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国时期,发生了很多大小不等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无异于赤壁之战,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后来的魏蜀吴三家中,曹操是最先开始发家的,其在黄河以北的势力很是强大。孙权靠着老哥孙坚打下来的家业,也不是很弱,唯独皇叔刘备,依旧漂泊流落,寄住在荆州刘表哥的篱下。
《资治通鉴》中描述,北方的曹操在东征乌桓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而后,又废除了三公制度,恢复了为相制度,并自任之,达到了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时需要注意到的是,孙权在连年溯江进攻黄祖不成后,终于在建安十三年打败了黄祖,叩开荆州东大门,为谋取荆州打下了基础,此时的刘备刘皇叔,也有了新野这块地盘,在三顾茅庐招募到诸葛亮后,也开始图谋荆州这块肥地,况且,刘表却年老体病,再也无力打理荆州的事物。于是,曹操就着急了,在玄武湖训练水军后,紧锣密鼓地南下,去抢荆州了。
赤壁之战,蜀汉壮大
于是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开始出发,刘备听闻后,赶紧弃城逃跑,与关羽所率领的水军前往江夏和刘琦合兵一起。曹操一路追击,在把刘备与荆州军民打散后顺利占领了江陵。此时,在江夏的刘备就意识到,应该和孙权联手了,于是诸葛亮便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之后与周瑜达成共识,一起阻击曹军的进犯。
其实在这时候,曹操所带领的并非曹军的精锐,刘宗投降后,荆州大部分的水军都被曹操收编,并带到了江陵,还有其部分陆军。在东吴决定联合参战后,孙刘两家的联军大概有五万人左右,虽然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但实际在南方的不到二十万,在江陵附近的就更不用说。孙刘联军经过分析后,觉得可以主动出击迎击曹军,便沿着江夏溯流而上。双方在赤壁遭遇,形成互相对峙的局面。
之后便有了我们熟悉的火烧赤壁,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故事了。由于北方的士兵不熟水性,曹操为了操练水军,将所有的战船用铁索锁在一块,这样士兵在船上就如履平地,可曹操却忘了江上最容易使用的火攻。于是周瑜部将黄盖巧施苦肉计,骗得了被战果冲昏头脑的曹操的信任,假投降之后带着满载硫磺燃料的船只,施实火攻之术,由于曹军将战船锁在一起,无法分开,使得不少士兵被烧死,而后孙刘联军乘势发动反击,给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沉重一击。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的战败,并没有使曹操的根基的得到动摇。虽然火烧连船确实起到了效果,但大多战船还是曹操自己为了防止战船资敌而自行烧毁的。之后曹操便失去了对航道的控制权,同时又由于北方的士兵到达南方后水土不服,更不熟水性,导致疾病肆虐,所以曹操只得选择退回北方。但对曹操来说,自己的根基没有动摇,回北方只是休养生息,继续发展。不过之后,他也没有实力去干扰东吴和蜀汉的发展,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
光分荆州,互为牵制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而发动的,所以曹操从北方马不停蹄地赶往南方,孙刘联军不顾一切地阻挡曹操,都是为了自己的切实利益。其实说白了,赤壁之战就是为了光分荆州而引起的战争。赤壁之战后曹操从陆地逃跑,回到了江陵,之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留下曹仁驻守江陵,自己退回北方去休养生息。
周瑜与曹仁依旧为了江陵而继续交战,打了将近一年后终于打跑了曹仁,占据了南郡,这之后也意味着曹操的势力彻底失去这一段长江水道,也无力再对东吴造成干扰;之后曹操势力边境稳定在襄阳,樊城这一带,并在这一带与西边的蜀汉,东边的东吴形成对抗之势,控制了这一段汉江水路,虽然在赤壁打了一场失败的战斗,丢了之前已占据的荆州南部地区和部分江汉平原,这是失败必然会造成的后果。
但是其保住了荆州北部,实力并没有因此失利而损失太多。
据《后汉书·刘表传》记载,刘表实际控制的是荆州八郡,分别是南阳郡、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贵阳郡和章凌郡。
而赤壁之战后,关羽部在此期间与周瑜部配合作战,不断骚扰曹操方面的救援军队,使曹操的军队难以与曹仁联系,这样周瑜获得了江陵郡,而此时的刘备也并没有闲着,孑然一身的他大举出征荆南四郡,占据了武陵、长沙、零陵、贵阳等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的四郡,并以此为根据地,开始了其建国的漫长路途。而曹操占据的仍然就是南阳郡、章凌郡和江夏的背部,孙权占据了江夏的大部和南郡,这样,三家就完全光分了荆州。
实力接近,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是三国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它不仅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战略计划,更为当时弱小的刘备取得了一块栖息地,要知道自刘备发家以来,一直都是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前期并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就是以自己皇室的名义笼络了一些人才,但是赤壁之战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刘备有了荆州的支撑,并以此为根据,沿着长江西进,获取了两川,而且蜀中皆为富庶之地,能够大力发展,故刘备在发展几年后,就建立了蜀国,虽然蜀国依旧弱小。
同样,孙权在与刘备联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减轻了被北方曹操吞并的压力,并借此机会,大力发展,虽然后来吴蜀两国在荆州问题上产生了种种摩擦,并增加了两国的内耗。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赤壁之战,才有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
参考文献:
《后汉书刘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