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档公开节目中,董宇辉回应了对“网红”这个称呼的看法。他说自己很反感这两个字,非常反感。他表示:你可以说下岗教师,或者其他任何一个词都行。英语中网红被翻译成“celebrity”,它不是一个褒义词,通常都是做一些非常蠢的事情,然后去吸引眼球的,我很拒绝这两个字。
此言一出,立马登上微博热搜,评论区基本都是嘲讽居多。他反感被称“网红”,而网友们反感他这种又当又立的言行。就连一向相对和稀泥的某些媒体也发文表示《董宇辉反感被叫网红,公众为何不买账》。这无疑说明,作为公众人物,势必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哪怕表演人设也要认真一点,不然很容易就会翻车。
说起“网红”这个词,也算是有点年头了。早年各种什么“犀利哥”、“芙蓉姐”,还有人在网上翻唱几首歌就火了——比如曾经的旭日阳刚,如今的郭有才。
另外可能有人不知道,如今许多90后的青春——QQ音乐三巨头许嵩徐良汪苏泷当年也是在网上火起来的,许嵩第一次上江苏卫视就被称为“网络红人”。
至于正儿八经以“网红”面貌出现,且至今仍然活跃在互联网第一线的,可能就要属那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了。
除却专门走这条路的,还有特定领域突然出圈的一些素人,比如“退钱哥”何胜。
至于因为专业能力过硬而在互联网上吸粉无数的行业大牛,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故宫老院长单霁翔先生、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等,也都属于各个领域的优质网红。
当然,一个行业容易出头,自然更容易泥沙俱下。“网红”原本作为一个中性词,却因为某些乱象导致整体社会风评变差。一方面有些网红频繁占据公共资源,另一方面也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了不良影响。
加上大部分“网红”都属于三分钟热度,往往只能火上一阵,类似昙花一现,这又给“网红”一次蒙上了阴影。所以这个称呼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巴不得被叫“网红”,有人却极力试图摆脱之。董宇辉无疑就是后者之一。
董宇辉表示“非常反感‘网红’二字”,甚至还用其英文意思来反推中文含义,说什么“它不是一个褒义词,通常都是做一些非常蠢的事情,然后去吸引眼球的”,这无疑是过分以偏概全了。
不错,你董宇辉在直播间引经据典,金句频出,诗词歌赋娓娓道来——我就不提你念《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把“羽扇纶(guān)巾”念成“羽扇伦(lún)巾”,犯了和伊能静一样的错误了。
董宇辉可能确实读了不少书,毕竟曾经也是教书的,的确和玩擦边的那些网红不能混为一谈,这也多少能理解。
不过我上面也说了,像院士、院长、教授们都成了网红,也没见他们反感啊。这些上了年纪的前辈们,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都很开明,且热衷于运用网络来传播知识,在和年轻人交流的过程中甚至能让他们心态也变年轻。我斗胆猜想,他们是很乐意这么当“网红”的。
诚然,董宇辉觉得自己被叫“网红”是被贬低了,这是他的权利,但他更应该认知到,不管他主观上是怎么给自己贴标签的,市场、社会客观上给他的定位那就是“网红”。不可能你自己觉得自己不是,你就不是了。如果你非要拽一个新名词来代替,那也是你的自由,只是这多少显得有点矫情了。
我之前写过《《歌手》海来阿木怒批直播打赏“不劳而获、乞讨新套路”,这是闹的哪一出?》,讲的就是一个因为直播打赏火起来的网络歌手,到头来却带头要求管控直播打赏,怎么说都有点吃饱了摔碗的感觉。
董宇辉在去年底上演过一出类似“熹妃回宫”的爽文剧情,当时大家普遍都是同情他作为顶级打工人对新东方直播业务贡献那么大,结果却因为职位过低而备受打压。后来幸亏是新东方老大俞敏洪出面及时止损,才没让舆情进一步扩散。
那个时候的董宇辉,不说全民支持,起码也是个完美受害者的形象。结果短短半年过去后,一句“非常反感网红’称呼”的吐槽却让他争议不断。为什么呢?无非就是在其位谋其职,嘴上说干得不开心,各种困扰,但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离开这行业。人不可能面子、里子、嘴子都要到吧?
俞敏洪前阵子说现在的东方甄选做得乱七八糟,虽然多少带点自谦,但也反映出董宇辉确实做出了无可替代的成绩。我想如果董宇辉真的赚够了钱想要归隐,说不定风评就会立马扭转。
也就是说,既然反感被称作“网红”,那就离开“网红”这条路,一旦过气保证不会再有人说你是“网红”了,顶多在想起你的时候说一句“前网红”罢了。
至于你本身到底是不是网红,你自己说了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