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公的《寒食帖》,千百年来被尊为第三行书,神品。
而解读起此帖来,论者每每要说到书者心情起伏,故书作气息跌宕;又谈到这两首诗,说表达了诗人郁郁不得志,愁苦烦闷的心境云云。
然而事实,却未必如此。
我们知道,苏轼被贬黄州,是源于乌台诗案。本来是要杀头的,但居然活了下来,大难不死,此时的东坡应该感天谢地才对,如果为此而愁苦烦闷,也未免太矫情了。
被贬黄州是苏东坡命运的转折点,年过不惑遭遇此变,可以让人变得颓废,也可以让人变得旷达,很幸运,他成为了后者。
几乎所有研究并理解苏东坡的人都能得出这个结论:黄州之贬,使一个天真的苏轼,变成了老练的东坡。
《寒食诗》开篇便道“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那么我们就看看,“我”在黄州这三年,都发生了什么。
人间有了苏东坡
元丰三年(年)的二月初一,苏轼到了黄州。这一年,他主要是适应新的环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他跟当地太守相处不错,而民兵连副连长(团练副使)的位子实在清闲,他就向太守讨要一块荒地,准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得到这块地已经是转年的春天了,此时新宅“雪堂”已经建好,地就在东边的坡上。他联想起自己的偶像白香山有一块东坡,于是干脆,他把这名号送给了自己。苏东坡真是个天真烂漫之徒,盖房子时下雪,房子便叫雪堂;地在东边坡上,自号便是东坡。
今人起名煞费苦心,名字往往佶屈聱牙,远不如前人来得自然随意。孔子生儿子,恰逢有人提了鲤鱼进来,此子便叫孔鲤。昔日民间“狗剩”遍地,“铁蛋”满街,倒是得了圣人真传了。
快乐的农民
苏东坡有了块地,但他不是地主,而是农民。
判断地主和农民很简单,就是种不种地。
苏东坡是种地的,他在写给朋友的诗中说,“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周围的邻居和朋友都来帮他,短短两年间,在他雪堂周围十几亩地里,已经柳树成荫,果树成行,茶园竹林茂盛,稻场麦田俱兴了。
在务农期间,苏东坡美食家的潜能得以开发,他发明了流芳千古的东坡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他还发明了一种东坡汤:用两层锅,上层放米饭,下层放各种青菜,加水慢煮,待到熟时,米有菜香,菜有米味——对不起,写到这儿,我忽然想吃蒸汽海鲜了……
其乐融融的朋友圈
大约来黄州的第三年,苏东坡还收获了一份新鲜的“爱情”——纳朝云为妾。这个在杭州买来的小丫鬟天资极高,12岁到苏家才读书习字,却进步神速,很快成了东坡的助手和知音。
有个段子说,苏东坡敞怀晒太阳,指着自己的大肚子问家人里面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诗书的,有说天下的,东坡频频摇头。这时朝云说了句“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才哈哈大笑起来了。
除了家人的和睦,还有朋友的关照。
在黄州的几年,苏东坡周围聚拢了一批好朋友,有和尚,道士,医生,农民,无论家长里短,琴棋书画,都能聊得不亦乐乎。
当然,这其中最好的一个朋友是陈季常。还记得吗,《新岁展庆帖》便是写给他的,他有个“河东狮吼”的夫人——(年前的大年初二,苏轼写下此帖……)
而且,在黄州苏东坡第一次见到了米芾,这位比他小十几岁的兄弟,居然无视旁人的眼光前来拜访,这行为足以令人肃然起敬。米芾也没有白来,和东坡谈话之后,他始学晋人,向个人书法的巅峰迈进了。
以上就是苏东坡来黄州这三年的大体情形,“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看东坡诗集,在那一时期的诗文,很少有这样“悲情”“凄苦”的风格。而且,就在写寒食诗的这年的秋冬,苏东坡两游赤壁,写下旷世宏篇《前后赤壁赋》,这样的文章,岂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能写出来的?而神品《寒食帖》,哪个书家能在愁苦烦闷中写得出来?
因此,我大胆推测,寒食诗与寒食帖,完全就是老练的苏东坡一个游戏之作。和谁做游戏呢?和那些曾经陷害他、至今敌视他的当权小人们。你们不是看不惯本人舒坦吗,那好,我就“苦”一个给你们看看。牛逼的人落魄当老鼠,也要当一只调戏猫的老鼠。
作为学生和知己,黄庭坚是最懂苏东坡的。在20年后,黄庭坚见到此帖,几乎是带着微笑题跋的: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在黄庭坚眼中,苏东坡哪里有愁苦,此刻他的诗比李白还潇洒,他的字比单纯的颜真卿、杨凝式还丰富,根本就是神来之笔。
不过,看完黄庭坚的题跋,我们会有一个遗憾,那就是苏东坡终于没能见到山谷的几行字,否则,那将是书法史上一个多么美妙的故事!
苏东坡《寒食帖》全卷(台北故宫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