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迎客
苏老头自从得罪了皇帝之后,就隐居在江边的小渔村里。刚来这里时,正时值盛夏七月,草木葱茸,水天一色,苏老头兴致勃勃在赤壁荡舟,阴霾的心情也一扫而光。日子总是要归于平淡的,这之后苏老头一直过着平淡的日子。但苏老头终归还是有名望的人,虽居深山但仍有远客,这一天苏老头家里来客人了。
苏老头难得有客人拜访,自然是分外的欣喜,他亲自带着来访的两位客人走过黄泥坂,向家中走去。离上次游赤壁正好已过三月有余,此时已是十月十五,天气转凉,秋霜已降,环顾四周,树叶全落光了,此时正是月朗星稀时分,皎洁的月光下,三人的身影投映在地上。
三人边走边聊,苏老头因为有人来访别提心情有多高兴了,可是边聊边走着,老头忽然想起一件事,“光顾高兴了,我拿什么招呼客人呢?家里啥也没有啊!”
一位客人微微一笑,道:“先生不必着急,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我们有鱼吃可好,只是少了好酒啊!”老头一看鱼有了,拍手称快,道“不妨,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她一定有办法。”
第二章煮酒
苏老头带着客人来到他住的简陋屋舍,妻子出门相迎。苏老头向妻子问道:“有朋自远方来,人家专门带着鱼来拜访,咱们家可有好酒款待客人?”
妻子说:“先生不必多虑,我早有所准备,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了,就是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说罢,转身从屋中取出贮藏已久的一坛好酒。苏老头与客人击掌相贺,“太好了,这下酒和肉都有了,我们可以好好地尽兴一番了!”
第三章游壁
酒和肉都有了,此时更要有美景相应衬那才得圆满啊。抬头望天,时间尚早,月色皎洁,正是观游赤壁的好时机。苏老头想起三个月前自己独游赤壁的情景,这次不与远客观游赤壁那实在太可惜了,于是提议,“不如我们就带着酒和鱼去赤壁一游吧。”众人皆说这个主意甚妙。
老头带着客人去游赤壁,三人乘船来到赤壁下,坐在岸边岩石上,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江上景致。就见涛涛的江水奔流着,发出永不停息的声响,江岸两边陡峭的山岩高峻直耸,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向远方眺望,远处的山峦显得很高,抬头望月,发现月亮竟忽然变小了。
秋色月夜中,这赤壁景致别有一番味道,果然名不虚传,确实好看。可是看着看着,苏老头忽然发现了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原来他注意到这时候的长江水位降低了,许多礁石露了出来,这和几个月前他曾经看到水光连天的景象完全不同,这礁石嶙峋似乎多了一份寂寥,苏老头忽然心生惆怅,“这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感慨着时过境迁,这江河的巨大变化似乎也让苏老头一下子怅然若失。
第四章登高
不知是突然伤感,还是别有兴致,苏老头没有告诉客人他心里的落差,两个客人应该没有注意到苏老头的情绪变化,喝着酒吃着鱼,还在为江上的美景啧啧赞叹。苏老头却悄悄撇下二位兴致勃勃的客人在江边观景,自己撩起衣襟独自上岸,直向岸边高处悬崖攀去。
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月色中若隐若现的岩石就像盘踞的虎豹,苏老头一会儿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一会儿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向下俯瞰涛涛江水,这就是水神冯夷深居的所在啊。
这时候苏老头似乎心里又顿生出豪情,心中略为得意,还在岸边的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么高的地方,这种感受只有我一个人在天地间独享。想着想着,苏老头忍不住对着天空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了,声音回荡在山水间,深谷响起了回声,这时候刮起了大风,江上的波浪越发汹涌。苏老头忽然又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他向四下里看着,黑漆漆的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于是赶紧下崖。
第五章还舟
和一直在岸边等候的客人一同回到船上,他们把船划到了江心,待到风平浪静之处,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着。这时候快到半夜时分了,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三人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江上景色,正好有一只仙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色羽毛如同黑裙子一般,身上的白羽则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苏老头他们的船向西飞去。
苏老头看着扇动翅膀的仙鹤凌空远去,在黑暗中逐渐化为一团黑影。
第六章惊梦
时候不早了,客人也该回去了,苏老头毕竟有把年纪了,估计这么一来一去,上来下去折腾了半宿,也挺累的了,于是等着送走了客人,老先生就径直回家倒头就睡下了。
没想到这一觉睡下去,竟做起了梦,梦中见到一位道士,他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向苏老头走来,走到临皋亭的下面,向他拱手作揖道:“今天赤壁一游可快乐吗?”
