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壁的那场鏖战,那段注定万古流芳的传说,有太多的人去怀念,去回忆,去讲述了。草船借箭,蒋干盗书,群英会,苦肉计,凤雏献连环,卧龙借东风,那一出出好戏,时至今日犹能让我们津津乐道。但其实也还有很多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疑问,若是当年在赤壁,曹操得胜了,将会何如?杜牧在他的《赤壁》里做了初步的猜想。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支被折断的长戟还斜插在沙滩之上,还未被这滔滔江水所腐蚀,我将其抽出,反复的磨洗后,才发现这是当年赤壁大战后残留下的物件,在这里静静地待了数百年,沉默而又低调地回忆着那年的激荡。那年冬至,若非阴极而阳生,东风大作,周瑜如何能乘势火烧赤壁,千古留名。那年的结局,恐怕是北军获胜,江东二乔被曹操纳入他的铜雀台中去了吧。
赤壁之战这诗是杜牧在经过赤壁古战场之时,感怀三国时代的激荡风云,有感而作。除了感怀历史上的重要战争旧事外,我以为,杜牧也是在为自己惋惜,自己没有遇到属于自己的“东风”。虽然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还有风流诗人的名头,但其实杜牧的才能,在我看来,远胜李商隐,不是指写诗,而是其他的才能,和李商隐不同,杜牧可能是真的有经邦济世之才,更兼通晓政治军事,熟悉历史,可惜生不逢时,且不被重用,最后只能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文学创作上,混迹于青楼,赢得薄幸之名。
杜牧《赤壁》一诗,开篇由物起兴,淹没在沙滩上的折戟,其实也掩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岁月,暗示着眼前这平静无波的山水之间,曾有过何等的惊心动魄故事,由物及景,也在感怀时光匆匆,断戟尚在,而持戟之人早已作古百年,物是人非的情调也在这两句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赤壁火攻后面这句紧接前句,给了读者们回答,告诉读者,在经过磨洗之后,认出了这把汉末三国时代的武器,结合这赤壁滩头,任谁都会和诗人一道,心灵在这一瞬穿越到了百年前的那个赤壁战场,周身似乎燃着熊熊大火,连环战船相继沉没,杀声四起,而这一起的源头,都是来自东吹来的烈风。
影视剧中的二乔诗人展开了他的猜想,若是没有这一阵东风,或许便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曹操获胜吧,江东二乔,孙策周瑜的妻妾,也都会被最喜欢收纳别人老婆的曹操纳入铜雀台中,成为曹操的私人玩物,一个“锁”字,也表明了二乔失去自由的悲凉机遇。而杜牧的猜想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认为这很有可能。“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成为了名句,广为流传,而若是在此初步猜想之上,把时间轴继续走下去,让我这个不支持曹操的人,内心也陷入了挣扎和纠结中,或许,真是曹操赢了更好。
三国铜雀台我和大多喜欢曹操的人不同,我从小就喜欢刘备,有人说他假仁假义,但他到死都保持着他的那份仁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的人,我只能说很合我的意,对我的味口,我若是生在三国,即便明知道刘备会败,我也会义无反顾的站在他的旗帜下。赤壁一役,我当然喜欢打破曹操的结局,喜欢曹操在路上被埋伏的桥段,也为义薄云天的关公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而惋惜,可后来历史书籍看得多了,忽然觉得,若是在赤壁,曹操赢了,或许也很好,甚至可以说更好。
个人更喜欢昭烈帝群星璀璨的三国时代,之后便是短暂的西晋王朝,好似三国时代吧华夏族最菁华的神韵都用尽了一般,华夏族海没有喘口气,北方的狼族或者说禽兽般的种族南下了,五胡乱华,华夏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汉族到了灭族的边缘。但若是赤壁一役我不支持的曹操得胜,中原的战乱很有可能提前数十年结束,那几乎是一两代人,将近半个世纪的喘息时间,或许,五胡乱华的惨剧可以避免。或者说,一些所谓的专家们口中的五胡“入”华,民族大融合,不是自北向南的这个方向来融合,而是汉族的军队北上去融合五胡,带着剑与火,带着儒与道,去融合,去教导。
五胡乱华,生灵涂炭祖狄,刘琨,谢玄,桓温,冉闵,刘裕,为在那个黑暗时代为汉族撑起一片天的英雄点赞。我的纠结,杜牧的猜想,其实也不过是后人对曾经那个时代的感怀罢了,历史早已尘埃落定,我们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吧。
冉闵无需夸大,但也绝不负英雄之名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