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自然诗人李少君做客首届梧桐山诗歌节,
TUhjnbcbe - 2024/8/14 21:04:00
白癜风病有什么偏方 https://m.39.net/pf/a_4516794.html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聂灿

秋日荷塘里的诗歌盛会。11月5日下午,应罗湖区作协邀请,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现身深圳洪湖公园荷美空间,为读者带来《从唐宋互补谈起:“人诗互证”与诗歌境界》主题讲座。此次活动为“自然城市:首届梧桐山诗歌节”的重点活动,旨在让参与者在提高诗歌赏析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诗歌创作的热情、能力与方法。

此次讲座由罗湖区作协主席谢湘南主持。罗湖区文联主席杨冰、罗湖区文联副主席魏文芳,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济济一堂,共话诗事。

意旨:“自然”与“境界”

李少君被誉为“自然诗人”,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与自然主题相关的诗歌。在讲座开篇,李少君就表示,日常生活“自然而然”是最高的价值。他从“自然”谈到“境界”,由“诗人”谈到“人诗互证”。

关于“自然”,李少君指出,自然是中国文化中最关键的词汇,中国古代尊崇道法自然,自然至上的理念,在《诗经》里面有大量的关于自然草木的描述,《楚辞》和《诗经》的区别在于,《诗经》里面的东西都是食用、药用的草木植物,《楚辞》更多是美好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自然被看作是永恒的象征,中国文化是内在的超越,它有一个参照物是自然,自然是永恒性和人世短暂的对比,所以自然也是中国人的信仰。

表达:“有情”与“无情”

李少君指出,从读者角度出发,要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只需细读文本,不知道作者本身不会影响对于主人公的认识。但诗歌却不同,如果要靠近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而论诗”。

李少君表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诗人都会面对不一样的生活,存在不一样的观念,然而,生活的目的就是“归真”,寻找一种本真的生活,“修辞立其诚”就是基础。作诗的窍门也就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这个“景”就是现场,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边的这个场景,也就是有些评论家讲的现场感。诗和人必须是相互印证,这个诗歌的价值才能得到提高,反过来才能理解这个诗人,如对谢湘南诗歌的理解,就要回到当时深圳、珠三角中国制造的背景中去理解。

领悟:“无心”与“有心”

李少君讲道,唐代有一位僧人园晖说“心之所游旅履攀援者,故称为境。”什么是心?心是能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来领悟世界、理解他人的感受。可以看作是种同情、共情。

“你的心能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来领悟世界、理解他人。”李少君认为,诗人写诗的时候,经常会把花、草看成是有情感的东西,这是一种同情、共情。

境界:“不可学”与“可学”

通过杜甫、苏东坡可以解释本次讲座的一个关键词“境界”。李少君表示,“诗歌界有一个说法是李白不可学,李白是诗仙,杜甫可学,那是杜甫的诗可学,我的结论是杜甫可敬,但是苏东坡可学,因为杜甫的苦难我是做不到的,但是杜甫都克服了,所以杜甫是圣人。”

“人诗互证”是要去探索作者在关键时刻发生了什么。李少君指出,如果说杜甫不可学的原因是因为他是纯粹的不合时宜的儒家,那么苏东坡可学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不断自我修炼,在低谷中奋起的一位可及的儒、佛、道融合的大家。

早期苏轼的诗歌和杜甫的诗很相似,整体清雅别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后来,在民风比较彪悍的密州他有了一种更广阔的视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逐渐变成“豪放派”。但牵扯到“乌台诗案”的他差点被砍头,后来不断被发配。发配黄州后,他写了很多代表作,如《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惠州他领悟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安贫乐道,享受生活,“日啖荔枝三百颗”。再贬到海南后他心态更为自在。“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甚至离开海南时,反而留恋起当时的发配之地,“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哲理性的诗歌是苏轼自我修炼结果的外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李少君指出,把“悲”“离”看淡,黄州、惠州、儋州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道场和精神修炼场。

互动环节,听众围绕“罗湖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建设”“深圳人应该如何提升文化自信“中国古体诗和现代诗怎么融合”等问题与李少君进行了深入讨论,李少君还就听众感兴趣的主题热心地推荐了书目。谢湘南也认为,本次讲座主题对深圳诗人的创作很具启发性,可以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中审视自身的创作,他鼓励在场听众认真领会本次讲座要旨,并应用到日常写作中,争取获得新的突破。

(图片由吴忠平拍摄)

嘉宾简介:李少君,年生,湖南湘乡人,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诗刊》社主编,一级作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然诗人李少君做客首届梧桐山诗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