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作为文学家的身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诗词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学生必背诗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名句也被千古传诵。
但是,苏轼除文学家外,同时还有其他多重不同的身份,如政治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治水名人等。这些身份,大部分人了解得不多,特别是美食家、治水名人这两个身份,知之者甚少。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全面了解一下“全才式的艺术巨匠”苏东坡。
仕途坎坷的政治家。
年,年满20岁的苏轼便成功考中进士,才华横溢的他深得老师欧阳修赏识。年,苏轼仕途正式开启,但因其政治主张与王安石等变法派不同,加上个人性格耿直,总忍不住提出反对意见,经常受到他人排挤,导致其仕途起起落落,可谓坎坷至极。苏轼一生曾三次被贬。年被调离京师,先后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苏轼失意时,一些人趁机在他诗里找茬,就连沈括也把苏轼当年写给他的诗都拿出来给皇帝打小报告了。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第一次被贬。年宋哲宗即位后,王安石被打压,旧党崛起,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被召回,先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先后在杭州、扬州等地担任知府。但因苏轼不满司马光对新党的打压太严重,忍不住替新党说好话,年,苏轼再一次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这是苏轼第二次被贬。年,新派重新在朝堂上占了上风,对旧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苏轼迎来了人生中第三次被贬,62岁了还被人用一艘小船送到了海南岛儋州。宋徽宗时苏轼获大赦,被允许北上回朝,返回途中因病不治于年8月24日逝去。
苏轼知徐州自成一体的书法家。
“书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书法尚意,苏轼滋味犹浓”,苏轼书法取法王羲之、李北海、颜真卿、杨凝式等人,并将自身的情感境遇等融入其中,自成一体:“苏体”。苏轼的书法名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之一。苏轼传世书法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等。《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引领文人画派的画家。
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逐步兴起,苏轼便是文人画的提倡者之一,在文人画的发展方面起旗帜作用。文人画并不是指文人所作之画,而是指一种更加注重“写意”绘画风格或流派,与当时盛行的宫廷绘画的“写实”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苏轼的绘画代表作有《枯木怪石图》(流转于海外藏家之手)和《潇湘竹石图》(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等。
苏轼《潇湘竹石图》美食家。苏轼对于美食的热爱与诗词相比,一点都不会少。仕途上的不幸,成就了苏轼在文学艺术和生活美食上的高超造诣。名菜东坡肉便是苏轼发明的。据记载,苏轼在担任杭州知府的时候,曾碰到过一场大暴雨,这场暴雨导致洪涝灾害。苏轼作为杭州父母官,连夜组织官兵和百姓抗洪救灾,他们把西湖之中的淤泥挖出来,修筑堤坝,后人称之为“苏堤”,是西湖十景之一。杭州百姓为感谢苏轼的救命之恩,给苏轼送来了大量的猪肉。苏轼变着花样地吃这些猪肉,其中一种吃法,便是将猪肉切成方块,用水煮至半熟,然后再用油炸酥加上各种调料,烹饪出了一道美味,这就是名菜东坡肉的由来。除了研究菜品,他还爱吃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便是苏轼的吃荔枝心得。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从南走到北,每到一个地方,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品尝当地美食,并且加以研究和改进。日积月累后,苏轼对于美食的感悟和研究都达到了超高的水准,最终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苏轼与东坡肉治水名人。苏轼在任杭州地方官时,曾为当地居民用水和西湖水患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水利部在“历史治水名人简介”中这样介绍苏轼:公元年,苏轼任杭州太守期间主持修缮六井,解决杭州居民用水问题。此外,上文中也讲到了,苏轼曾率领军民疏浚西湖,修筑长提---苏堤,成功抵御西湖水患,因此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苏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