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从1亿到10亿,中国电影盈利门槛翻了10
TUhjnbcbe - 2020/11/5 11:45:00

作者/吕世明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也是赢家通吃,输家惨败的时代!

今年暑期档内地电影市场三部国片、一部合拍、一部进口五部影片票房过10亿的壮举,重现年暑期档的辉煌,在国庆档和贺岁档尚未开启时,今年内地票房破10亿的影片数量已经追平年。

几年前,内地一部电影票房破亿已经算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但目前十亿票房成为国产片盈利的门槛。

从破亿盈利到十亿不亏损,内地电影市场的风险可不仅仅翻了10倍,竞争的加剧和市场扁平化都导致目前国产片实现盈利的难度在逐渐加大。

看起来,十亿将成为大部分国产片实现盈利的基准线,赢家通吃和高额奖励回报的时代也将到来,小成本的春天也将随之来临。

赢者恒赢,输家惨败

头部内容趋势明显

在中国内地电影更早的时代,大部分人对于一部电影的票房成败和多寡其实并不关心,但当院线化和分账机制确立后,票房则成为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年起,内地院出现了《非诚勿扰》(3.25亿)《赤壁上》(3.21亿)《画皮》(2.32亿)《长江7号》(2.03亿)《功夫之王》(1.71亿)《梅兰芳》(1.17亿)《大灌篮》(1.11亿)七部票房破亿的华语影片(《叶问》票房万)。

这也是首次有多部国产片同时突破了亿元大关,十年前过亿是一部影片能否盈利的重要考核依据。

但到了去年,破亿的华语电影已经多达52部,但其中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足三成,保本仅五分之一,超过一半的项目面临了亏损。

去年票房破10亿的影片均实现了盈利,同样今年到目前为止,国产破10亿的项目也均实现了盈利。

《西游记之女儿国》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是续集影片,其制作流程可以去借用和参考之前成功先例,在好莱坞的续集和衍生电影开发时通常会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但《邪不压正》和《动物世界》则更多使用了完全全新原创故事和全新的拍摄制作流程,其成本和风险相比这两部影片有较大提升,这四部影片的宣发费用体量也相近,虽然比不上其他破十亿的影片,但整体费用仍然比较惊人。

因此来看,破10亿成为目前国产片盈利的一个硬性指标,今年春节档“四大金刚”的制作成本和营销宣发费用加起来在4亿以上,《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实现最大盈利,《捉妖记2》虽然获利能力不如这两部影片,但仍然有不错的利润空间,《西游记之女儿国》则有可能面临一定的亏损。

从年破亿实现盈利,到今日破10亿成为硬性指标,可以看到年破亿的影片和今时今日破10亿影片(国产片)均为头部项目。

年初的市场爆款《芳华》和《前任3》虽不是大体量和大制作影片,但依靠优质内容和超高话题度依然成为票房黑马。

五一档的《后来的我们》营销策略和费用是完全按照头部影片来置办的,应该看做是一种另类的“头部项目”。

从以上四部亏损未及十亿的影片可以看到,他们在面临其他更具加强版头部影片的对冲时,抗击打能力显得略弱了一些,赢家独拿的局面已经愈发强烈。

中小成本盈利

依靠小快灵和市场差异性的定位

表面上看,目前演员薪酬提升、影片成本提高、大导演极少出手。但实际上,内地电影工业化流程水准在提高,影片前后期制作环节的速度和提供服务方选择性也变得多元化。

暑期档取得亮眼票房的《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和《一出好戏》更多依靠溢价和分担伤害,不过《动物世界》和《爱情公寓》的模式和取得成功的影片使用营销模式相当。

在模式相同的前提下,影片的本身的市场适应性、参与溢价和分担伤害方的公司自我判断和投机性是影片能否实现盈利的重要指标。同时在参与保底和溢价时,最终参与的方式和其弹性(可协商性)不足是目前影片盈利性困难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今年暑期档的前后,像《超时空同居》《快把我哥带走》两片的成本均不及五千万,《超时空同居》以6千万的总成本、3.2亿的分账票房,其收益比要高于《后来的我们》。

《快把我哥带走》成本更低,总体成本本不足4千万,分账票房近1.3亿,其性价比甚至不输校园青春片鼎盛时期的《致青春》和《匆匆那年》,要知道该类型影片已经没落了近两三年。

同样像今年两部低俗喜剧《猛虫过江》和《祖宗十九代》,也更多依靠成本的严控达到了轻微的盈利,要知道大部分该类喜剧的票房只能到三千万左右,恰如其分的成本控制和档期对同竞影片的差异化是该类影片可以实现盈利的主要因素。

但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票房不及亿元的影片均要面临最少三千万多则近亿的亏损,《龙虾刑警》《闺蜜2》《英雄本色》等影片亏损额均超过三千万以上,不相符的影片定位和过高营销费用都是影片亏损的主要原因。

比起去年出现的《冈仁波齐》《嘉年华》和《二十二》而言,今年票房两千万到亿左右的影片并没有出现题材的特殊化和类型的多元化,考虑到目前宣发费用的高涨,票房不破亿对于中小成本影片几乎是盈利无望。

中产阶级消失

要么赚死,要么赔死

国产影片目前票房破十亿的三十余部基本全是喜剧和动作影片,《我不是药神》在前期宣传政策一直都是喜剧片,《后来的我们》和《芳华》虽然算不上喜剧和动作片,但这两部影片的模式并不容易轻易被复刻。

新影联前总经理高军曾表示,他所喜欢的影片类型和模式是《疯狂的赛车》,以标准的电影工业化流程运作,用几千万的成本去搏击到二三亿左右的票房是最合理的。

但目前这个模式伴随着中产阶级的消失而名存实亡,几千万的投资通常风险极大,往往要去拿2亿投资,一亿宣发费用去赢取十亿票房,或者成为二三十亿的现象级影片。

此举风险极大,且要组成庞大的分担伤害棋局。

大部分颤颤巍巍拿出一亿左右的项目目前均只能买到几千万,亏损额甚至要超五六千万。

从今年目前看,投资1-2亿的几部影片《邪不压正》《爱情公寓》《动物世界》《欧洲攻略》和《大师兄》均亏损,但几部成本不足一亿的小格局影片却意外杀出,成为黑马。

一亿的投资成为一个略尴尬的数字,有一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

借此来看,以往那种以中产阶级为考量对象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足以成为当下中国电影盈利的依据了,要么去用重金抓紧项目做超十亿二十亿的头部项目,要么就精准定位去以小博大,打差异化的黑马策略。

实现盈利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去判断项目要通过何种方式成为头部作品,失算往往会在营销策略和宣发方案的制定上有重大失误。

中国电影从破亿实现盈利到十亿成为基准门槛走了足足有十年之久,市场的变化其实带来更多的机遇,观众其实是无所谓多花10元看喜欢的影片,大家对关心的话题和类型其消费欲望仍然很强。

依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未来中国电影将不缺乏更多破十亿乃至二三十亿的作品,同样以小博大成为黑马的中小成本影片数量也会增多,那种将自身定位于中部票房区域的影片往往会惨淡收场。

近期热文

影视税改政策暂缓

中小公司小国别批片引进报价流程指南

我在和同行谈恋爱

影视行业过冬指南

暑期档“炮灰”电影图鉴

商务合作/转载/加入社群/约稿

请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1亿到10亿,中国电影盈利门槛翻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