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专访竹内亮再会长江里没有历史和诗,只
TUhjnbcbe - 2024/8/16 18:54:00
        

十年前创作《长江天地大纪行》时,日本导演竹内亮因未能拍摄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而留下遗憾。迁居中国南京后,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决心弥补这一遗憾,再次踏上了长江之旅。这部耗费十年、两次走完长江千米拍摄的纪录片《再会长江》5月22日在上海举行千人观影活动,并将于5月24日全国上映。

《再会长江》5月22日在上海影城SHO举行千人观影活动钟菡摄

路演开始之前,竹内亮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述说这次不带“目的性”的拍摄,“拍摄这部片子,不是为了当中日友好的使者或桥梁——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喜欢拍片子的导演。如果中日观众看完后能互相了解彼此更好,但我不是刻意为了它而去拍的,我只是想拍长江而已。”

拍给全世界人看的现代长江

“我要开工了”,看到记者进来,正在和朋友闲谈的竹内亮放下手里的冰拿铁,随性地坐在沙发上,流利的普通话让人忘记他是个日本人。很难想象10年前他第一次来中国拍长江时还不会讲中文,和摄影师沟通全靠手势。

不过,即便这位“中国女婿”已经熟悉中式表达方式,他镜头里的长江仍然给中国观众一种新鲜感。“我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拍的”,竹内亮看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等中国纪录片,发现这些影片的视角都比较宏观,会讲述长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引用古诗和文学作品侃侃而谈,但这些宏大的点和民族情感是外国观众难以理解的。“我和许多外国观众一样,对现在的中国,而不是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感兴趣。我喜欢普通人,喜欢看江边的故事,好奇住在江边的人是什么样的。我的片子里没有历史和诗,拍的都是老百姓接地气的故事。”

《再会长江》5月22日在上海影城SHO举行千人观影活动

拍给全世界人看的现代长江,也是《再会长江》的特殊之处。日本人对于长江其实并不陌生,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中就写到过长江沿岸的风貌。在《再会长江》里,三国也许是唯一提到的中国历史,在拍摄过程中,竹内亮特地去了武汉黄鹤楼和赤壁“打卡”,因为这是《三国志》里提到过的地方,“和许多日本人一样,我也是《三国志》的超级粉丝”。当镜头掠过瞿塘峡的白帝城时,竹内亮想起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托孤之事,而不是那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朝发白帝城》——很少日本观众懂李白。

《再会长江》

《再会长江》

《再会长江》已经于4月12日在日本院线上映,不仅登上文艺片榜首,更以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温暖影像,吸引众多日本影迷走进影院。“影片先在日本上映其实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本来想先在中国放映的。”竹内亮介绍,在日本路演时,好多观众看完表示想乘坐片中的三峡游轮,或是去香格里拉入住茨姆的民宿,后来真的有好多人去了。“特意来电影院看我的片子的人,基本上都是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他们之前因为疫情阻碍的来中国旅游的渴望被电影激发了出来。”

《再会长江》上海路演现场

通过电影作品认识到一个更加现代、真实的中国,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是《再会长江》重要的文化影响与意义。不过,在竹内亮看来,让观众看完后“来中国”并不是拍摄的目的。“我不是旅游公司的人,拍的也不是宣传片,我的目的只是互相了解。不仅是让日本人了解中国,也通过我的作品让中国人了解日本人是怎样看自己的母亲河的。”他坦言,如今日本媒体、西方媒体上仍然不乏有关中国的不实报道和负面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让大家主动来中国很难,“能来当然好,不想来也ok,先了解一下,至少去掉偏见。能把我看到的真实的中国传达给他们就可以了。”

两次长江之旅的巨变

作为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籍导演,竹内亮的镜头不仅捕捉到了长江的壮美风光,更深刻反映了沿岸人民的真实生活和动人故事,用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直抵人心的真实感触,向世人呈现出一个既波澜壮阔,又细水长流的全景中国。

《再会长江》上海路演现场

“10年前拍摄时,长江的水很脏、很臭,尤其是下游的江边有很多工厂,废水就直接流下去。现在不一样了,江水变得干净,而且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启动后,水里有很多鱼,还能看到江豚。”对于两次长江之旅的不同感受,竹内亮深思片刻后给出了两个字的答案——“巨变”。“中国就像一个永动机,时刻都在开足马力向前奔跑。”

《再会长江》以长江为线索,以小见大地记录下沿岸4亿多居民的生活变迁。竹内亮走过南京、上海、重庆、云南、四川等省市,记录了江上的开船人、重庆棒棒、水库移民等群体,年拍摄的影像与十年后的影像穿插对比,从中能直观感受到长江流域的环境变得更加干净,居民住所变得更加宽敞气派,老百姓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幸福。

正如纪录片导演范立欣所说,竹内亮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访竹内亮再会长江里没有历史和诗,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