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自我宽慰豁
TUhjnbcbe - 2024/5/18 16:09:00

公元年,湖北黄冈。湖中一舟,舟上一公,迎风而立。他双眼微闭,风中送来他的低吟:“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这是身处黄州时期的苏轼。桀骜不驯如苏轼,几年前,他还站在大宋朝堂之上,与当时变法者宰相王安石据理力争,上书力谏神宗,请求神宗停止变法。忠心逆流的战士,哪曾想过等待他的竟是一贬再贬。

宋神宗王安石

晚年的苏轼曾自嘲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年少的苏轼是一个心怀家国之人,他少年成名,深受百姓爱戴,一度成为皇帝身边的政治红人。

年少的他,早早的完成了封建社会下读书者的理想。当他慢慢接触到政治的中心,却发现官场满是污秽与杂乱。他不断上书,马不停蹄地上表皇帝,但得来的却是满朝文武的排挤。

最终苏轼请求皇帝将之派赴湖州。湖州在苏轼看来,是个清净之地,可谁曾想更大的政治打击正在慢慢逼近。苏轼在抵达湖州后,曾奏表一封至神宗,以示谢意。

湖州

谁曾想,御史何正臣弹劾苏轼用语暗藏讥讽朝政之意。三个月后,京城内传遍了苏轼有想造反的思想,有心者更甚,将苏轼往常之诗作找出来,一一误读。犯上作乱,苏轼因此入狱。

何正臣

其后,因太后曹氏作保,连当时与苏轼为政敌的王安石都来为其求情,狱中惶惶不可终日的苏轼免除一死,被贬谪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太后曹氏

舟车劳顿,启程至黄州的苏轼,最开始身边无一人作伴。由于政治犯错而被贬,身边的亲朋好友皆不敢与苏轼为邻。后人皆说,黄州的这段日子,苏轼完成了自己的突围。

在黄州的日子,苏轼也创作了大量诗作。而后人却始终对苏轼所写关于赤壁的诗篇无法下一个定论,究竟此时的苏轼,是悲是喜?是忧是达?且看这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诗写苏轼游至赤壁,想起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的周瑜,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年轻如周瑜,便可以在这场大战中获得最终胜利。而年老如苏轼,早已白发丛生,却在这偏远的黄州任一无权虚职。何悲哉,这三国乱世,方有英雄辈出。而在这太平盛世,在这人才济济的北宋,人才竟无立足之地呀。

周瑜

苏轼慨叹,为何这世上终是不得如遂人愿?时代究竟是在机械的前进还是在倒退?遥想从前,更显如今的沧桑。以古之豪杰衬今之窘迫,困境重重之下,就算是冠以豁达洒脱恣意的苏东坡好像也迷失在着重重迷雾中了。

自苏轼被贬至黄州以来,不知饱暖为何物,不知酒酣之感。他甚至在用尽钱粮之后,没有办法维持家庭生计。他甚至已经习惯了自己频繁的将情思与感慨写作信件寄给友人却盼不到一封信件。他甚至不再对自己的仕途抱有什么期望......虽然人如此微茫,他仍然会在短短的一生中经历许多艰难险阻。而时间永不留步,空间纵然是广阔。苏轼在赤壁边,观望江涛奔流不息,在这悠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下,苏轼也开始觉得自己也不过是这尘世间的蜉蝣一般,何足道哉。

悠远不止的江水,纵使在遥远的三国时期,仍然是在奔流不止。人之渺小,宇宙之无穷。这个永恒的话题,在太多的诗歌中被提及,被探讨。如一代诗圣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在茫茫然中,哀自己华发早生,叹一声“人生如梦”。不如将一杯酒洒回江月罢。杯酒洒地以敬月,这是怎样的景象?又蕴含着苏轼怎样的情感?酒敬月,仿佛自己已经释然,已经接受个人的人生不过是这样的渺小微茫,人生也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若是此诗如此,恐怕“大江东去”也不会为世人铭记至今。

苏轼之豁达,不仅仅是他能够在逆境中重拾自信,他的豁达,更在于他能够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反思自己,升华自己的人生意义。一句“千古风流人物”,单看一句,我们可能认为苏轼怀揣着对风流人物的敬仰来描写他们。

但其实一看前后文,可能就品出其中他味了,“浪淘尽”。浪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其后再接着去描写属于千古风流人物的周瑜。其意旨纵使是周瑜这番,在战争中大放异彩而名留青史之英雄,最后也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历史不断逝去而烟消云散。

苏轼的词,常常被人成为豪放派代表作。而苏轼也常与辛弃疾一齐被人封为豪放派代表诗人。两者诗词皆为豪放,但辛弃疾侧重于“豪”,苏轼却更倾向于“放”。这放,并不是放弃,更不是撒手去,而是恣意而去,潇洒而为,不再纠结世事如许无常。所以还纠结一些什么?不如喝茶去,一蓑烟雨任平生。此乃苏轼是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自我宽慰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