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面临存货困境
8月以来,51job、智联招聘等站开始登载一则招聘广告,职位为阿迪达斯公司的InventorySalesSpecialist(存货销售专员),工作地点是位于上海的阿迪达斯中国区总部。职位描述是:能够按照不同渠道、根据实际库存情况,制定一个年度库存削减计划。 另有媒体报道,5个月来,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折扣店数量大幅增加。以前这些折扣店都开在城市外围,现在开始开在市中心繁华商业区的百货公司里,和正价店只有几步之遥。 北京朝阳区万达广场新世界彩炫百货里就有这样的一家折扣店。 该商场6楼是阿迪达斯专柜,7楼就是阿迪达斯折扣店。全场货品3折起,鞋、包和服装3折到7折不等。 一方面招聘人才处理存货,一方面大面积开设折扣店,背后共同的原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至今,阿迪达斯就一直被大量存货所困扰。 阿迪达斯5日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阿迪达斯存货价值为20.41亿欧元,同比增长13%,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8%;集团净利润为1300万欧元,同比下降95%;销售收入为50.3亿欧元,同比下降2%。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阿迪达斯一家,传统行业巨头耐克、美津浓等企业也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困境。 跨国巨头面临存货困境 体育用品市场研究人士马岗向表示,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有大量存货, 根源在于推行订单管理的期货制度 。阿迪达斯让经销商提前半年或一个季度预先订货,到期再按照订单发货,这与期货类似。为了鼓励经销商多下订单,针对订单金额的多少,阿迪达斯给予不同的折扣鼓励。 他举了个例子,经销商订2000万元的货,能拿到5折的货品;如果订5000万元的货,就能拿到4.8折的货品。经销商为了摊薄整体成本,哪怕销售不了那么多产品,也多下订单。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于市场销售情况并未达到预期数量,经销商多拿的货就变成了存货。 迫于经营压力,一些经销商因缺少现金宁愿违反协议拒不提货。这些未提走的货品积压在阿迪达斯的仓库中,一个经销商滞留在仓库一个季度的货品就有上亿元货款。 困扰阿迪达斯的还有不断增加的负债。阿迪达斯内部人士向透露,7月6日,阿迪达斯公司在欧洲市场发行了5亿欧元的债券,这一举动的背后是阿迪达斯日益攀升的债务和资产负债率。今年一季度,阿迪达斯负债总额达到28.83亿欧元,同比增加39%。 经过不断协商沟通之后,阿迪达斯决定和经销商一起渡过危机。阿迪达斯允许经销商开折扣店,当经销商处理存货达到一定数额,阿迪达斯给予一定的金额补偿。处理存货折扣一般都打得很低,往往是不赚钱的,这意味着阿迪达斯和经销商要共同承担损失。 对于那些想退出的经销商,阿迪达斯也在变更合约和商谈退出机制方面给予支持。 其他跨国体育用品企业也遭遇了类似的库存危机,耐克关闭了在华惟一的自有工厂,并对外表示,2009年6月到11月,订单金额同比减少12%。与此同时,耐克处理库存货品的打折门店数量正在迅速增加。 在中国拥有近1000家店铺的日本最大运动品牌美津浓,于2009年7月宣布,关闭在华亏损的200家店铺。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店铺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库存过多无法消化。 国内品牌地位上升 其实,受金融危机波及的并非只有跨国体育企业,国内运动品牌虽然同样受到冲击,只是受到的影响比阿迪达斯小得多。 体育用品观察人士关圣昆介绍,国内运动品牌的销售折扣率一般是8.5 8.6折,现在降为7.5 7.6折,毛利润率从2008年奥运时期的45%左右降至30%左右,总体上看,国内体育品牌并没有伤筋动骨。 关圣昆说: 存货过多对阿迪达斯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 阿迪达斯在国内的主要市场位于一线城市,在这些城市开新店的成本很高,门店的数量无法大量增加,如果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它的产品价格又没法跟国内品牌200元左右的产品相竞争,因此阿迪达斯只能提高原来门店的销售额。这时就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由于存货太多,原来每周更新一次货品,现在只能2周更新一次,货品更新频率降低又直接导致销售额难以提升。 他分析,国内体育品牌的市场大部分在二三线城市,销售额的增长靠的是增加门店数量。即便一个门店销售额减少,新开门店的销售额还是能抵消减少的那部分,因此今年上半年,国内品牌业绩增长的幅度仍然可观,某些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甚至达到20%左右。 阿迪达斯与国内体育品牌在业绩上的一减一增已经使它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构成威胁。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2008年阿迪达斯品牌约有80亿元收入,李宁品牌约有60亿元收入,安踏品牌约有40亿元收入。现在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陷入持续疲软,国内运动品牌仍然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他预计,李宁的国内销售额有可能在今年超过阿迪达斯。 (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