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提要
知人知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召回任职,后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宋四家』指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苏轼游览此地,忆及当年周瑜破曹之伟业,联想自己境遇,感慨万千,作本词以抒其意。
词作解读
1.赏析本词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滚滚东流不息,波涛汹涌,千古英雄豪杰历经时代的洗礼依旧光彩耀眼。本句景物壮阔,气势雄浑,并巧妙与历史人物相连,由眼前景自然引出人之思,具有广阔的空间与悠远的时间,为下面怀古奠定豪放深沉的基调。
2.赤壁胜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特点:壮丽(雄奇壮美)。两岸险怪(乱)、高峻(穿);江水汹涌奔腾(惊拍);浪花雪白四溅(卷千堆雪)。
炼字;拟人;比喻。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总写前面古战场之景,由景及人,引出古战场之人物——周瑜。同时,与本词首句“千古风流人物”相应和。
4.词人怎样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的?
(1)衬托。“小乔初嫁了”,以“初嫁”衬周瑜年轻有为;二以美人衬英雄。
(2)直接描写。以“雄姿英发”显其姿容非凡;“羽扇纶巾”,写其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之惨败反衬周之用兵才略。
(3)夸张、借代。(略)
5.词中作者自己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满腔愁绪(多情);头生华发(早生华发);功业不成(以周反衬);失意空虚(人生如梦、还酹江月)。
小结:上片重写景,以雄阔之景引出(且有衬托之意)英雄人物;下片重怀人抒情,以周瑜衬自己,抒发词人之仰慕,表达功业无望之苦闷,流露出虚无消极的情绪。
拓展探究
本词的词眼是“多情”还是“人生如梦”?(思考,说说自己的理由)
◆也许,你还想看看以下这些↓↓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提要
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提要
3.曹操《短歌行》教学提要
4.《芣苢》教学提要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提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