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哪家医院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1013/r9txo5y.html东汉末期,关羽是刘备集团的核心将领,在刘备打天下初期,就成为了一员干将,不过关羽的经历没有演义中那么精彩,斩颜良诛文丑,关羽只斩杀了颜良,而且还是在曹军计谋得逞的情况下,并不是自己一人之力就斩杀了颜良,也没有过五关斩六将。但是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围困曹仁,大破于禁,一度把曹操打的想把汉献帝从许都迁走,历史记载中用“羽威震华夏”来形容,那么襄樊之战为何会成为威震华夏的存在,可以这是在《三国志》中对于武将的最高评价了,当时关羽对于全局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个人认为的,关羽兵锋之胜,的确有改变天下格局的态势。首先要说的是,襄樊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年七月至年十二月,当时曹操刚刚在汉中之战中失利,迁走了大量汉中百姓,汉中之地被刘备所得,而关羽集结荆州之兵力,大举北上,则是刘备集团对于曹操的第二波打击。第一点,其实在襄樊之战前,留守荆州的关羽已经成为足够威胁许都的一方势力了。这一点在历史记载中也有所体现。《三国志.武帝纪》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许中事。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记载都发生在襄樊之战前,也就是说在关羽通过襄樊之战取得战局主动前,关羽就已经是足够威胁中原的一方势力了,当时曹操已经是魏王,为了摆脱汉室的掣肘,所以将都城定在了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但是曹操忌惮于关羽的兵势,令王必留守许都,遏制关羽北上,同时让曹仁这位曹氏集团的高级武将去征讨关羽。要知道在赤壁之战后,曹操是改变了打法的,其实从襄樊一带南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却将南征方向放在了合肥一线,也就是从濡须口寻求突破,从进而进入长江,威胁孙权集团统治核心地带。曹操之所以这么做,主要原因就是,不想从襄樊一带发动攻势,因为他明白,从这一方向发动进攻,孙刘联盟会更加团结,这样不利于曹氏集团的一统大业,所以说曹操将压力都给予了孙权,这样可以尽快迫使孙刘联盟出现裂痕。那么在关羽不威胁中原之地,尤其是许都之时,曹操是不会主动从襄樊一带进军的。同时在建安二十三年,许都发生过一次叛乱。《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耿纪等人意图通过叛乱,清除掉留守许都的曹氏势力,之后带着天子攻伐曹魏,在南方寻求刘备的支持,当时刘备还在汉中,这里所说的南援刘备显然指的是关羽,可见关羽在襄樊之战前,的的确确具备了影响中原的实力。第二点,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击败了曹氏集团悍将曹仁。曹仁可不是演义中那个棒槌,也不是什么善守不善攻,在曹操打天下的时候,曹仁随军,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败马超,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他可谓是攻必克的曹氏名将啊。但问题是,曹仁却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三国志.曹仁传》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曹仁作为征讨关羽的主将,其所辖部队怎么也要数万规模吧,不然只能守何谈进攻啊?可是在战事最危急的时刻,曹仁身边只有数千兵马,当然曹军还有部分兵力在于襄樊对岸的襄阳,但是具体兵力未知。当时有人建议趁关羽尚未对樊城实施合围,选择突围,曹仁也是一度同意的,曹仁最终是被满宠给拦下了,不然的话,不排除曹仁真的带人北撤了,那么关羽势必会大举北上,攻克许都也不是不可能。那么曹仁这位悍将为何不是关羽的对手呢?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战术打法不同,曹仁擅长的是平原作战,其善于指挥机动性强的骑兵部队,而在襄樊战场上,主要依靠的则是水师,显然论水战,关羽要强于曹仁,所以说曹仁才被关羽所击败。对于曹氏集团来说,悍将曹仁加上五子良将之一于禁都不是关羽的对手,还被打没了3万精锐,关羽的兵锋还不够威震华夏吗?第三点,在赤壁之战后,曹氏集团的百姓也是苦于连年战祸所加重的赋税徭役。在襄樊之战前,曹仁从征讨关羽的前线会军,为但是剿灭于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反叛的候音。《三国志.曹仁传》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褒)〔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候音等人反叛主要原因就是赋税徭役国中,这个是必然,因为在赤壁之战战败后,曹操需要财力尽快恢复兵力,同时又要面对孙权刘备从两个方向的征讨,加上和刘备打了两年的汉中之战,又将汉中百姓大量迁出。