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诗词中的赤壁,它不仅是一场以弱胜强的
TUhjnbcbe - 2024/8/21 19:18:00

东汉建安十三年的一场大火,烧掉了曹操的二十万大军,逼退了曹操南下的步伐,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这就是赤壁之战,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中,东吴都督周瑜娴熟运用兵法,仅凭5万人完胜曹操20万人,是我国兵家人不可不学的一场战役。但是,在中国文人的眼中,赤壁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古战场,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漂亮的战役。

赤壁之战进军路线

“赤壁”代指江山社稷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这首赤壁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时,有感而发作下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直接点出了这里曾经是风云汇聚之地。战戟折断沉沙却没有被销蚀,暗含了物是人非之感。而因为这支折戟,经过作者的磨洗被认了出来—这是赤壁战场遗留下来的兵器,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杜牧《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周瑜的妻子,铜雀台是曹操的享乐之地。倘若东吴不亡,二乔就不可能被锁在铜雀台中;如果她们受到了侮辱,那么也就说明东吴的社稷毁灭了。这一句写出了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于东吴存亡的必然影响。

杜牧像

杜牧生活在中央与藩镇、唐朝与吐藩斗争严峻的晚唐,此时的李氏江山已经岌岌可危。因此,杜牧在路过赤壁时,怀想起曾经决定东吴命运的赤壁之战,写诗咏诗,借史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感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而“赤壁”也就暗指了江山社稷。

杜牧画像

“赤壁”中暗含着政治抱负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赤壁歌送别》李白

这首送别诗,前四句写史,但短短的四句却把赤壁之战描写完了。“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两句写出了曹操和周瑜在赤壁决战分胜负,最后曹操狼狈败逃。“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两句写出了周瑜运用火攻,把曹操的军队烧尽,将周瑜运筹帷幄的风范描绘了出来。

苏轼像

后四句是作者送别时有感而发的,是对友人的祝福。“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与君分离,江水澄碧,留下了大雨游过的痕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希望友人走后能够发来书信,我好从书信中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而后壮大我的心魄。友人一定是一个心有抱负之人,不然满怀政治抱负的李白不可能会从友人的书信中得到鼓舞。而赤壁就是他们抱负的见证者。

苏轼《赤壁怀古》

“赤壁”同样具有旷达之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提到赤壁,没有人会想不到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赤壁怀古》书法

这首词的上阙,极尽描写了当地的景象,为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出场做铺垫。开篇从滚滚长江入手,将奔流不歇的长江和名高累世的历史英雄连接,描绘了一个极为广阔悠久的空间。气势浑雄、笔力非凡。

下阕重在写人。苏轼从众多豪杰之中,找到了以智破敌的周瑜,下片“遥想”五句,写出了周瑜的意气风发、潇洒从容,和如今功名未就、老大未成的自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充满悲情。但是,苏轼最后笔锋一转。“一尊还酹江月”将一位襟怀旷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词人形象展现了出来。人生短暂,何必为“种种闲愁”烦心,不如放眼江河、举杯邀月。这历史与现状、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更使读者感到真实,更能引起读者思考。

苏轼游赤壁

英雄佳人、文人墨客已经早早停留在历史的某个时刻,但赤壁下的江水一如既往的滚滚东流。赤壁早已不再仅是那一个普通的地名,在中国历代文人的笔墨之下,赤壁重新有了新的内涵。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滚滚江水东去的时候,怀古春秋;在皎皎月光落下的时候,放眼未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中的赤壁,它不仅是一场以弱胜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