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曹操手下镇守汝南的大将,忠义无双的李通
TUhjnbcbe - 2024/10/16 8:36:00
北京白癜风治疗选择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三国良将系列之李通(上)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作为历史上对曹魏阵营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将领,李通在演义中出场非常少,没有受到罗贯中重视,甚至存在“吕通”的笔误。作为知名度不高,历史地位却很重要的武将,今天笔者就来讲述一下李通的事迹。李通(-),字文达。荆州江夏郡平春县(今河南信阳)人。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载,李通还有个小名叫“万亿”。李通重大事件之一——起兵朗陵,割据一方据《三国志》李通传记载,李通年轻时“以侠闻于江、汝之间”。这里的侠,或者说游侠,与现今富有诗意的通常理解有所区别。除了行侠仗义,古时要说某人有游侠之气、好任侠等,通常还代表其在当地具有较强势力,手下有不少人听其差遣。毕竟不是武侠小说,现实中的人武功再高也是普通人,单打独斗是没法行游侠之事的。这些人,有气节的被称为游侠、没素质的就是地痞、恶霸。董卓、袁术、曹仁等人年轻时都被称“好为游侠”,可见这是个中性词。作为江夏人的李通,在江夏及邻近的汝南地区颇有知名度。天下大乱之初,李通与同郡的陈恭在朗陵县起兵,周边郡县很多人都来投奔。关于李通起兵的时间并无记载,不过结合当时情况,推测李通起兵原因是为抵御黄巾军的侵扰。尽管张角年就已病死,但各地黄巾军仍然人多势众,在之后多年仍然活跃于汉末乱世。当时的豫州不像兖州、冀州等地那样已经有割据势力占据主导地位,而是一盘散沙的状态。所以黄巾军在这里能够保持较强实力,直到官渡之战时仍然有黄巾将领维持着割据状态。没有大诸侯,小势力之间也不甘寂寞,互相吞并。当时有个叫周直的人,是个掌管两千多户人的小军阀,跟李通、陈恭之间表面关系还不错,但暗地里都在打对方主意。李通打算杀掉周直,但陈恭显得有些为难。李通了解陈恭性格,是宽厚之人,于是决定单独行动。有一天李通叫周直来喝酒,双方主要将领都聚在一处,好不热闹。酒喝得正兴起,李通突然拔出佩刀,手起刀落砍下周直脑袋。宴会突然大乱,周直部下纷纷拔出武器。陈恭事先并不知情,但见李通已经行动,反应也很快,跟随李通将周直的主要部下全部一网打尽,顺势将周直人马吞并。乱世就是这样,军阀之间尔虞我诈,只有行事果敢的人才能立足于江湖,宅心仁厚不仅难成大事,还会被人认为软弱,成为别人惦记的肥肉。果然没过多久,陈恭的妻弟陈郃就将陈恭杀死,接管了陈恭的部队。李通大怒,陈恭再软弱也是自己兄弟,当即点齐兵马进攻陈郃。李通大破陈郃,将陈郃脑袋砍下摆在陈恭的墓前,以祭奠其在天之灵,为陈恭报了仇。这让笔者想起曹操与鲍信之间的友谊,鲍信战死沙场后,遗体没能找到,于是曹操以木头刻了鲍信的形状下葬,祭奠时痛哭流涕。直到二十年后,曹操仍然感念鲍信,封其两个儿子以官职、爵位。起兵初期的兄弟情谊最为珍贵,李通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侠义。周直、陈恭先后死去,李通自此成为周边最有实力的军阀,俨然是独立诸侯的姿态。前文说过,豫州没有强势诸侯,黄巾军在这里实力强大。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黄巾军将领各自拥兵数万,分别在豫州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其中有个叫吴霸的黄巾军将领,偏偏挑选了李通作为对手。结果自己被李通生擒,部队也都归降。黄巾军作乱最主要原因就是吃不饱饭,为了活下去才四处劫掠。这一年也发生了大饥荒,李通倾自己全部家产来赈济百姓,与士兵们一起分食糟糠。大家都被李通的行为所感动,作战时都争着做先锋。从这之后,不论是小股土匪还是实力更强的黄巾军,都不敢侵扰李通的地盘。建安元年(公元),曹操于二月击败盘踞豫州的刘辟、黄邵,招降何仪,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豫州。八月,曹操迎汉献帝到许县。李通敏锐地感觉到豫州即将结束一锅粥般的混乱,迎来新的局面。于是他主动来到许都拜见曹操,表示归顺。曹操拜其为振威中郎将,仍然回到朗陵,镇守汝南西部边界。此前李通只是自行招募乡勇的民间武装,并无官方任命,这也是他一直没能更加壮大的主要原因。豫州各地包括黄巾军余部及李通,这些力量实际上还是半独立状态,只是名义上服从曹操而已。