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1、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翠(),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沙,怒涛卷霜雪,天()无涯。市列珠(),户盈罗(),()豪奢。重湖叠()清(),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管弄晴,菱歌泛夜,()()钓()莲娃。千()拥高牙,乘醉听()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池夸。
2、翻译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3、填空
4、文化常识
(1)三吴:
(2)钱塘:
(3)巘:
(4)三秋:
(5)羌管:
(6)高牙:
(7)凤池:
5、文本阅读
(1)下列是对《望海潮》词句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以下,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与“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生活的反感。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盛景、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太守。
(2)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B.词的上片,自“烟柳”一句开始,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与“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这里主要指富室)奢侈生活的反感。
D.下片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盛景、桂子荷花、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
(3)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6、情境默写
(1)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了北宋时杭州的繁华景象。“()”,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2)《望海潮》中“(),()”两句,写两浙转运使孙何在“千骑拥高牙”下外出观景、饮酒、赏乐,仪仗威风。
(3)《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4)柳永的《望海潮》上片中“()”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卷起千堆雪”都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波涛的汹涌之状。
(5)《望海潮》中“(),(),()”几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6)《望海潮》(东南形胜)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
(7)柳永《望海潮》中运用互文修辞手法描绘百姓悠闲生活的句子:(),()。
(8)《望海潮》中“(),(),(),”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9)柳永的《望海潮》中抓住“()”和“()”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10)柳永《望海潮》中“()”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借以表现市井生活的和谐美好。
(11)《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12)《望海潮》中“(),()”两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13)据《鹤林玉露》记载:金主完颜亮听闻柳永的《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两句所写景致,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14)柳永《望海潮》中“(),(),()”三句,直接描写钱塘江雄伟壮美之景。
(15)《望海潮》中总写西湖湖山秀美的句子是:()。
(16)《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的“(),(),()”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