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讨何以保护“争议性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是展示城市文脉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近来,如何界定“名人”,“争议性名人故居”如何保护,在上海引发热议。
上海1986年就被列为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生活、工作过的名人不胜枚举。在上海的老城区,游客漫步在梧桐林立的幽静马路上,不经意就会与一幢名人旧居“撞个满怀”。
但由于名人界定标准不清、产权复杂等原因,并非每一幢有名人故事的老宅,都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在此间一些名人居住过的住宅里,仍“挤着”好几户居民;还有一些旧居,因曾经住过的名人具有历史争议性,而尚未获得相关文物保护部门的“护身符”。
据上海市政协文史委的一项调查,截至2010年底,上海的名人故居有354处,其中列为全国、市、区(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的有199处,未被列入的有155处。
尽管有此间文物保护部门对该项调查提出质疑,认为未被列入的名人故居,事实上基本受到保护,比如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等。但名人界定标准不一,以及产权复杂、管理主体不一等问题无疑成为此间相关文物保护部门为之“头痛”的难题。
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朱敏彦认为,上海目前对名人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名人故居中有价值的古代建筑和精美的近代建筑保护得较好,而那些建筑不美观、“不值钱”的故居,保护现状则令人堪忧。
上海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处副处长李孔三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对于具有争议性的名人故居,最关键是先把建筑载体保护下来,拆了就没了。至于如何回避争议性,可以通过侧重建筑本身、不刻意突出争议性人物等方式予以保护。
在名人故居“扎堆”的上海徐汇区,正对一些尚未获得更高“护身符”的历史文化名人寓所(旧居),予以挂牌证其“身份”。在徐汇区的武康路上,曾为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寓所的西班牙式洋房等一批旧居,目前都已挂牌,以助经过的人们“识得”这里原有一处名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