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TUhjnbcbe - 2024/8/5 19:05:00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读中见洒脱不拘议中赏心境自闲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本注释与词典,扫清字词障碍;记住“户”、“念”、“遂”、“相与”、“空明”、“盖”、“但”在文章当中的音、形、义,并能够在新的语言环境当中运用。通过诵读,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文意,会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能够从修辞、意境的角度赏析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3.感受作者“闲人”二字中复杂多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闲人”信笔出精品

导入:老师非常喜欢《记承天寺夜游》,愿意把它比作一首清雅的歌曲,也有人把它比作一幅画轴。著名作者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这篇散文中这样高度评价道:

“正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衡认为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有些什么样的精妙之处?

明确:简约、淡雅、小而美

二、诵读“闲人”之文

1、自由朗读,纠正读音: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请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点评读音。

注意:“遂”、“荇”“柏”的读音。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对课下注释的筛选,重点提出“念”、“相与”“空明”“盖”“但”等词语,再根据学生学习经验和日常经验的缺失,补充“户”、“遂”。

3、提出疑难,全班交流: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比喻句,抓住“如”字理解。

4、再读全文,初悟情感:

最后,全班齐读一遍《记承天寺夜游》,在前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注意停顿和情感。

三、品读“闲人”之情

1、“闲人”的游踪

这是一篇游记,游记最重要的是所至、所见和所感。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所见  

所感  

2、“闲人”的知己

结合文章内容,根据助读材料,小组探讨苏轼为何寻张怀民。

助读材料:

苏轼

苏轼,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在诗词、书画、散文等创作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堪称一代典范。林语堂曾评价苏轼:“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轼创作出了大量流芳于世的文学作品,又富有质朴纯真、率性自由的鲜明个性,再加上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屡遭挫折而不失旷达的人生态度,因而深受古今读者喜爱。苏轼一生不为权势折腰,无论是为官从政,还是创作诗文,都敢于突破常规,发常人所不敢言,写常人所未曾写。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年),苏轼在经历过天的牢狱生活之后,最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他平生第一次遭受的政治打击。这次贬谪生涯成为苏轼生活的转折点,也使苏轼的人生观念、艺术创作、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此他的人生犹如“缥缈孤鸿影”,尝尽“人生几度秋凉”。苏轼晚年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评价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居首,不仅是在时间序列上,也是在文学创作上,最先在此地迎来了他思想的成熟期。

张怀民

张怀民,名梦得,又叫偓佺,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之旁,在那里能够纵览江山的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的弟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中说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感之容,是一位有过人的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

明确:相似的遭遇、相仿的个性。

原文当中,特别能体现二人“知己”的字是哪个呢?请同学们来找找看:

明确:

(1)“亦未寝”的“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怀相似,心情相仿;对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苏轼只用这一句,就足以表达出两人的默契同心之情了。

(2)“寻”有一种急切的感觉,好像丢了东西一般。如果改成“访”就失去了这样的焦急迫切之感,这就熨贴地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

3、“闲人”的所见之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妙在何处?

(1)提示:写了月吗?用了什么修辞?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意境?

明确: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精炼得无以复加。

“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

(2)变式比较:庭下月光如流水空明,竹柏影似水中藻荇。跟原句比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都是比喻,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苏轼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辩。正当读者恍惚迷惘地加以体味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于是恍然大悟。体现了苏轼与月色融为一体的沉醉,通过艺术的错觉写出了动态之美,隐喻贴切,塑造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

4、“闲人”的丰富内涵

被贬的遭际往往令人沮丧、失落,但苏轼却在行文中流露出赏月的欣喜。

这之间我们发现一种矛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来探寻游记的核心,作者的感概。最能体现这篇文章灵魂的字是——

“闲”,金文(“夕”或“月”,代表夜晚)+(门,代表家居),表示入夜后居家而无所事事。

造字本义:由白天的外出奔波,转入夜晚的家居休闲。“入夜”加“家居”,便构成无所事事的“安闲”。

“闲”除了安闲,在此文中还能怎么理解呢?

结合助读材料,理解“闲人”丰富含义:

助读材料:

1、遭贬黄州的苏轼,俸禄微薄,难以糊口。住在城东一个很简陋的居所,他的老朋友马正卿帮他把黄州城东的一片荒地要了过来,交给他去打理。这片荒地在黄州东门外,苏轼又效仿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称为“东坡”,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尽管生计窘迫,苏轼却以一种坚韧的执著坚持了下来,并逐渐学会苦中作乐,享受生命中的一切。

2、苏轼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3、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等流传千古的作品,全都是在最困顿的黄州时期所完成的。

4、苏轼:“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也。”

明确:“闲人”——一忧一喜:忧的是仕途之闲,贬官谪居在黄州,要亲自务农才能勉强维持生计。喜的是心灵之闲,可以静赏江山风月之大美。

苦难才是对这位天才文人的玉成。以后的岁月中,苏轼不管身居何处,不论爵位高低,都能做到随遇而安,有所作为。可以肯定的是,苏轼在黄州这个顽疾之地依然过得自然洒脱,的确应归功于他豁达的人生观,旷达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对人生的的执着热爱、坚毅的品格才是其真正的内核。

四、悦读“闲人”心曲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元丰六年(年),是一则短小隽永的游记小品。这短短85字,带我们跨过近千年的时间深渊,看见那年的月光,那刻的苏轼。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是苏轼用心声谱写的一曲清歌,寄予着自己的几份闲情,也许我们不能做最好的歌唱家,但我们可以做一个朗读者。

活动:制作朗诵图谱,小组诵读

依据作者所见之景、所感之情,用拉长声音、轻重变化、高低起伏、改变语速等变化,在文章上用箭头标示出朗诵图谱上,所呈现出的就是古文中情感起伏的律动。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拓展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

知己——相随——被贬遭际

月色——作伴——愉悦欣喜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