承乡村文化的角度,对下面新闻现象进行分析。(6分)
陕西岐山的臊子面是一个知名品牌,很多村子的农家妇女就是做臊子面的高手,她们在自家开的农家乐里,注册了与岐山臊子面有关的品牌,既满足了游客寻觅乡愁的心愿,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在陕西凤县的不少乡村,都是青山绿水绕村庄,农家建筑都是白墙灰瓦,塘堤柳韵,清新秀雅。黄河文化、巴蜀文化在这里交融,这里既有北方的粗犷豪爽,又有南方的温柔婉约,特别是羌族村子的民族服饰和村寨建筑,这里成了不少城里人打卡的旅游首选地。陕西陇县关山牧场附近山村养马、驯马、表演马术的习俗,宝鸡凤翔区的泥塑、草编、西府曲子,千阳的刺绣,陈仓区的天地社火等非遗文化,这些乡村文化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彰显着重要的文化符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哦,香雪(节选)铁凝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牢牢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年6月
6.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对选文中环境描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时的夜景: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四周的旷野和寒冷的环境,烘托出香雪错过了车站,在离家很远的夜晚,内心的担心与害怕。
B.途中周围的景色: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月夜下的景色柔美庄严,衬托出香雪在终于得到了向往已久的铅笔盒时,内心的满足愉快,也不再感到害怕。
C.赶路回家时的环境描写: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溪水的欢快流动,衬托出香雪经过短暂的心理活动,想出跟娘解释换来铅笔盒的理由后,内心的轻松愉悦。
D.见到乡亲时的周围环境: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群山发出了回声,表现了群山因人们为香雪一家提供大量无私的帮助而感动不已。
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香雪盼望第二天上学时同学们会再三盘问她如何拥有这个新的磁铁铅笔盒,这个细节表明人物虽然纯朴但也有一定的虚荣心。
B.文中写香雪回忆凤娇劝她拿旧汗褂换几块芝麻糖的往事,是为了引出她想出了“骗”的办法,跟娘解释用鸡蛋换铅笔盒的理由。
C.文中把隧道比喻为“大山的一只黑眼睛”,生动形象地表现隧道作为大山观察、认识、联系外面世界的窗口,对山村的重要作用。
D.结尾句“哦,香雪!香雪!”既是姑娘们对香雪归来的热烈欢迎,也是大山对她历经艰辛的赞颂,更是作者对她向往知识文化的肯定。
8.香雪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9.为什么说“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有删改)
材料二:
太原王弘中[注]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榴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竢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竣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繇郴逾岭,媛犷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选自韩愈《燕喜亭记》,有删改)
[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王弘中从吏部员外郎贬谪为连州司户参,与韩愈同贬于一地。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从二人者A行B于其居C之后D丘荒E之间F上高G而望H得异处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与成语“风雨如晦”中的“晦”字词义不同。
B.须臾,指一会儿,与“哀吾生之须臾”(《赤壁赋》)中的“须臾”词义相同。
C.遗,指赠送、送给,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的“遗”字词义不同。
D.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吏部郎是其最高长官。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鼐在描述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观察的景象时,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勾画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B.太原王弘中和景常、元慧一起出去游览时看到一个风景奇特的地方,于是加以修理,并在那里建了房屋。
C.房屋建成后,王弘中让韩愈命名,韩愈取用了《诗经》中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含义,将房屋命名为“燕喜之亭”。
D.连州的父老乡亲都结伴来到燕喜之亭游玩观赏,对这里的风景充满了溢美之情,有人还在它旁边经营生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4分)
(2)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4分)
14.《燕喜亭记》与姚鼐的《登泰山记》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李清照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注]还解辟寒无?
