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再读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上刘先主遗
TUhjnbcbe - 2024/5/15 16:59:00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章武二年(公元年)夏六月,刘备夷陵之战大败,逃回白帝城,赵云率军据守。

马良这时才赶到,见大军已败,懊悔不及,将诸葛亮的话禀告刘备。

刘备感叹说:“朕要是早听丞相的话,也不至于有今天之败!如今有什么脸回成都见群臣?”

于是在白帝城驻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探子汇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都已战死,刘备伤感不已。

马家五常,白眉最良,白眉便是马良。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很显然众人觉得马良是兄弟中最优秀的。

可惜马良也在夷陵之战兵败时遇害身亡,没有演义中的好命。

还有个叫王甫的,益州人。刘备夺取益州,王甫跟随刘璋归降刘备,刘备任命王甫为绵竹令,不久又派他到荆州担任要职,协助关羽。

演义中王甫为关羽死节,但历史上王甫在荆州不知什么原因逃过一劫。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王甫随刘备出征,王甫还是在战争中阵亡。

又有近臣上奏说:“黄权率江北之兵,投降魏国去了。陛下可将他家属送有司问罪。”

刘备说:“黄权被吴兵隔断在长江北岸,无路可回,不得已才降魏。是朕辜负了黄权,不是黄权辜负了朕,何必问罪他的家属?”于是仍然供养黄权的家属。

黄权降魏,诸将带他见曹丕,曹丕说:“你现在投降于朕,是想效仿陈平、韩信吗?”

黄权哭着说:“臣受蜀帝隆恩,令臣都督江北诸军,被陆逊断绝归路。臣无路归蜀,又不能降吴,所以来投奔陛下。败军之将,免死已是侥幸,哪敢效仿古人呢?”

曹丕大喜,任命黄权为镇南将军,黄权坚辞不受。

这时近臣来报:“有探子从蜀中回来,说蜀主将黄权一家全部杀尽。”

黄权说:“臣与蜀主,推心置腹,蜀主知道我的心意,一定不会杀我家小的。”曹丕很认同。

刘备与黄权确实是君臣相知,袁绍要能如此,早就成就大业了。汉武帝要是如此,司马迁就不会受宫刑,李陵也不会真的投降匈奴了。

从此黄权在魏国效力,最终升到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留在蜀中的儿子黄崇却在最后为包围蜀汉而战死。

刘备死时,魏群臣都相互庆贺,只有黄权没有。曹丕觉得黄权有器量,想试探吓吓他,派左右召黄权。黄权在路上,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属官们都吓得魂飞魄散,但黄权神情自若。

司马懿也非常器重黄权,问他:“蜀中像您这样人的有多少?”

黄权笑着回答说:“没想到您如此看重。”

司马懿给诸葛亮的信中说:“黄公衡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坐位起身夸赞你,毫无避讳。”

曹丕问贾诩:“朕想一统天下,是先灭蜀还是先取吴?”

贾诩说:“刘备雄才大略,又有诸葛亮善于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在屯兵险要,隔着江湖,都难以图谋。以臣的看法,诸将之中都没有孙权刘备的对手。即使陛下御驾亲征,也没有必胜之势。现在只能先相持,等待二国生变。”

曹丕说:“朕已派三路大军伐吴,哪有不胜之理?”

尚书刘晔说:“东吴陆逊,刚刚大败蜀军七十万,上下齐心,更有江湖险阻,不可卒制。陆逊多谋,必有准备。”

曹丕说:“你之前劝朕伐吴,现在又来劝阻,为什么?”

刘晔说:“此一时彼一时。当时东吴多次败于蜀,其势顿挫,所以可以攻打。现在东吴大获全胜,锐气百倍,打不了了。”

曹丕说:“朕意已决,你们不要再说了。”于是率御林军亲自前往接应三路兵马。

探马回报说东吴早有准备,令吕范率兵抵挡曹休,诸葛瑾率兵在南郡抵抗曹真,朱桓率兵驻扎在濡须抵挡曹仁。

刘晔说:“既然有防备,出兵恐怕没什么好处。”曹丕不听,率兵前去。

了解东汉末年历史的人都知道,贾诩最初是董卓部下。贾诩为求自保,献出毒计,搅弄风云,让东汉末年的动乱雪上加霜,开启群雄争霸的时代。贾诩后来辅佐张绣,又让曹操吃了不少苦头,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全都遇害。

