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一文中的经典名句,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刘备和孙权麾下最为倚重的部下,才华横溢。二人也是一直在明争暗斗,为了自己一方的利益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最终周瑜居然被诸葛亮给气死了,“既生瑜,何生亮”则是周瑜临死前的哀叹。
在古代的记载中,“羽扇纶巾”同时被形容于诸葛亮和周瑜,那么究竟谁更加贴近于这一形象呢?实际上,二人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儒将,“羽扇纶巾”也是这两名儒将所共有的形象,但因为有苏轼的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周瑜“羽扇纶巾”的形象更被大家所认可。
(一)古代文学中,“羽扇纶巾”更多的代指周瑜
“羽扇纶巾”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原文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在这首词中,苏轼将赤壁之战的功绩全部都归功给了周瑜,根本没有诸葛亮任何关系,“羽扇纶巾”的形象也专属于周瑜,形容周瑜运筹帷幄,在赤壁大胜曹操,平定了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建立了丰功伟绩。
但在南宋文学家曾慥的《类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记载:“武侯与宣王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其中的武侯就是诸葛亮,宣王就是司马懿,其中对于诸葛亮的装束形容,与羽扇纶巾十分类似,所以,诸葛亮也有着羽扇纶巾的形象。
当然,苏轼在文学界的地位远胜于曾慥,苏轼的词也更多地被后世所熟知。而且,苏轼形容周瑜羽扇纶巾的时间点更加靠前,所以,在古代文学中,“羽扇纶巾”一词更多的是代指周瑜的。
(二)现代人的观念中,“羽扇纶巾”更多的代指诸葛亮
不过在现代人的基本观念中,“羽扇纶巾”更多的是代表着诸葛亮。因为随着影视剧的发展,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多数停留在影视剧中。我国流传最广的《三国演义》影视剧是年的唐国强版和年的陈建斌版。
因为《三国演义》有着拥刘贬曹的倾向,所以诸葛亮也被刻画得更加传神,需要羽扇纶巾的形象来衬托,所以在影视剧中拥有羽扇纶巾形象的是诸葛亮,而周瑜则是跟普通将军一样身着铠甲出现在战场之上。
通过上述几点历史依据我们也能够发现,苏轼和曾慥都生活在宋朝,而《三国演义》则是创作于明朝。所以,苏轼和曾慥的说法可信度更高。
由此可见,“羽扇纶巾”是古代诗文中对于儒将外表的形容,周瑜和诸葛亮同是儒将,这种装束也都应该是出现过的。但从知名度的角度来看,苏轼笔下的羽扇纶巾更加正宗,周瑜的“羽扇纶巾”形象无疑更加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