[注]遗犀:亦作“通犀”,指能避寒气的犀角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髻子伤春懒更梳”一句开门见山,点明了诗词的主旨,“伤春”一词统摄全词。
B.上阕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用晚风、落梅、淡云和疏月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氛围。
C.下阕从室外转到室内,玉鸭、熏炉、瑞脑、朱樱、斗帐等词语写出了室内的华美。
D.结尾一句词人假借向犀角梳的发问,进一步刻画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16.请从词思想情感方面谈谈这首词与其南渡后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寒秋大好河山的壮美图景,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视“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俯仰结合“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一句描写脱离人世间的状态,“______”一句写用不变的观点看待世界的结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袁隆平身边工作25年,辛业芸对袁隆平有着不同的认识。
在她看来,首先袁隆平拥有立农报国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是在他儿时看到日军的飞机在中国领土上狂轰滥炸时就已经产生的。年,立志报国的袁隆平报名参加空军飞行员选拔,在多位同学中锋芒毕露,成为空军部队拟录用的8名大学生之一,但因战事缓和,国家百废待兴,对大学生极其需要,所以飞行员没有当成。袁隆平还酷爱游泳,中学时就是游泳健将,曾只差一名就被选进国家游泳队。这两个著名的“差一点”,是袁隆平丰富人生中的点缀,也幸得如此,他在农业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次是不畏艰难的坚强乐观。年,袁隆平在云南元江“南繁”时,曾遇到7.7级的滇南大地震,由于住的房子倒塌,他只得在操场上搭个窝棚住了三个月。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袁隆平也未曾想过放弃,依然咬牙坚持,研究杂交水稻。
第三是富于诗情的追梦人生。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的袁隆平在领取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42元之后,当即去商店花27元买了把小提琴。在时常与泥土为伴的杂交水稻研发工作中,拉小提琴成了他工作之外的一种享受。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差一点”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学生会组织领导体制是学生会组织能够顺畅运行的“导航系统”。
B.“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与情在写作中应是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的。
C.“志”是记述、记载的意思。如地方志,就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章。
D.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19.文中加点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锋芒毕露B.百废待兴C.酷爱D.不可磨灭
20.这段文字有条理、有说服力,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实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海草起源于陆地被子植物,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与陆地高等植物相比,①,全世界仅发现6科13属74种,中国有4科9属16种。除南极外,海草广泛在全世界沿岸海域均有分布,通常生长在浅海和河口水域,最大水深可达90米以上。
海草与海藻,一字之差,②。作为高等植物,海草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根系结构复杂,可将海草固定在沉积物中,并从中提取养分和矿物质。并且海草可通过开花、传粉和结种进行有性繁殖,也可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而③,并无根、茎、叶的分化,有的海藻(如海带)具有假根状固着器,可简单固定在坚硬的基质上,如岩石或贝壳,且海藻只能通过孢子繁殖。此外,海草通过叶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海藻所有细胞均可进行光合作用;海草可通过通气组织和腔隙(叶脉)运输矿物质和营养物质,而海藻通过扩散从水体中吸收矿物质和营养物质。
海草床是指由单种或多种海草植物主导的海草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地球上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被誉为“海洋之肺”。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中写道:“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袁隆平在“真理”与“权威”上的做法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
1.D(“指出文字有阻碍乡村发展的事实”与材料二内容不符,材料二主要谈论在当时的农村,文字的交流作用有时不如说话方便)
2.A(“都是为了论证文字限制带来的不良后果”错,前面一个例子不是用来论证文字限制带来的不良后果的)
3.B(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当时的乡村有独特的沟通方式,不必过多地依赖文字)
4.①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作为乡土文化的文化载体的古老村庄和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正在消失;②外来文化的涌入,使得农耕文明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③财政投入不足,乡土文化的硬件建设严重滞后;④乡土文化传承困难,后继乏人,出现人才断层情况。(每点1分)
5.①传承好乡村文化,要在乡村建设中树立乡土文化品牌。在乡村建设中,需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品牌,产生品牌效应。②传承好乡村文化,要突出地域的“乡土化”。利用当地的建筑、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使乡村文化景观更为亲切,更富有地域特色。传承好乡村文化,要彰显文化特色符号。③传承当地独特的民俗活动、民间技艺和戏曲等传统文化,是避免美丽乡村建设同质化的法宝。(每点2分)
