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实际上是汉末年轻一代正式走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当时的年轻人对旧思想的反抗、坚持理想的结果。两代人的思想碰撞,集中体现到孙权是否出兵打这一仗的决策过程里。
(火烧赤壁)孙策、孙权自形成独立势力以来,一直名义上都是归顺朝廷的,在曹操(54岁)、张昭(53岁)等老一辈看来,目前大势已定,孙权最好的选择是借坡下驴,交出军队和地盘彻底地归顺朝廷,不再做无谓的抵抗,不然打不赢,再投降的筹码就少了。
所以曹操才会给孙权送去那封“八十万大军会猎于吴”的劝降信,在他看来,孙权像刘琮那样顺势而已才是明智之举,自己这是好心给他一个台阶下。和平地解决荆州、扬州将是善莫大焉的事情,对任何人都好。
(老一辈认同汉室朝廷)但是他没想到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有理想的,并且也有为理想粉身碎骨的勇气。
早在鲁肃投奔孙权的时候,孙权(现27岁)、周瑜(现34岁)、鲁肃(现37岁)就达成了划江称帝的理想。诸葛亮(现28岁)在“隆中对”就确定了三分天下的理想。
这代年轻人从小生活在战乱中,对汉室有多少感情?如何能建立感情?所以他们是希望打破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
(年轻一代对汉室并不看重)所以,诸葛亮面见孙权请救兵的时候,孙权就已经想出兵的,只是他还有两个顾虑:一是打不打得赢,二是江东反对的势力还很大。
诸葛亮开门见山,就先问他到底敢不敢打,不敢打就早点投降,时间不等人。孙权说刘备逃到我的地盘了都不降,我这么大的家业怎么会降。诸葛亮看他确实想打,就说了三个理由打得过:一、曹操“远道而来已是强弩之末”;二、北方人不善水战;三、曹操新收的荆州兵军心不稳。
(诸葛亮出使及时请到救兵)于是孙权召开第一次决策会议,因为曹操的劝降信的威力,张昭、秦松等守旧派反对声很大,让孙权很受挫。鲁肃一直被张昭等人不待见,也不敢当着大家说自己的意见,就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给他推心置腹:你当皇帝我在你手下怎样,投降了还是能怎样,但是那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在鲁肃的鼓励下,孙权从鄱阳召回周瑜,召开了第二次决策会议。周瑜在会议上发言:曹操做丞相后实际上已是想篡汉的汉贼,我们有讨伐他的能力,而且是正义之师。
然后也说了三个能打败曹操的理由:一、曹操背后有韩遂、马超这个隐患;二、现在已是十月严寒,北方战力最强的马匹缺少草料,影响战力;三、北方人在南方江湖地带会水土不服,产生疫病。
然后周瑜申请带兵进驻刘琦的夏口,抵抗曹操。孙权要的就是有力地支持的声音,当机立断,砍了桌案一个角,说再有人反对出战就像这桌案一样,把反对的声音压了下去,统一了内部的思想。
(天纵英才周公瑾)周瑜白天的话主要是配合孙权说给守旧派听的,当天晚上又跑到孙权住所,给孙权详细分析军事机密:
曹操吹牛说有八十万大军,实际上带来的中原兵最多十五六万,但是现已疲惫(与诸葛亮第一点同);得到的荆州最多七八万人,心怀猜疑(与诸葛亮第三点同)。用疲惫之师驱使军心不稳的部队作战,人再多,战斗力并不强,我只要五万能打败他们。
和诸葛亮的分析一样,孙权怕打不赢的顾虑基本上消了,如释重负,非常高兴。他早已准备好了三万精兵和战船、粮草、武器装备等物资,时间紧迫,让周瑜和程普、鲁肃先带去,他将继续交集军马、粮草辎重给他送去,全力支持他打这一仗。如果能打赢,就让周瑜全权决断;如果见势不妙就退回来,他亲自再上。
果然是大会说大话,小会才是定乾坤啊!孙权这决心下得很大,是准备和曹操死磕了,不愧是有志青年!这勇气这魄力,刘琮这种没有理想的人根本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