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一周一诗念奴娇middot赤壁怀
TUhjnbcbe - 2020/12/29 15:34:00
白癜风治疗需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开栏语:

为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上党区文化服务功能,助推我区“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现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教育局、融媒体中心、文联和上党区诗词学会承办的中华诗词大讲堂正式开讲,我平台已开设“一周一诗”专栏,专栏旨在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努力创建底蕴丰厚的诗意环境。

我们走进今天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词赏析

作者简介

苏轼(年1月8日---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还善书,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当代著名学者林语堂为苏轼立传,其序中有言: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者、一个黎民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伟大的书法家、新派画家、酿酒试验家、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位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的坚持己见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柔敦厚。

词谱简介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其歌声激越清亮。后以“念奴”泛指歌女。念奴娇,词牌名缘此。就词牌的缘起而言,娇艳是此调的本色。但就这一词调的声韵而言,则更适宜表达豪放悲壮的情感。此调有平仄韵二体,常见的为仄韵。《词谱》以苏轼《念奴娇中秋》“凭空眺远”词为仄体正格。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属变格。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四仄韵。宜于抒写豪迈感情。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此调的用韵,以仄声韵为定格。仄声韵中,又有上、去与入声的分别。上、去声韵宜于表达清幽峭拔之情。入声韵宜于表达豪壮的感情。后世词人作《念奴娇》,大多喜用入声韵。究其原因,在于入声韵有助于强有力地表达激越矫健的思想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韵脚均为入声字,“物、壁、雪、杰、发、灭、发、月”,故而读来慷慨激越。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中平平仄(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韵)。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韵)。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韵)。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韵)。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中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作赏析

词意讲解: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上片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二字,写出了古代战场的遗址如在目前。“西边”一词,点明方位,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人道是”三字,借人们的传说加以证实,深化“怀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亲切。“三国周郎赤壁”,运用列锦手法,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一句写石,以“乱”修饰,以“穿”描绘,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画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以“惊”传情,以“拍”写形,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用一“卷”字形象再现汹涌波涛之气势,而“千堆雪”则以比喻再现江面白浪滔天、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下片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句写入词中非等闲笔墨。“小乔”,是乔玄乔国老的小女儿,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周郎与她结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年),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这里写“初嫁”,不是诗人的一时疏忽,而是着意渲染词的浪漫气氛,这对塑造“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起着稍加点染、全篇生色的艺术效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儒雅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樯橹”,指曹操的军队,含有贬义。“灰飞烟灭”,把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处“多情应笑我”为修辞倒装,应为“应笑我多情”,“华”通假“花”,华发,意为头发花白。心神仿佛游到三国时代周瑜立功的地方,应笑我自己多愁善感,早已生出白发来了。这三句是诗人抒发的感慨。上面怀古,这里抒情,这个情是由怀古而派生出来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情调有些消极感伤,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却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迫使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被折磨、被损害的心灵的结果,无疑隐含着对现实不满的感情在内。“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

词情鉴赏

刚刚谈到本词结尾处“人生如梦”情调有些消极感伤,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这首词的思想价值和情感倾向呢?

词的题目为《赤壁怀古》,那么苏轼夜游赤壁,凭吊古迹,感怀何人何事呢?通读全词,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黄州赤壁矶前联想到了三国、赤壁大战,缅怀的是周瑜周公瑾。那么三国纷争英雄辈出,为何他独忆周公瑾呢?首先他对周瑜的称呼周郎、周公瑾,便足见苏轼对周瑜的景仰。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苏轼的笔下,周瑜有哪些特点:下片开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雄姿英发、年轻有为、风流儒雅、指挥若定。那么诗人为何独写这样的周瑜呢?我们看后面有诗人的慨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天夜里,诗人游长江,在赤壁矶这个地方,神思游荡,回想火烧赤壁的古战役,遥想指挥若定的少年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破曹军,杀敌立功,好不令人羡慕啊!而此时的自己四十有七岁,虽然21岁便考中进士名满天下;虽然文采斐然行云流水,赢得粉丝无数;虽然外任杭州通判,兴修水利,造福一方;虽然自己文人一枚,但也有“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豪情……然而仕途难测,“乌台诗案”险夺性命,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这等虚职,一晃两年,已在这荒凉小镇活成了一介农夫。多愁善感的自己啊,如今已两鬓斑斑,功业、儒雅、芳华、爱妻似乎都远离了自己,怎能不令人唏嘘啊?如此看来,作者忆周瑜实乃伤自己,忆美好年华实则叹现实残酷,若仅照此行文本词恐会写为一首婉约伤感之作了。可这位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生性旷达的哲学家,经历了宦海沉浮,参悟了人生历史,断不会悲悲切切、徒留伤感给我们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他之怀古,为周公瑾创设的是怎样一方舞台?凭吊古人、古迹,自我嘲笑一番后又是如何超脱的呢?

回到上阙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由滔滔江水入笔,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时空交错之中,我们好像与诗人一同站立江边,看万里长江汹涌澎湃,眼前似乎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带着他们的美好形象、青春生命和傲人功绩直奔大海,永不回头,一个“淘”字写尽了时间的威力,也道出了人世的无奈,但是纵然岁月无情,却也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带不走他们傲人的英雄业绩啊。“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其中,便有三国风云,火烧赤壁和东吴的年轻都督周郎周公瑾。“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诗人如此巧妙地将周郎与千古风流人物、众多英雄豪杰并举,他已不仅仅是单个的儒雅将军,他也是历史长河中万千英雄的一员,他和他们的豪情壮举都令世人仰慕,而他们的最终结局——被大浪淘尽,被黄尘湮没,不也概莫能外吗?这样一比,“早生花发”的自己又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虽然此时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当年的周瑜相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诗人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应是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的感慨,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吧。在同时期所作的《赤壁赋》当中,苏轼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一直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至纯的精神。在永恒不变、滔滔不绝的江月面前,渺小短暂的人生又何足挂齿呢?英雄、豪杰、周郎与我,亦无不同了吧?这种超然远想,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消极还是旷达,伤感还是豁达应不言而喻了。

对后世影响:

有关这首词有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而词自苏轼“以诗为词”“凡入诗者皆可如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如果把破除传统作为“伟大”的一项基本素质的话,苏轼之于伟大是当之无愧的。单看《念奴娇》的词牌别名,“大江东去”“酹江月”便可窥见一斑,而与《花间》词中“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的幽约词境相比,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疑是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展现出的高远气象、开阔境界、旷达风格,亦是此前罕以见到的,即此我们也可估量到苏轼这一类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其对后世的影响,诸如大家熟悉的辛弃疾、岳飞、张孝祥,还有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词作恢弘大气、格调高远亦呈豪放一派。

至于本词内容对后世的影响就更多了,像元代关汉卿《单刀会》剧中关羽的唱词“大江东去浪千叠,架着这小舟一叶…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得灰飞烟灭”就是化用,而杨升庵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则可谓同曲同工了。当代更有很多作家、学生创作、写文更是常常引用、化用,翻出了很多新意。

本期嘉宾

秦海燕个人简介:

秦海燕,女,上党区一中语文教师。上党区诗词学会会员、上党区朗诵协会副秘书长。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喜欢朗诵、旅游。中华古诗词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学好中华古诗词是我们的福气传承好中华古诗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下期见

往期链接

◎秋词

◎山行

◎枫桥夜泊

◎游山西村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书湖阴先生壁

◎秋思

◎游园不值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卜算子·咏梅

扫描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周一诗念奴娇middot赤壁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