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古文与骈文之争,中国古代文学的脉
TUhjnbcbe - 2024/10/29 14:24:00
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古文”其实就是散文,与之相对的叫做“骈文”。这个内容在讲《昭明文选》和《古文观止》的时候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古文运动的发起者是唐朝的韩愈,他提倡“古文”就是反对“骈文”。

从《滕王阁序》看骈文

“骈文”的写作非常注重形式,讲究句子之间的对仗、声律的和谐统一,非常喜欢引经据典。我们中学学过的那篇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典型的“骈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是《滕王阁序》的前两句话,一开篇给人的感觉就是眼前一亮,除了朗朗上口之外,辞藻典雅,语句工整,但是如果语文老师不拿着“教学参考”给你念翻译,你能懂他在说什么吗?

如果你能懂,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大才子,你的知识积累与学养已经超越了你的语文老师;如果你不懂,那么也情有可原,因为这短短二十八字,蕴含了四个典故。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句“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名词,三个人物,这个连语文老师都不会讲的。“紫电清霜”根据《古今注》记载“吴王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在《西京杂记》中说:“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紫电清霜”指的就是这两把宝剑和背后的故事。

“王将军之武库”王将军是谁?谁是王将军的武库?武库的典故说的是谁?这一句话说了三个人,王将军说的是当地一个姓王的武将,具体是谁已经无法考证;王将军的武库说的是阎伯屿,这是再拍他的马屁,阎伯屿又称为阎都督算是一个小小的司令官;武库的典故其实说的是三国时期的杜预,是晋灭吴的最高统帅之一,其人非常有才学,喜好读兵书,对于兵家掌故、军事谋略、攻城器械等无一不通,无一不晓,所以当时人就称呼他为杜武库。

读“骈文“的心法

我自己总结的读“骈文”的心法其实就是两条,一是靠蒙,二是靠猜。因为骈文对文字的要求过于的变态,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都会用典故来说明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道理,有的时候甚至为了平仄押韵,干脆改掉典故中的某些字来凑尾韵。这种写作风格经常让读者摸不到头脑,读起来很费力,写起来更加费力。如果我们人人都是王勃那样的人才,也就算了,但是那可是百年一遇的奇才,不是你我可以企及的。

这种观念不是我们现在才有的,其实在唐朝就已经开始有人反对“骈文”了。所以韩愈才说:“骈文”整不成,我们要写古文。于是在韩愈的带领下,开启了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表面上看上去像是一场文学的复古运动,但是其本质却是在追求儒学的复兴。唐朝时候因为佛教盛行,儒学势单力薄,“骈文”又太不利于表达儒学的思想和追求,所以在唐朝的时候,韩愈开始号召儒生们写“古文”,但是在唐朝这场“运动”并不成功,随着唐朝的由盛转衰,中晚唐依旧流行“骈文”。

一直要到宋朝“古文运动”才算真正的成功,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愈和柳宗元,其他都在宋朝。古文的写作首推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欧阳修,一个是苏轼。欧阳修不但文章写得好,做官也非常有一套。

在宋仁宗嘉佑二年,欧阳修被选拔为当年科举的主考官。欧阳修也就是利用科举这一工具让“古文运动”走向了成功,在这一年的选拔中欧阳修力推“古文”,科举是多少学子心心念念的梦想之地,既然主考官喜好古文,那么考生们也以古文应对。

欧阳修死后,苏辙就在他的碑文中写道:“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文章自是变而复古”意思就是说,那一年科举欧阳修选出来的文章都是古文,从此天下文风为之一变。

欧阳修与古文

欧阳修可以说是让“古文运动”走向成功的标志人物,他自身在古文写作也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赏析欧阳修的写作风格和方法。欧阳修最为人知的古文,应该就是《醉翁亭记》了。

开篇这么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开门见山,简洁明了,一句话就知道欧阳修在表达什么意思,就算不懂古文的人看一眼,也就知道欧阳修实在滁州这个四面环山,尤其是西南边更加的漂亮。

不过欧阳修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完全靠的是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揣摩,据说欧阳修每次写文章都要把最开始的文章贴在自己家里的墙上、床上,每有灵感的时候就涂抹几笔,要么润色,要么修改。就拿“环滁皆山也”这五个回味无穷的字来说,据说欧阳修修改了不下一百遍,硬生生将几十个字,概括为了这五个字。

《醉翁亭记》不但写得细致入微,在文体方面更是欧阳修首创。他全文一共用了二十一个“也”贯穿,这种写法在那个时代非常标新立异,又因为写得太好,后世不断争相模仿,苏轼写的《酒经》就是一例,《酒经》中共有十六个“也”字。

苏轼与古文

欧阳修之后的古文领袖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古文运动”也在苏轼手中走向了巅峰,不过也正因为苏轼,“古文运动”才盛极而衰。

苏轼的才情很高,个性放荡,写作随性。但是无论如何他都可以拽出一篇好文,就连欧阳修都对苏轼钦佩不已。据说苏轼还是欧阳修的学生的时候,欧阳修就在偶然间看到了他的文章,其中有一个关于尧的典故,就问苏轼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苏轼想都没想,随口就说是来自《三国志》的注解,欧阳修回家查书翻阅资料发现并没有,他又去问苏轼,苏轼也不敢乱来了,只好说是自己编的。欧阳修听了以后也不生气,反而赞扬苏轼会读书,以后必定独步天下,成为古文领袖。

苏轼的才情与观念,从《赤壁赋》中就可以看出,他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意思就是天下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都是在互相转化的,没有永恒的事情,这非常符合庄子的虚舟哲学。

苏轼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情的人,他有点像唐朝的李白,放荡不羁,任性妄为,但是文采一流,天才第一;欧阳修则像杜甫,工整严明,自律性非常强,对于是非对错有明确的底线。

苏轼的个人性格与文风,后来遭到宋朝儒学士大夫的强烈抨击,在南宋的时候朱熹都还评价苏轼的文章比庄子和佛教,更加可怕,算是社会毒瘤之一,“古文运动”也随之衰落,最终沦为了政治工具。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文与骈文之争,中国古代文学的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