曹操在豫州没有自己的根基,直系军队又人手不够,短期内难以彻底消化豫州地盘,这些地方武装们的忠诚度只能靠自觉。李通重大事件之二——征讨张绣,先登破敌建安二年(公元)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发生著名的宛城之战,曹操败退。下半年整军再战,先以曹洪为主将进攻,被张绣、刘表联军击败,退守叶县。笔者在曹洪篇中介绍过,张绣、刘表联军不断进攻叶县,曹洪艰难防守。十一月,曹操不得已亲自出马对战张绣。刘表再次支援张绣,曹操一时处于下风。关键时刻李通率领部队连夜赶到,补充了曹军有生力量。曹操领军再战,反攻张刘联军。李通表现勇猛,冲锋在前,大破张绣军。李通此战向曹操表明自己的忠诚,同时因作战立功被拜为裨将军,封建功侯。需要注意,这个建功侯没有封邑,只是荣誉头衔,与后来广泛封赏的“关内侯”性质一样,是比亭侯要低级的爵位。毕竟李通是编外人员,没有官职的情况下前来投靠,这样的起点对其仕途还是有影响的。不过没关系,李通的表现得到曹操的认可,不久曹操分出汝南的两个县设立阳安郡,任命其为阳安都尉。据笔者观察,阳安县与李通大本营朗陵县相邻,所以李通此时应当是统管阳安、朗陵两县的军务。李通重大事件之三——不徇私情,结交赵俨征讨张绣之后,曹操在豫州算是彻底扎下根来。李通所在的朗陵县也迎来了曹操委任的县长赵俨。这位赵俨在于禁、张辽等篇章中都有介绍,是位能力很强的名士。且说李通妻子的伯父犯了法,被时任朗陵县长赵俨收押,判处死刑。当时死刑需要郡守来批准,李通的妻子连哭带喊地为伯父说情。李通却说:“我为曹公效力时间还不长,于情于理都不便因私废公。”拒绝了妻子的请求。相反,李通还夸奖了赵俨严格执法,刚正不阿的行为,主动与赵俨交好,两人成为挚友。李通能够不徇私情,严明法度,真的非常难得。依照相关史料看,这个新设立的阳安郡太守位置应该是空缺,李通实际上以都尉职掌管此郡。也就是说李通不同意,死刑就不会执行。但他没有这么做,反而与赵俨结交为好友,这种气度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也说明他对于曹操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赵俨作为曹操派来的县长,李通的态度某种程度也代表着他投靠曹操的诚心有多少。曹操从汝南分出两个县给李通,却不直接任命其为太守而是都尉,也有考察李通的意思。李通重大事件之四——官渡之战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正在进行,曹操与袁绍处在对峙状态。在曹仁等篇章中笔者讲过,袁绍曾派刘备跑到豫州开辟第二战场,不少已归降曹操的原黄巾将领、地方势力纷纷起兵响应。李通作为起兵多年的地方实力派,自然也成为袁绍拉拢的重点对象。笔者前文讲过,豫州地区是曹操新拓展的地盘,根基不深,大多数地方只是名义上归属曹操,实际仍然是半割据状态。袁绍派刘备过来后,纷纷响应,一时间豫州局势混沌不明。袁绍的使者拜见李通,拜其为征南将军,这可比什么都尉高级太多。不久荆州的刘表也派使者前来拉拢,表示北方袁绍太遥远,但南面的荆州与李通接壤,若投靠刘表也很有前途。但李通都予以断然拒绝,表示自己效忠曹操。面对严峻的局势,李通的亲戚、部曲都急得直流泪,纷纷劝谏道:“现在周边各地纷纷改换门庭,我们却独守危城。如果没有援军赶来,我们就没法在这里待下去了,不如暂且同意袁绍,以后的事可以从长计议。”李通听罢手按佩剑厉声斥责道:“曹公是雄才大略,必能平定天下之人。袁绍虽然看起来强盛,但不会用人,一定会被打败。你们谁也不要多说,我认定曹操为主公,就是死也不会改。”为表忠心,李通将袁绍的使者给斩了,派人把首级与征南将军印绶一同送往曹操处。按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想来李通此举也是为震慑部下,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决心,也向曹操表示自己绝无二心,不留退路。这个举动是否合适,见仁见智。根据《三国志》赵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这件事却有不同的版本。《魏略》原文:“俨与领阳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俨为陈绍必败意,通乃止。”这里有两个信息,第一个李通“领阳安太守”,看出曹操后来给李通转正为太守,这也佐证了笔者前文猜测,李通任职阳安都尉时期实质上就是阳安郡的一把手。第二个,也是主要的,是说李通竟然也打算派使者与袁绍联络。是赵俨为其言明利害,劝阻李通。这件事与李通本传记载互相矛盾,并且赵俨传也没有采纳此说法。