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初中古诗文理解与练习核舟记
TUhjnbcbe - 2024/10/26 16:14: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http://www.znlvye.com/

《核舟记》

作者简介:《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魏学洢(约—约),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嘉善(今属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年()为诸生。

创作背景:中国古代的雕塑工艺发展到明代已经非常精湛,特别是微雕工艺更是如此。明代民间微雕艺人王叔远,雕刻了这艘核舟,并将之送给作者,作者惊叹其技艺高超,而作此文。

正文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嘻,技亦灵怪矣哉!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2)贻(3)箬篷

(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6)髯

(7)天启壬戌(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

(5)篆章:(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

一、

l.①wǎng②yí③ruò④jī⑤sǎn⑥rán⑦rénxū⑧zhuàn

2.①无不②曾经③极④同“屈”,弯曲⑤篆字图章⑥神色⑦还⑧长而窄

3.清张潮《虞初新志》明魏学洢

4.大苏泛赤壁奇巧技亦灵怪

四、比较阅读

阅读《核舟记》《鼠画逼真》,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船头坐三人.....珠可历历数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

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

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1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18~20题(共12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若听茶声然。

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木巧匠》)

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4分)

(1)绝类弥勒(2)视端容寂(3)篷桅橹舵咸具

(4)二人对酌于中(5)皆有机能动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2分)

20.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4分)

(三)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节选,完成17~21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珠可历历数也。节选《核舟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

(1)峨冠:(2)不属:

(3)比:(4)共适:

(5)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9、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20、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谈谈理由。(2分)

21、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请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2分)

四、阅读两部分文字,完成1~5题。(20分)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2分)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为宫室②罔不因势象形

③或六角④高可三四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

译文: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译文: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译文:

4.请简要说说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4分)

5.结合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4分)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船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木巧匠》)

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其两膝相比者(2)珠可历历数也

(3)大可二寸(4)二人对酌于中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引凄异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C.佛印绝类弥勒/沿溯阻绝D.篷桅橹舵咸具/各具情态

3.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译文:

4.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法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六、阅读两部分文字,完成1~5题。(17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其两膝相比者(2)居右者椎髻仰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4)悄怆幽邃

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能以径寸之木/乃记之而去B.潭中鱼可百许头/珠可历历数也

C.中轩敞者为舱/全石以为底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隶而从者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

4.甲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5.请说说乙文第一段中的“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3分)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5题。(14分)巴中市年

舟首尾长约.....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其两膝相比者

(2)如有所语

(3)两股战战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启窗而观/俄而百千人大呼

B.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泰许/珠可历历数也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文:

4.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_说明顺序;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_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2分)

5.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2分)

(一)

1.①像②同屈,弯曲③等到,及④以……为怪

2.C3.⑴(2分)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⑵(2分)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4.作者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错觉从侧面来烘托的.

(二、)

参考答案:18.(1)极像(2)神色平静(3)都具备,都具有(4)相对饮酒(5)机关。(共4分,每个1分,得满4分为止)

19.(1)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

(共4分,每句2分。关键字词翻译错1处扣1分,错满两处该句不得分,译文中有个别字词写错可忽略不计)

20.(1)《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2分,每小点0.5分)

(2)(2分)开放性试题。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只答到1个理由要扣1分)。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如没谈到“活动自如”则不得分)

(三、)

17、(1)戴着高高的帽子(2)不相类似(3)靠近(4)共享(5)只有

(2分,写对2个得1分)

18、(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2分,意思对即可)(2)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2分,意思对即可)

19、A(2分。作者的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景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

20、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的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2分。言之成理即可)

21、(1)孔子感慨的是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要大家珍惜时光。

(2)苏轼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慨叹人生之无常。(2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

1.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2.①刻成,雕刻成。②根据③有的④大约

3.①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②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③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4.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5.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五、

1.(1)靠近(2)清清楚楚(3)大约(4)饮酒

2.D

3.(1)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完全不会倾斜(或一点儿也不倾斜)。

4.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如用细节描写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生动逼真;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

或:文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五个人物,各具情态;文概括地写了五个人的动作,比较简洁。

六、

1.(1)靠近(2)梳着椎形发髻(3)在空中(4)凄凉

2.D

3.(1)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4.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5.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七、

1.(1)靠近(2)说话(3)大腿

2.C

3.(1)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4.(1)空间(2)侧面(间接)

5.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古诗文理解与练习核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