最后贾诩审时度势,最终成功劝张绣归附曹操,从此并入曹操阵营,为曹操所看重。曹操用贾诩之计,离间韩遂与马超,成功平定关中。后贾诩又暗中帮助曹丕,夺得世子之位。

贾诩无论是计策还是战略,都极有眼光。曹操夺荆州后,想再接再厉,一举吞并江南,贾诩劝阻,曹操不听,结果赤壁之战大败。

刘晔也是个料事如神的谋士。关羽败亡,魏群臣都说蜀国不敢出兵报仇。只有刘晔认为刘备一定会借出兵重振声威,而且他与关羽虽为君臣,但情同父子,一定会兴兵报仇的。

后来刘备果然东征,东吴以全国之力应敌,并派使者到魏国称藩,众臣都向曹丕庆贺。

只有刘晔认为孙权只是迫于形势,俯首称臣,并无真心。应当趁虚出兵灭吴,以绝后患,但是曹丕不同意。

后来刘备战败,曹丕才意识到孙权的不臣之心,想出兵伐吴,贾诩和刘晔劝阻,曹丕还是没听进去,出兵三路伐吴。

曹丕有统一之心,身边有贾诩、刘晔这样的良谋,又有千载难逢的良机,但终究还是错过了,这也算是三国最可惜的事了吧。可见主公不仅仅要礼贤下士,招揽人才,更要提升自己的眼光和判断,才能用好这些人才,否则人才只能成摆设。

吴将朱桓,才二十七岁,极有胆识谋略,孙权非常喜欢他。

朱桓在濡须督军,听说曹仁率大军去取羡溪,孙桓便调拨大部分人马去羡溪,只留五千骑守城。忽报曹仁令大将常雕同诸葛虔、王双,率五万精兵飞奔濡须城而来,众军都很害怕。

孙桓按剑而言说:“胜负在主将,不在兵力的多寡。兵法说:客兵是主兵的两倍,主兵尚能战胜客兵。曹仁千里跋涉,人困马乏。我与你们共同拒守高城,南临大江,北靠险阻,以逸待劳,以主制客,这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自杀来,也不足为虑,更何况只是曹仁。”

于是传令,让众军偃旗息鼓,扮作无人把守的状态。

魏将先锋常雕率精兵来取濡须城,遥望城上并无兵马,便催军急进。离城不远时,一声炮响,旌旗齐竖,朱桓横刀飞马而出,直取常雕,不到三回合,将常雕斩于马下。

吴兵乘势冲杀,魏兵大败,死伤无数。朱桓大胜,获取军械战马无数。

曹仁领兵随后赶到,却被羡溪方向吴兵截杀,曹仁大败而退,回去见魏主。

曹丕大惊,正商议间,探马回报:“曹真、夏侯尚围了南郡,被陆逊伏兵于内,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夹击,因此大败。”

没多久,又有探马回报:“曹休也被吕范击败。”

曹丕听到三路兵败,喟然长叹说:“朕不听贾诩、刘晔的话,果然败了。”

当时正是夏天,瘟疫流行,马步军伤亡六七成,曹丕便率军回洛阳。吴、魏从此不和。

历史上曹丕三路伐吴,并不像演义说的这样一败涂地。曹真、张郃、曹休都取得大捷,击败孙盛、吕范,火烧诸葛瑾。孙权这边仅仅朱然获胜。可惜曹军胜利在望之时,早已瘟疫,孙权重新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刘备在永安宫,染病不起,日渐沉重,到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自知病入膏肓,又怀念关羽、张飞二弟,病情越来越重,两眼昏花,厌恶见人,便斥退左右,独自躺在龙榻之上。

忽然阴风袭来,将灯吹灭,灭而复明,只见灯影之下,侍立二人。

先主大怒:“朕心绪不宁,叫你等退下,怎么又来了?”但是两人没反应。

刘备起身仔细一看,只见右边是云长,左边是翼德。

刘备大惊:“二位兄弟原来还在啊!”