苏老头迷迷糊地问道士尊姓大名,这道士低头并不作答。苏老头感觉似曾相识,忽然恍然大悟道“噢!哎呀!我知道你是谁了。昨天夜晚,那个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仙鹤,不就是在下你吗?”
道士不说话只顾回头笑了起来,苏老头此时也一下子惊醒了。
苏老头跌跌撞撞爬起身,开门向院里看去,门外空空如也的,什么人都没有,那个梦中所见的道士根本没有踪影,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一梦初醒,原来这才是平常。
|苏轼的《后赤壁赋》
|与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
这位苏老头便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这个月夜游赤壁惊梦一日游的故事,就是苏轼《后赤壁赋》所描写的情景。与《前赤壁赋》共成不朽名篇,在古代以古典诗赋写画是中国绘画的传统之一。比如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便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脚本”创作出来的一幅伟大作品。中国南宋画家马和之的《唐风图》则是以《诗经》为本而创作的。
那么以诗赋为蓝本来作画,这项传统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就如同我们今天的许多影视作品都翻拍自经典文学作品一样,通过视觉形像的再现,让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学作品中所描写场景、人物故事、情绪等,是通过另外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文学诗赋的创作,也可以让更多的观众去重新认识文学诗赋。在这项“传统”中,苏轼以及他的诗文大概是一位时常被后来的艺术家们重点表现的经典对象。乔仲常的《后赤壁赋》便是最早的一幅对苏轼的“追思”画作。在这幅人物山水长卷上,乔仲常有条不紊地按照苏轼的名篇《后赤壁赋》叙述着,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陪伴着苏子“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是一幅初看不起眼的画作,画风简单,没有色彩。然而看似平平,细看之后却过目不忘。
人们都说文学是抽象的,而绘画是具象的。那么向来,用具象的绘画表现抽象的文学是一件极难的事情,现在很多人对于由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剧感到不满,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文学可以任由人去想象,而一旦具象地呈现出来,难免有些会和想象有所出入。就拿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来说,要想把曹植描写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形象化,也颇费脑子,大画家干脆就简单直接画了几只鸟,一条龙,反倒更添了几分俏皮的色彩。
乔仲常在画《后赤壁赋图》时,不走寻常路,估计可能也是为了避免过犹而不及,反倒删繁就简,尽可能地选用了类似白描的苍率简逸用笔,来完成了一次对文学经典的图绘表现。反倒成就了一次了不起的艺术创作,与《后赤壁赋》一起绘制而成这样一幅简笔素描作品,《后赤壁赋图》也成为一幅传世的佳作。
|但愿人长久,唯念苏东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苏东坡呈现给世人的诗意是无与伦比的,“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那是一个仙气飘逸,恃才傲物的诗人。然而人生总有低谷时,一场政治风暴将他从天上宫阙打入凡尘俗世。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为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亲朋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这是苏轼人生最为困难的时期,在此期间,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这里一直以来对《后赤壁赋图》念念不忘,原来是那个叫苏轼苏东坡的才子化身平凡待客的苏老头,一梦惊醒,“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难免会遭遇风风雨雨,与其唉声叹气,指责抱怨,不如从容前行。公元年,十月十五日的秋夜。苏东坡与好友乘一叶扁舟,再至赤壁游览山色。清风徐徐,月光如银,万里江波,澄净空阔。世间的所有喧嚣皆已退场,天地之间一片静谧。沐浴着清风明月,置身于天光水色之间,苏东坡挥毫写下了《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东坡的诗意人生,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超然物外的洒脱,宠辱不惊的淡泊。无论生活多难,他都能够取悦自己。《赤壁赋》让苏东城更加看清了自己,看清了人生。
人生终究要归于平凡,也许正是《后赤壁赋》所与众不同之处,画家乔仲常根据苏轼苏东坡的名篇《后赤壁赋》画下的对苏轼的“追思”之作,画作看似白描写实,打眼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细细看了一遍,一位平凡如你我的一个人的一天的生活,在赤壁这个波澜壮阔的小渔村旁鲜活地呈现出来。
