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解读《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节目中部分内容还来自《康震讲苏东坡》、《熊逸说苏轼》以及朱刚教授的《苏轼十讲》。
大江东去
上期节目我们说了“三咏赤壁”一词两赋中的前后《赤壁赋》,而这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比两赋可出名太多了,也是我们初中课文当中要求全文背诵的。
之前我们说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词开豪放一派,苏东坡将宋词从花前月下引向了苍茫辽阔。这首《赤壁怀古》则是他豪放词的标杆之作,至于那个娇滴滴的词牌名“念奴娇”,在他的手上,已经和书写的内容毫无关系了。
有一次苏东坡问朋友:“我的词作和柳永相比如何?”柳永是当时宋词的标杆,婉约词是词坛创作的主流。朋友说:“这哪能比呢?柳永的词需要一个年芳二八的娇羞少女,拿着红檀木牙板打着节拍清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您的词作,必须要让关西大汉怀抱铁琵琶伴奏,用大铁板打拍子高喊大江东去!”东坡听后拍着巴掌大笑。
《赤壁怀古》这首最著名的豪放词到底是什么时候创作的?我们其实不得而知,为了方便整理,历代学者就直接把它与前后《赤壁赋》一同归在了年,并称为三咏赤壁。
劈头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很像《赤壁赋》的水月禅辨,用大江的亘古不变反衬人生的转瞬即逝,而千古豪杰所留下的英名却又与这长江一样永恒。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在山崖的西边,就是传说中三国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苏东坡知道这黄州赤壁,不是当年的古战场,但管他呢,“人道是”直接把责任推给别人,传说中是就是了呗。
眼前是惊心动魄的壮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不禁令人豪情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锦绣河山孕育了多少的英雄豪杰,而也被无情的时光全部带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年,当时周瑜34岁,鲁肃37岁,孙权27岁,诸葛亮28岁,一代年轻英才击败了54岁的曹操,一改天下大势。在这两句词中,苏东坡一再地信马由缰。
首先,周瑜迎娶小乔的时候,是十年之前,当时周瑜只有24岁,担任建威中郎将,所以吴中皆呼为“周郎”。赤壁大战的时候,他们俩已是10年的老夫老妻,孩子一堆,哪里是什么“小乔初嫁”。
其次,羽扇纶巾,明显是诸葛亮的扮相,周瑜是全军统帅,当然是身着军装。
再有,赤壁大战关乎国运生死相当之惨烈,绝不可能是谈笑间,吃着火锅唱着歌就击退了曹操大军。
但苏东坡不管这些,在他心目中的豪杰就当如此:少年英才、风流倜傥、新婚燕尔、举重若轻,谈笑之间,举手之劳就令樯橹灰飞烟灭。
这就是他眼中的历史:如画的江山,奔腾的江水,多情的美人,盖世的英雄,千古的功业!而反观自己呢?自诩满腹才华,却无法建功立业,如今半生蹉跎,困于黄州,只能徒发感慨。因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番神游之后,原来是自己太多情,才早早地生出了白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美丽的小乔,英雄的周瑜,而今安在哉?人生一场大梦罢了,而自己的人生何曾不是一场梦呢?于是把酒洒在了地上。苏东坡要敬的是小乔?是周瑜?是如梦的人生?还是既瞬息万变又亘古不变的长江呢?我们不得而知。
《赤壁怀古》是一声宏伟的叹息,一次穿越历史的遨游,无论是上阕惊心动魄的美丽,还是下阕潇洒多情的感伤,都是一种深情的执着、眷恋与向往。
这首词很像《赤壁赋》,以短暂的人生和永恒的江月相对照,但结论和情绪,却没有《赤壁赋》的那种旷达。
三重人生境界
《大话中国艺术史》的作者意公子,将三咏赤壁总结苏东坡的三重人生境界。
第一重境界在《赤壁怀古》中。还没有完全从劫难的阴影中走出来,大江东去,故国神游,自嘲多情,看着自己早生的白发,感叹虚度了光阴。罢了,人生如梦,自我宽慰。
第二重境界在《前赤壁赋》中。苏东坡不再感叹“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是体悟到何须强求与不变?只要江水无穷,天地长存,清风有声,明月有色,那就打开自己的身心,尽情享受,将无限的自然用来充盈自己有限的生命。
第三重境界在《后赤壁赋》中。当一个人陷入逆境的时候,一开始会宽慰自己,人生如梦。然后上一个台阶是豁达超脱,告诉自己好好去享受这个梦境。而更高的一个境界就是,看到了人生中的风雨阴晴,看见了道士与仙鹤,也意识到了这是一场梦。然后超然于外,看到了在梦中行走的自己,也看到大梦醒来一切消弭的样子。明白这一切的阴晴风雨,仙鹤道士,都不过是虚像,悟到了所见之相皆为虚妄。
所以说“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也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
如今,东坡已和当年的曹操、周瑜一样逝去了,但是东坡那和光同尘,与宇宙同在的心量,帮我们打开了人生的尺度。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有机会与他站在一起,见自己,见天地,见人生。
峰回路转
随着“三咏赤壁”的流传,一个关于苏东坡的谣言也迅速蔓延。
有一段时间,他右眼发炎肿痛得厉害,闭门谢客,在家静养,一个多月都没出门。大家就猜测苏东坡是身患重病,然后越传越离奇,说他早就病死了。
退休大臣东坡的好友范镇听到这个消息,放声大哭,叫儿子赶紧去黄州吊唁。他儿子还算冷静,派了一个门客去黄州打探消息,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谣言也传到了朝堂之上,一天宋神宗正在吃饭,听说苏轼死了,连声哀叹:“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啊。”然后饭都不吃了,碗筷一扔,闷闷不乐地回书房去了。
有一次,神宗和大臣们谈论古今人才,问:“苏轼能和哪位古人相比呢?”大臣说:“很像李白”,神宗说:“李白纵有苏轼的才气,但却没有苏轼如此广博的学识。”可见在皇帝心中,苏轼一直都是有位置的。
后来知道他还活着,神宗皇帝对他的牵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