云长说:“臣等不是人,是鬼。上帝因我二人平生不失信义,都封我们为神。哥哥与咱兄弟相聚的日子不远了。”

刘备大哭,突然惊醒,却不见两位兄弟,便叫来侍从询问。

这时正是三更,刘备叹道:“朕要不久于人世了!”于是派使者赶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赶往永安宫,听受遗命。

诸葛亮与刘备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赶来永安宫,留太子刘禅守成都。

诸葛亮到达永安宫,见刘备病危,忙拜伏在龙榻之下。

刘备请诸葛亮坐在龙榻旁,抚着诸葛亮的背说:“朕得到丞相,才有幸成就帝业。可惜才智见识浅陋,不听丞相的话,自取其败,悔恨成疾,命在旦夕。嗣子(嫡长子)孱弱,不得不将后事托付给你。”说完泪流满面。

诸葛亮也哭着说:“愿陛下保重龙体,以满足天下人的愿望!”

刘备见马良之弟马谡在旁,便先令他退出。

马谡退出后,刘备对诸葛亮说:“丞相觉得马谡才能怎么样?”

诸葛亮说:“此人也是当世英才。”

刘备说:“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应该再仔细考察一下。”

刘备对马谡的评价,诸葛亮并没有放在心上,便有了后来的马谡失街亭。诸葛亮也因此被诟病不会用人。

刘备看人确实很准,但仅以此便将刘备捧上天,诸葛亮踩在地,有失偏颇。

刘备用人也并非完美,荆州与上庸三郡的丢失,与刘备用人不无关系,并不能简单把锅扣到关羽和孟达头上。

吩咐完毕,刘备传诸臣入殿,取纸笔写遗诏,递给诸葛亮感叹说:“朕不读书,只懂大概。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想与你共灭曹贼,扶持汉室,不幸中道而别。麻烦丞相将遗诏交给太子刘禅,让他不要瞎搞,凡事更希望丞相教他。”

诸葛亮哭拜在地说:“愿陛下保养龙体!臣等用尽犬马之劳,以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刘备命内侍扶起诸葛亮,说:“朕要死了,有几句心里话要对你说!”

诸葛亮说:“有何圣谕?”

刘备哭着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才,你自己可以当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完,全身冒汗,手足失措,哭拜在地说:“臣岂敢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以死相报?”说完磕头流血。

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回榻上,叫来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到身前,吩咐说:“你们都记住朕的话:朕死后,你们兄弟三人,都要把丞相当父亲一样,不可怠慢。”说完便要二王一起跪拜诸葛亮。

二王拜完,诸葛亮说:“臣即使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知遇之恩啊!”

刘备对众官说:“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你们都不可怠慢,以辜负朕的期望。”

又嘱咐赵云说:“你在患难中跟随朕到今天,不料在此分别。你要想着与朕的交情,就多看着点我儿子,不要辜负朕的话。”

赵云哭拜着说:“臣不敢不效犬马之劳!”

刘备又对众官说:“朕不能一一嘱咐你们了,愿你们都自爱。”说完便驾崩了,享年63岁。

这时是章武三年(公元年)夏四月二十四日。

对于刘备永安托孤细节,后人诸多猜测,特别是刘备要诸葛亮看刘禅能不能辅,辅不了就取而代之的话。甚至有人认为周围可能埋伏有刀斧手,刘备在试探诸葛亮,诸葛亮若有异心,当即诛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什么就不相信刘备是真的相信诸葛亮,所托付之话也是真心的呢?

以诸葛亮之才,连关羽这样目中无人的骁将都能搞定,又岂是刘备能试探出来的?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反而容易使君臣生嫌隙。

刘备所教儿子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如今走作为至理名言挂在学校墙壁上,妥妥的正能量。

即使刘备对诸葛亮有什么怀疑,这时做什么都是徒劳,只有用真诚之心,要几个儿子以父事诸葛亮,这才是最好的效果。如果有别的想法,让诸葛亮发觉,反而会凉了诸葛亮的忠义之心,弄巧成拙。

有传言刘备托孤诸葛亮、李严、赵云三人,以李严、赵云节制诸葛亮,更是无稽之谈。

李严确实是刘备火速提拔起来的,但是认为刘备用李严节制诸葛亮,应该是想多了。刘备托孤,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将李严扔在永安,远离成都政治中心,李严拿什么资本与节制诸葛亮?而且从李严后来的表现,他并没有要与诸葛亮作对的意思,甚至劝诸葛亮称王,还与诸葛亮配合一起忽悠孟达。

从始至终,李严都没能够与诸葛亮平起平坐。

至于赵云,在刘备末年,几乎没什么存在感,更别谈托孤了。如果不是蜀汉无将,诸葛亮赏识,赵云那时候就可以养老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读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上刘先主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