从时间推断,苏轼写下《后赤壁赋》的年纪应该在不到50的年纪,然而根据历史记载苏东坡终年大概应64岁左右,加上受到政治风暴打击,此时正值人生的低谷,在画家的笔下,画中的主角也是以一位老者的形象出现的,此时称他为老头也不为过了。
与《前赤壁赋》的荡气回肠不同,我们读《后赤壁赋》,更像是与苏轼在一场凡人的梦中游弋。乔仲常或许同样有着这样的感受,《后赤壁赋图》中似乎也是在表现一种梦境中的场景。简率白描的线条,不正是梦中世界物象的形态么?它们形态模糊,如同无痕浅影。
苏东坡的一生,大起大落,亦如梦一场。被贬黄州的他,创作了许多伟大的诗文篇章,在这些篇章里,我们也读到了一个内心无比悲戚的苏轼。从那个满怀政治抱负的士大夫到乡村的一介匹夫,在天地间,人为何物?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首诗赋以及画作或许进行了一次探讨,人生或许就是一场梦。梦境中的我们,经历着翻山越岭,有时在山巅,有时在山谷。或高或低,这是人生中一定会有的两种情形。当人处在山巅,不能说是人生的成功,当人处在低谷,也不能说是失败。在宇宙自然面前,山巅、峡谷,都是如此的微不足道。那点成功算得了什么?那点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
明月似乎是公平的,它既可照到山巅,也可洒向山谷,眷顾着每个生命。当我们处在生命的低谷中时,常常会感到卑微。曾经的朋友,此刻都远离自己;曾经面对所有人与事时的胆气,此刻面对却显得有些胆怯。此时此刻,不如坦然地接受,人事包容。这便是生命中应有的豁达。唯有豁达的生命,才能让我们在低谷中保持一份体面与尊严。
乔仲常显然是非常崇拜苏东坡的,据说他是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外甥,而李公麟则和苏轼的关系非常亲密,所以从这层关系来看,我们也不难明白乔仲常对苏轼能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很精准地抓住苏东坡诗赋的真实意境。
梦中有多欢乐,梦醒后便有多悲戚。整个画卷依着诗赋的节奏缓缓递进,可以说由“迎客”到“梦醒”分成五个篇章,由“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起的平静,到卖鱼、拿酒,再到登崖长啸,再到江中饮酒泛舟。这是苏轼的快乐所在。在与客人美酒佳肴泛舟赤壁的时候,苏轼或许想到的都是往日在繁华的帝都与友人们畅聊吟诗作赋的情形吧。
此刻,山水与苏轼同在。泛舟赤壁的苏轼,心中虽有悲戚,却也得到了慰藉。对于他来说,有这样的机会与朋友赤壁泛舟饮酒,是难得的一次逃离现实的机会。画卷中的苏轼,神情是安详的,形态是高大的。或可说,这样的苏轼,正是乔仲常心中的苏轼——那个仍旧意气风发、独领风骚、才情横溢的苏轼。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最后写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生命的所有际遇,都如同梦一般,既然如此,那就与江月同饮同醉吧。这里,我们读到的却不是生命的凄凉,而是生命处在低谷中的豁达。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的意旨,或也正是借苏轼来表达如梦人生的豁达。
|人生如梦,但不是终点
苏东坡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公元年,44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最终死里逃生,被贬黄州。黄州,是苏轼的命运转折点。到了黄州,他脱下文人长衫,换上布衣芒鞋,躬耕于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后赤壁赋》描绘了苏轼人生如梦的一天,但这一天绝不是终点,人生当如苏东坡,梦醒后,人生还要继续。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为改善伙食,他还研究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即使贫困艰辛的日子里,他依然将生活过得热气腾腾。
他曾被命运高高地举起,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又被命运重重摔下。苏东坡的一生,年少丧母,青年丧妻,中年丧子,仕途不顺,一贬再贬,只有短暂的一时繁盛。从成名时的万众瞩目,到被命运夺走一切,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正所谓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有的困苦终将逝去。在命运的千锤百炼之下,他早已看淡了人世间的功名与浮华,集儒释道于一身,心如止水,悟彻天地。
他把失意融化了,化成“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艺术美学。他把挫折揉碎了,化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他把颠沛流离接纳了,化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他用诗抚慰了自己,也温暖安慰着我们。在那个克己复礼的时代里,他活得自然,活得通透,在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途上,他活出了最有趣的凡人模样,此后世人膜拜他的精神气质,却难以复制。
如白落梅在《苏东坡传》里所写:
“无论处何境,用哪种方式,他皆能从困苦中找到岁月的一盏清光。
轻轻挥舞衣袖,即可化作庄子的鹏鸟,放下尘俗,飞到云天。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