这哪个不是需要消耗大量钱粮人力的,所以说曹操加重百姓的赋税徭役是必然,而这也给曹氏集团敲响了警钟,因为百姓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随时都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候音首先想到的也是要联合关羽,可见关羽兵势之强,已经开始暴露出曹氏集团内部的问题了。第四点,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氏集团内部发生了可以动摇国本的众多反叛事件。在整个襄樊之战中,关羽的名号可谓是不仅仅在襄樊地区名声大振,在整个中原地带都被关羽的兵锋所影响着。《资治通鉴.汉纪六十》九月,讽潜结徒党,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鄴;未及期,祎惧而告之。太子丕诛讽,连坐死者数千人,钟繇坐免官。《三国志.关羽传》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建安二十四年九月,魏国都城邺城发生了魏讽谋反事件,当时曹操可还在长安,尚未东归,但由于陈祎告密,曹丕得以提前清除掉魏讽等人。要知道魏讽可是在魏国都城邺城啊,许都发生叛乱,曹操姑且可以忍受,但是邺城是曹魏根基,是曹魏统治最核心的区域,仍然有人密谋反叛,这要是魏讽真的成功了,邺城丢了,那么留在长安的曹操如何应对,那时刘备就算在虚弱,也要出兵汉中,死死拖住曹操,不令其东归了,那么整个天下的局势,对于曹魏来说是何其的不利。所以说当时曹丕也是够心狠,凡事牵连到魏讽谋反事件的,被杀了数千人,当然这不排除《资治通鉴》可能存在夸张的记载,但是想必受牵连的人也不会少,曹丕也可能趁机清除掉了那些未参与反叛但是偏向于汉室的人,以及曹丕的敌对势力。同时在建安二十四十月,也就是在曹操东归洛阳时,梁(今河南汝州市西)、郏(今河南郏县)、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三地的盗匪大多接受了关羽给予的官职,打着关羽的名号了。梁、郏、陆浑三地处于洛阳以南,许都以西的山区,可以说这一带的实力选择支持关羽,那也就说关羽有攻打洛阳和许都的能力,同时有可以切断曹仁和后方的联系。《三国志.满宠传》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这是满宠劝曹仁不要弃守樊城时说的话,满宠说关羽的偏师已经在“郏下”,也就是在郏县一带,可见樊城已经被完全围困,周围郡县早已大部分投降,而且关羽也没有单纯地围困樊城,而是派遣偏师,继续北上,试探性进攻了。也就是两个月的光景,曹魏邺城魏讽谋反,梁、郏、陆浑三地盗匪投向关羽,曹魏的地盘已经变得风雨飘摇了,如果任由关羽拿下襄樊,继续北上攻克许都,夺走天子,那么曹魏还有能力控制黄河以南的地区吗?孙权又不是傻子,在关羽攻打许都之时,是不会去打关羽的,而是去拿下江淮之地,相比于荆州,江淮之地对他吸引力要大得多。所以说襄樊之战关乎着天下格局的变化,说关羽威震华夏也不为过,在那段时间,关羽成为打破三方格局的关键人物,是掌控着天下局势走向的人。第五点,曹操也忌惮关羽,想要亲征退敌了,可见局势对曹魏极其不利。曹操在东归洛阳后,在于禁救援失利,再度派上徐晃,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时,想要亲征关羽。《三国志.桓阶传》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太祖善其言,驻军於摩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襄樊之战和汉中之战不同,那时曹操选择亲征,曹军并未处于太大的劣势,曹操亲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而襄樊之战不同,襄樊两座城池随时可能被攻破,城破之后,关羽的大军自然是再也没有后顾之忧。虽说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证明关羽统兵多少,但是在击败于禁,将俘获的3万余曹军将士送到后方,还有能力继续围城,并且派遣偏师北上,可见关羽的兵力很强盛,这个时候,曹操若在前线遇袭挂了,那么曹魏势必会快速分崩离析,虽然当时曹丕已经是魏国的太子,有合法继承权,但是他还不足以掌控如此混乱的局势。而在曹操提出亲征的意图后,下属大多表示支持,这也可见关羽当时太过强势,只有桓阶把曹操劝阻了,避免他深入险境,而是到了摩陂。《三国志.徐晃传》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摩陂在今河南郏县东南,徐晃在击退关羽后,就是到这里向曹操复命,显然桓阶的决策是正确的,曹操驻军摩陂,也是处于临近前线的位置了,而起此时曹操应该是先行平定了梁、郏、陆浑三地的叛乱,不然也不会出现在摩陂。而且一旦前线战术不顺,曹操可以撤到许都,是守是撤都可以看情况,在战局上更多的选择,同时正因为曹操在摩陂,曹魏也是不惜代价,驰援襄樊战场,足见曹魏的重视。总的来说,襄樊之战,关羽之所可以威震华夏,在于襄樊之战前,关羽已经逐渐强大,在曹魏连年征战,内部虚弱,加上汉中新败之际,关羽发动了大规模北伐,这加速了曹魏内部各地叛乱的发生,极大的动摇了曹魏的统治,可以说在襄樊之战那段时间,正是曹魏焦头烂额的一段时间,是赤壁之战后要面临的空前危机,所以说关羽威震华夏的确不过分。参考资料《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关羽传》《三国志.曹仁传》《三国志.满宠传》《三国志.桓阶传》《三国志.徐晃传》《曹瞒传》《资治通鉴.汉纪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