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他上承苏东坡,下接辛弃疾,才华横溢,只可
TUhjnbcbe - 2024/8/21 19:19:00

张孝祥(年—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二十四年(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张孝祥

我们简单的概括一下其人生平

1.南宋词人、书法家,大辛弃疾8岁

2.贫苦出生,23岁高中状元

3.为岳飞辨冤,被秦桧诬陷,所幸次年秦桧死

4.给皇帝做秘书

5.做5个地市级长官,勤政爱民

6.单枪匹马应对混乱,文武双全

7.积极主战,忠君爱国

8.38岁英年早逝,跟岳飞一样

浅析: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浪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全词感情的高潮!挹,汲取。“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

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肯定是享有很高的地位,应该说是稼轩的先驱。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

他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比对他们的《念奴娇》,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风格就很近似。东坡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来,在抒情写景之中又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和憧憬。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某个夜晚。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月色,都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以主人的身份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关于人生的哲理。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空阔之境。两首词的写法和角度不同,那种豪放的精神和气概,却是非常地接近,都是《念奴娇》中一等一的旷佳作!

浅析经典,墨庄漫笔!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上承苏东坡,下接辛弃疾,才华横溢,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