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苏东坡传》《苏东坡新传》《苏东坡的下午茶》《苏东坡的朋友圈》《苏东坡传:用爱和欢喜的方式过一生》《苏东坡传: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评传》《苏东坡传》《作个闲人:苏东坡的治愈主义》《宋茶》《幸会!苏东坡》《心安即是归处》《正是橙黄橘绿时》《岁月忽已晚,灯火要人归》
特别说明:以下内容来自推荐书籍。
五、黄州、惠州、儋州
大家比较好奇,苏轼长啥样呢?苏轼的高颧[quán]骨一直延伸到耳朵,他称为“寿骨贯耳”。他的表弟程德孺也长着这样的“寿骨贯耳”,所以在朝堂之上,别人根本不用问,就知道他们是亲戚。苏轼在给表弟写的诗中说:“长身自昔传甥舅,寿骨遥知是弟兄。”
相传,苏东坡脸长,其妹子苏小妹曾出句嘲笑他:“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他身高八尺,神态稳健,气场超强。长阔脸,高颧骨,双目炯炯,眉若飞燕。胡须稀稀疏疏,并不茂盛。
苏东坡喜欢戴帽子,他发明的东坡帽——乌纱的筒高檐短的帽子,不像官帽那么威严,又有文人儒雅的气质。北宋时很多文人效仿苏东坡戴“东坡帽”,甚至出现文人圈子里“人人皆戴东坡帽”的盛况。
▲头戴东坡巾士人画像
“东坡帽”也称东坡巾,又称“子瞻样”,士人所戴头巾。以乌纱为之,制为双层,前后左右各折一角。东坡“巾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着之则角界在两眉间”。
大脑门、大颧骨、大长脸,不但跟“帅”字根本不沾边,而且晚年时,苏轼自嘲地说他骨相不好,所以命途坎坷,仕途起步即巅峰,但乌台诗案后,仕途一路走低。
年月,垂垂老矣的苏东坡(当年8月苏东坡在常州走向生命的终点)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这是苏东坡对自己一生功绩的提炼总结。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熊逸老师在得到专栏《熊逸说苏轼0讲》中,对苏轼的一生走过的地方以及为官路线图进行过系统梳理,非常清晰,我们引用一下。
▲苏轼的一生,图片来自《熊逸说苏轼0讲》
▲东坡为官路线图,图片来自《熊逸说苏轼0讲》
苏轼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
年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
年娶王弗
年中进士,母丧,服孝(.4-.6)
年举家前往京都
1年任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8)
年任职史馆
5年妻丧
6父丧;服孝(6.4-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8-)
8年娶王闰之
9年返京;任职史馆
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年任密州太守
年任徐州太守
年任湖州太守;入狱
年谪居黄州
年往常州
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元佑年间太后执政(-)
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太后执政()
北返;往常州;逝世。
苏东坡正式迈上仕途是去陕西凤翔做签书判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那时候,苏东坡才二十五岁。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到黄州。黄州这地方不如北方气候干爽,又偏僻又多雨,终日气象昏昏,着实有点不大宜居。不过此地鱼稻薪炭颇贱,适合穷人过日子。
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然某平生未尝作活计,子厚所知之。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子由有七女,债负山积,贱累皆在渠处,未知何日到此。见寓僧舍,布衣蔬食,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初到,一见太守。自余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不复近笔砚矣。(苏轼《与章子厚参政书》)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苏轼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苏轼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苏轼写下《东坡》诗一首。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苏轼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雪堂”——因为当时天上落雪而雪堂四壁糊白,真像屋里也下雪一样。雪堂落成,朋友们都来庆贺,东坡就把他们带来的酒都咕咚咕咚地倒进大酒坛里,起名“雪堂义樽”。
在黄州,苏东坡写下不少佳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梦中了丁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苏东坡在黄州时期的文学创作,最著名的就是所谓“三咏赤壁”,分别是两篇文章:《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古文观止》将两篇《赤壁赋》作过比较,说《前赤壁赋》“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后赤壁赋》“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
元丰五年(年)对于苏东坡来说是丰收的一年,除了两篇《赤壁赋》外,此年正月二十日与友人出郊寻春,写出了“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名句;至三月初,寒食节,他自书寒食诗二首,成为流传千古的书法名帖《黄州寒食诗帖》;过了几天,三月七日,他又因为出游黄州城外,淋了一场雨,而写作了几乎家喻户晓的名作《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东坡乐府笺》卷二)
话说有一次在黄州为他送行的筵席上,一个歌伎走到他面前,求他在她的披肩上题诗。但是苏东坡从来没听说有此一歌伎,立即吩咐她研墨,拿笔立即开头写道:
东坡四年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琪。
至此停下,接着与朋友说话。在座的人以为这是很平淡无味的起头,而且仅仅两句,全诗尚未完稿。东坡继续吃饭谈笑。李琪上前求他把诗写完。苏东坡又拿起笔来,将此首七绝的后两句一挥而就: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此诗音韵谐和,犹如一粒小宝石,有轻灵自然之美。对李琪的恭维恰到好处,因而使此一黄州歌伎的芳名也永垂不朽。
苏轼还给自己取过另外一些“号”,比如东坡病叟、雪浪翁、毗陵先生、东坡道人、铁冠道人、老泉山人等,从他的这些号里可以一窥他的心路痕迹。
宋神宗元丰六年(年),已经48岁的苏轼又有了一个儿子,取名苏遯[dùn](一称苏遁)。“遯”的意思是逃跑、退隐。
此时的苏轼,已经被朝廷放逐到黄州,既没有职权,也没有俸禄,政治前途一片黑暗。
宋代风俗,小孩子到了满月,要办一场洗儿会,亲朋好友都要到场祝福。
在苏遯的洗儿会上,苏轼写下了一首很著名的绝句,《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他被贬黄州的时候,生计很艰难,他发现黄州有猪,但当地人不怎么吃猪肉。他为此还写了一篇《猪肉颂》,其中谈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liǎo]茸蒿[hāo]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词作于元丰七年(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当年三月,苏东坡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跟泗州刘倩叔一起游览南山。
被贬黄州之后,苏东坡在十几年间,兜兜转转在常州、登州、京都、杭州、扬州、定州任职,直到被贬惠州。
年月,苏东坡南下前往常州,经过扬州时写下: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罂粟汤。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2年至年间,苏东坡体会到“到处相逢亦偶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漂泊感。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送芝上人游庐山》
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
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
比年三见之,常若有所适。
逝将走庐阜,计阔道愈密。
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
江南千万峰,何处访子室。
未完,后续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