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朱载坖,由于贪念女色,乱搞男女关系,长期服用春药,导致身体不太好。重病期间,穆宗忧心忡忡,因为此时的太子年幼。穆宗担心自己死后外戚干政。一天,他紧急召来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三人。穆宗这样说道,有人欺负我,高拱有些听不明白,追问到“何人无礼?祖宗自有重法,皇上说与臣等依法处置”。
今天我们说说古代皇帝的口语。我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中国各位皇帝的个人传记,但这二十四史中皇帝说话都是文绉绉的,知乎者也不太好懂,所以一般在大臣自己的笔记或者日记中,才可以知道皇帝日常到底是怎么说话的。
开头明穆宗的有人欺负我,这些话就是高拱自己在《病榻遗言》中记录的。而且皇帝虽然正式场合自称朕,但私下也一口一个我。除了大臣的笔记,从皇帝的书信中也可以看出皇帝的日常用语。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出门征战就特别担心家里的情况。唐太宗写给儿子李志的信,大意是这样:我都收到奏表两次了,
却还没有收到你的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这封信看着是文言文,但已经相当口语化了。
除了看书信,还有一种方法是看奏章上的批复,尤其是皇帝给心腹大臣的批复。清代的雍正皇帝是个性情中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出自于雍正。再举两个例子,李枝英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有面传口谕,朕笑的了不得,真武夫矣。
明清的皇帝先聊到这儿,后面继续说。那更远的古代皇帝又是怎么说话的呢?
在说古代皇帝的日常用语之前,我们不妨先搞清楚口语和文言。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这本书中提到,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中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要背诵的文言文,曾经确实是中国人的日常口语,在秦代以及更早的商周、春秋战国,文言文与当时的口语表达还是一致的,但到了两汉时期,二者之间就有有了差距。也就是说,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君王说话跟孟子在书中记录是差不多的。比如梁惠王,是个很耿直的人,他见到孟子后,上来就讨要好处。老先生,这么远赶来,对我国总该有点表示吧?孟子也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意思是告诉大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从两汉开始,文言向左,口语向右,慢慢就有较大区别了。文言远远跟不上口语的发展速度,两者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但文言文的好处是已经成了规范,所以能帮助来自天南海北各色口音的人实现顺畅的笔谈,甚至突破时空和国家的限制。
宋代的人能看懂他们年前的老子、庄子,而我们则能看懂我们年前苏轼的《赤壁赋》。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知识分子长期能够进行笔谈,这都要归功于文言文。
唐宋之后,在民间口语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书面语,叫做白话。但相比白话,读书人还是更偏爱文言文多一些,文言文显得典雅、有学问。
唐宋元明清这时期的皇帝跟大臣的对话就非常通俗易懂,接近今天的口语。不过皇宫中的史官在记录的时候,为了增加皇帝的威严,都会把大白话改成文言文,尤其是在皇帝本身读书不多的情况下。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本是文盲,朱元璋在跟孔子的后裔说话的时候,说的就是大白话,甚至还带着家乡口音。“老秀才,近前来,您多少年纪?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好不好?”出自《朱元璋对话孔克隆》。
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出身行武,本来就是个粗人。根据《湘山野录》记载,有一次宋太祖和共同打江山的好兄弟赵普登朱雀门,宋太祖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就问赵普为什么不简单的写成朱雀门呢?之字有什么用?赵普就回复说这是语气助词。宋太祖忍不住嘲讽了一下知乎者也,助的什么事?宋太祖不喜欢太文绉绉的。
有一次他跟大臣月下喝酒,找人赋诗助兴。问题是宋太祖要求诗必须用到些子儿,些子儿都是很口语的词,幸亏在场有个聪明人,还真的做出来了一首诗。
上面提到了几位皇帝本身的文化层次不高,那么文化层次高的又怎么样呢?
南唐后主李煜,他写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写的很好。李煜的文采很好,被称为诗词皇帝,不过他说话也很自然,并不会过分咬文嚼字。南唐有一位旧臣去看望李煜,故人相见几多愁。李煜叹息的说了一句,“当时毁杀了潘佑、李平”。这都是很平白的日常用语了。
明代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其他都是受过正统教育的。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这场对话发生在崇祯元年,崇祯帝和大臣讨论谁来当内阁首辅,朝中大致分成两派,东林党推举钱谦益,而另一派则攻击钱谦益,说他受贿舞弊,朝堂上乱哄哄的。当时的崇祯帝还是个18岁的青少年,气得一肚子火。崇祯皇帝说的话就是很日常的口语,跟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皇帝的说话是很相似的。其中一句就是:“既是他写的,如何说不是他,如何与他不想干。”
有句话说要快活,不要当皇帝,没有人喜欢麻烦,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平常说话,比如跟后宫,跟家人,跟心腹大臣说的也是当时的口语,在朝堂之上,有些皇帝也是用口语,他们也并不用太担心,因为朝中有史官翻译成古朴简练的文言文,记录到宫廷正史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文献,无论是哪个皇帝说话都是文言文。不过在大臣自己的记录之中,我们得以看见皇帝说话的原本的样子,以及皇帝的真性情。如果还知道哪些皇帝的口语或者语录,欢迎在评论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