笔者认为,李通性格而言打算暗通袁绍可能性不大,但即便有过这种想法,也没有采取行动,在当时的危险局势下仍然采纳了赵俨的建议,没有变节,已经非常难得。我们都知道官渡战后,曹操在袁绍帐中搜出许多地方官员与袁绍暗通的书信,却没有李通的。《魏略》原文:“惟不见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曹操认为这正是赵俨为李通在出主意。这说明曹操对赵俨的了解与赏识,而且也能看出李通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李通非常善于看人,他认准曹操为主公,结交赵俨为好友,在这一波豫州乱局中能够独善其身,最主要还是他自身对局势的把握准确。且说李通斩杀袁绍使者后,稳定了内部人心,接着率军征讨附近的叛乱势力。李通先后击败瞿恭、江宫、沈成等叛军,将首级送给曹操。在李通的出色表现下,汝南地区逐渐平定下来。当然,曹洪、曹仁等将领也先后来到豫州平叛,先后击败多路叛军。官渡之战后,李通因其保卫曹操南部边境的功劳,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这里提一下,之前虽然也是郡太守,但所谓的阳安郡不过是临时从汝南分出两个县而已。汝南可是下辖三十七县的超级大郡,与荆州南阳郡并列东汉前二的人口大郡,人口比凉州、幽州等一州之地都多。所以这时候的李通实实在在被委以重任,是镇守曹操南部边境的重要将领。李通重大事件之五——南郡之战李通为汝南太守期间,名叫张赤的人聚集五千多户人家叛乱,聚集于桃山,李通迅速率兵平息。这件事没有确切时间,五千余户规模不小,如此规模的叛乱应该有相当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最可能的就是赤壁之战曹操的战败,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诱因。建安十四年(公元),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依笔者推论,李通刚刚平定境内叛乱时,刘备与周瑜的联军便对南郡发动猛攻。《三国志》李通传中载“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著名的关羽绝北道,就语出李通传。赤壁之战曹操败退后,留曹仁镇守南郡,驻扎于江陵城。此时周瑜乘胜追击,猛攻江陵。刘备则在攻略荆南四郡同时派关羽配合周瑜,以一支小规模水军沿汉水袭扰曹军的增援部队。乐进、文聘、徐晃、李通均与关羽有过交手。李通的汝南与荆州接壤,接到曹操增援命令立即火速出发。李通表现勇猛,遇到关羽部队设下的鹿角堵住道路,亲自下马拆除鹿角。关羽所部人数不多,不与曹军正面交战,而是神出鬼没地打游击,给曹军造成很大困扰。李通此时身体已生病,但仍然且战且行,顽强地向江陵进军。他的表现在各路援军中是最英勇的,陈寿在李通本传中称其“勇冠诸将”。但由于连续作战得不到休息,病情加重,在打通前往江陵的道路,击退关羽骚扰后不久李通就因重病不治身亡,时年四十二岁。很遗憾没能成功与曹仁回师。曹操追加李通封邑二百户,总计为四百户,其子李基承袭爵位。黄初元年(公元),曹丕称帝,追谥李通为刚侯。魏文帝曹丕在诏书中写道:“当年与袁绍对战,自许都、上蔡以南各地,大都心怀反叛之意。只有李通坚持大义,始终如一地支持我们曹家。在他的影响下那些怀有二心的人都重新归顺,我非常赞赏与感激李通的作为。”曹丕认为光追赠谥号远远不够表彰李通,又任命李通两个儿子李基为奉义中郎将、李续为平虏中郎将,以示对功臣后人的优待。李通去世较早,加上他的活动范围只在汝南地区,所以波澜壮阔的演义故事中他的戏份不多,这也是他名气不高的主要原因。从早期设鸿门宴诛杀周直、为好友陈恭报仇,到后来攻打张绣身先士卒、豫州大乱时斩杀袁绍使者,这些事情都能让人感受到李通是一名做事果断干脆,性格刚猛,有侠义之风的豪杰。他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屡破贼军,确保治下郡县平安,深得民心。他对待赵俨毫不徇私,结为挚友,体现了身上强烈的刚正之气,“刚侯”的谥号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性格特点。最重要的是,无论局势多危险始终对曹操忠心不二,最后为解曹仁之围不顾患病,病死于军中,这也是曹丕大加赞扬的原因。总之,李通是位忠诚、侠义的曹魏将领,在三国良将中理应占据一席之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操手下镇守汝南的大将,忠义无双的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