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位一生坎坷的文人,在仕途上历尽沧桑,三次被贬,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生活经历虽然不像李白那样潇洒豪迈,却在失意的仕途上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巨作。
公元年,苏轼因上书表达对新法的不满,但建议未被采纳,于是请求出京任职。他被派往杭州担任通判,次年又被调往密州。在这段时期,他辗转于不同的州县,不断寻求发挥才能的机会。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时的苏轼,已离京数年,尽管他才不被世人所识,未得朝廷重用,然而他的内心却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焰,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就像拿破仑曾说过的那样:“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
苏轼的胸中,也正蕴含着这样的坚韧与不屈。
在密州,苏轼让人修缮了城北的旧台,其弟弟苏辙为其题名“超然”。
在公元年的春天,他登上了超然台,眺望着春天的景色,感受着烟雨蒙蒙的氛围,写下了这首词。
《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常感受到怀才不遇的痛苦。当他流落异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仕途失意的郁闷。
然而,当他登上超然台,眼前的春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他暂时忘却了内心的烦恼。
看着满城春色盎然,春花灿烂,千家万户在细雨蒙蒙中享受着这春日的美好时光。他想起了超然二字的谕义,突然间心境豁然开朗。
是啊,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与其在这自寻烦恼,不如“诗酒趁年华”,人生的美好时光要乐在其中,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
他开始用心感受春天的气息,将思绪放飞在这片美好的景色中。他知道,只有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于是,他开始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美酒来浇灌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在这美好的时光中陶醉不已。
一起一落是人生,一朝一夕是日子,一晃时间来到了公元年,这年发生了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贬至黄州,在黄州一呆又是4年有余。在黄州,苏轼如同一位隐逸的农夫,抛开世俗的喧嚣,开始了田园生活。他开垦荒地,耕耘田野,享受着自然带来的宁静与平和。他游历山川,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悠游江边,欣赏着滔滔江水东逝去的壮丽景象。在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苏轼已经游历了两年。这片曾经的三国古战场,如今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宁静。然而,当苏轼面对着滔滔江水,他的内心却泛起了波澜。他想起了那些英勇的战士,想起了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他们的英勇事迹仿佛就在昨天发生的一样,让苏轼感到十分震撼。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提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他的词中充满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那些英雄的形象和历史事件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的词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忆和缅怀,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美丽。他的词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独特视角。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历史长河如波涛滚滚的江水,千百年来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最终他们也与普通人无异。
我们何必在意一时的功名呢?人生路漫漫,无论失意或得意,放在历史的洪流中去看,自己的这点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公元年月,苏轼悠然自得地游览着黄州清泉寺。此时的他,心情宁静如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爱。
他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浩渺的星辰和无边的大海,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宽广和自由。他发现,在这片宁静而宽广的大地上,自己仿佛成了一颗孤独而明亮的星星,照亮了这片宇宙。他感到自己的内心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幸福所包围。
他开始用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首又一首优美的诗篇,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这片美丽的大地。他的诗篇如同清泉一般流淌,洗涤着人们的心灵。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情感,创造出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诗篇,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在这个春天,苏轼的心中充满了平静和爱,他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星辰大海。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情感,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
南方三月景色优美,漫步溪边,心情愉悦,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争,让他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人虽易老,但奋发向上的精神不可磨灭,老当而益壮,只要精神之光在,就能焕发出光彩的光芒。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与友共游春日,骤遇风雨,然其心泰然,步履依旧,吟咏自如,恍若天籁。彼才子也,本应拥锦绣前程,美满生活,然仕途不如意,生活困顿,唯亲耕以度日。
面对如此困境,苏轼如何应对?其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语道出其豁达之心境,不畏不丧,泰然处之。只要坚守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便可少些烦恼,多些宁静与快乐。
如诗中所言:“风雨中宵作,人事倏如梦。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公元年,苏轼在黄州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即将前往汝州上任。当时,他与泗州刘倩叔一同游览南山,并以此词记述此次游历。苏东坡从微云淡日中的疏柳中察觉到春潮的涌动,他在残冬岁末的日子里把握住了新春的生机。这正是苏东坡豪放不羁、超凡脱俗的精神体现,也是他在清贫的生活中仍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的原因。他曾在黄州的几年里过着清贫如水的生活,但他却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他总是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到快乐的源泉,这正是因为他知足常乐、看淡一切。人生苦短,看淡一切。心若知足,人生处处是风景。苏东坡的这首词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快乐的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苏轼在黄州过着躬身自耕的田园生活,此词以陶渊明自喻,两人有着相同的经历,但苏轼以旷达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逆境,以逆为顺,总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在牵引着他。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是苏轼每三次被贬至儋州,即将归北时所作,“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这份心境、这份豁达几人能做到呢?“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千年之后,我们再也无缘见到苏东坡,但不影响他的诗词带给我们无限的精神力量,他的那份“苦雨终风也解晴"的乐观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豁达,如同一个灯塔,照亮了无数生活在迷茫之中的人儿。
免责声明:本公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秋冬减肥逆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