6.D(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暗示主题: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现代文明唤醒,也热切地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7.A(表明香雪纯朴,而且自尊自爱)
8.首先,从香雪父亲盼望有干不完的活儿,为香雪挣学费,母亲让她卖鸡蛋挣钱,表明香雪成长在勤劳、诚实、上进的家庭环境里。(1分)其次,香雪成长的台儿沟自然环境优美,山明水秀,但在大山深处,闭塞落后。(1分)再次,从凤娇胳肢她,姑娘们月下寻找她,表明香雪成长在台儿沟这个淳朴、善良、友善的社会环境里。(1分)正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才有了香雪的纯朴、善良、自尊以及她对知识文化的向往。(1分)9.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这里更加开放进步,与外界沟通更加顺畅,人们更加自信自尊。(2分)台儿沟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香雪在火车上换到了向往已久的塑料铅笔盒,它不仅是一个实物,也象征着文化与知识,是一种心愿和追求。(2分)香雪依靠铅笔盒,战胜了夜晚和陌生带来的害怕恐惧,重新认识了养育她的山谷,也相信它能带来山乡巨变。(2分)
10.DFH[(原文标点)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11.D(“吏部郎是其最高长官”说法错误,吏部尚书是其最高长官)
12.C(“王弘中让韩愈命名”说法错误,文中“愈请名之”表明韩愈是主动要求命名的)
13.(1)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被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的样子。(得分点:“得日”“驳”“偻”各1分,句意1分)
(2)低洼的地方成为池塘,而山丘有缺口的地方成了山洞,好像有鬼神拿着神奇刀具暗中来帮助雕琢的。(得分点:“若”“阴”“相”各1分,句意1分)
14.《燕喜亭记》表达的是作者对王弘中的敬重与赞赏之情;《登泰山记》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颂之情。(3分)
材料二: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的时候,和学佛的人景常、元慧一起出去游览。隔一天,他和这两个人一起走到他们的住处后面,翻过山丘与荒原之间,登上高处向远方眺望,看到一个风景奇特的地方。当他们砍掉茅草,便看到了秀拔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搬开石头之后,发现清澈的泉水喷涌而出,他们找来车子把腐臭的土壤运走,并且烧掉枯死的树木。这时再退回来看那里:高出来的地方突兀挺立成山丘,陷落下去的地方开裂而成山谷,低洼的地方成为池塘,而山丘有缺口的地方成了山洞,好像有鬼神拿着神奇刀具暗中来帮助雕琢的。从那以后,王弘中和这两个人早上到那里去玩赏,流连到夜晚竟然忘了回家,于是在那里建了房屋以便躲避风雨寒暑。
建成以后,韩愈请求为它们命名,山丘叫“埃德之丘”,意思是这地方在古代没有显露出来,而现在显露出光彩,其中蕴含期待之道;石谷叫“谦受之谷”,瀑布叫“振鹭之瀑”,石谷说明的是它的德行,瀑布说明的是它的仪容;土谷叫“黄金之谷”,瀑布叫“秩秩之瀑”,土谷说的是它的容貌,瀑布说的是它的德行;山洞叫“寒居之洞”,记载了进洞的时节;水池叫“君子之池”,空的时候汇集自己的美好,满的时候溢出其中的丑恶;泉水的源头叫“天泽之泉”,是因为它从高处涌流出来而布施到它的下游;综合所有的景致而将这屋子命名为“燕喜之亭”,是取用了《诗经》中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含义来歌颂它。
于是这个州的父老乡亲,听说以后都结伴来到这里游玩观赏,都说:“我们州的山水天下闻名,能与‘燕喜之亭’相比的景致却没有。在它旁边经营生计的人接连不断,却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方这么有价值。”这可能是老天制造出来而大地将它隐藏起来,以便把它送给合适的那个人吧?王弘中从吏部郎贬职而来,记下他路上依次路过的地方,从蓝田进入商洛之地,渡过淅水、湍水,来到汉水边,登上岘山山顶,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江,行走在衡山脚下;从郴州翻越山岭,穿过猿猴安家的山林,渡过鱼龙为宫的江河,看尽了那些深幽、遥远、瑰丽、诡异的景观,惬意舒适地饱游在山水之间,应当已经见多识广了。如今他好像还是不满足。记得《论语》中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王弘中的品德和他的爱好,可以说是很和谐的了。用智慧来谋划,又以仁义自居,我知道他离开这里到朝廷中身居高位而成为楷模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一篇亭记刻在石头上作为记载。
15.B(上阕先写女子懒于梳洗打扮,然后再写各种景象,因此是由人及物,而不是由物及人)
16.同:都刻画了词人内心的孤独。(2分)异:①《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孤独中融入了家国之悲,沦落之苦,情感沉郁忧伤;②本词虽然也刻画内心的孤寂,但只是富贵家女子的伤春情态,情感怨而不怒。(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
18.C(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突出强调,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D项表示特定称谓)
19.A(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部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此处应为“脱颖而出”)
20.①在谈对袁隆平的认识时,使用了“首先”“其次”“第三”这样的词语,层次清晰,从而使文段有条理。②在谈袁隆平不畏艰难的坚强乐观时,列举具体事例,客观真实,因而极具说服力。(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21.①其种类极其稀少②但区别很大③海藻属于低等植物(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22.海草在全世界沿岸海域均有分布,通常生长在浅海和河口水域,最大水深可达90米。(每处2分,“广泛”语序不当,“达90米以上”不合逻辑)
23.
材料讲述了袁隆平在向权威结论发起挑战时的做法,“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权威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或者是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对于前人树立的权威,我们应该尊重,因为那是前人认知实践的结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认识的深化,盲从权威,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也会让社会停滞不前。因此,对权威尊重与挑战并不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参考立意:①挑战权威,忠于事实;②敢于质疑权威,勇于突破权威;③信仰真理,而不迷信权威;等等。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