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拓展引才育才载体,补齐人才队伍短板,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全市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才融合动能进一步释放,人才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
人才是第一资源
以下是一份
年咸宁市人才工作成绩单
请各位查收!
1这一年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
人才“向心力”不断增强
★
健全优化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高规格组织召开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印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咸宁市年人才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落实。修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等规章制度,组织实施23个“人才创新项目”和21个“招才引智系列行动”,推动人才工作清单化、项目化和责任化管理,建立完善单月例会、双月督办、季度通报的工作调度机制,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地各单位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市委书记孟祥伟同志出席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同志出席并主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同志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上作年度人才工作报告▲印发有关文件夯实人才工作基础▲组织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月例会★
充分发挥党管人才优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省率先发出《致全市广大专家人才的倡议书》,6万余名人才积极响应,坚守和奋斗在医疗救治、社会服务、复工复产等战疫最前线,拉起了一张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网”;在防汛期间,组织发动多名水利专家、医疗人才、企业家参与抢险救灾等工作,在.公里的长江干堤上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人才堤坝”。我市人才“战疫”“战洪”和助力疫后重振等工作先后被《中国人才杂志》《中国组织人事报》《党员生活》等中央、省级媒体报道,3名卫生医疗人才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才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全省率先发出
《致全市广大专家人才的倡议书》
▲《中国人才杂志》(年第四期)、
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我市人才战“疫”工作
▲《党员生活》刊发我市人才“战洪”工作▲我市3名卫生医疗人才荣获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
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关心关怀
面向广大人才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结合市委“六大”活动部署,邀请省内外70余名专家人才“慧聚”咸宁,把脉问诊高质量发展,并组织人才“出点子”“献良策”,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落实专家人才走访慰问、休假体检等制度,全年走访慰问专家人才余人次,组织名专家人才进行健康体检、30名专家人才赴井冈山开展国情研修和休假疗养,让专家人才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省政府咨询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秦尊文教授率团队来我市把脉问诊经济社会发展
▲组织召开全市专家人才座谈会
▲组织专家人才赴井冈山开展国情研修和休假疗养
2这一年全面推进人才品牌工程人才“吸附力”不断提高★
持续推进引才聚才品牌活动
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连续第四年举办“南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征集到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和上海、北京、武汉等国内外的余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参加初赛、65个人才项目进入复决赛,并促成28个人才项目与我市县(市、区)经济园区签订落户或合作意向协议。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出席
第四届“南鄂杯”高创赛开幕式和闭幕式并致词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士军同志
宣布获奖人才项目名单
▲第四届“南鄂杯”高创赛现场签约28个优质人才项目连续第三年开展“南鄂英才”评审,共评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6个,成功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落实扶持资金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第三批“南鄂英才”创新创业项目评审进行路演
▲第三批“南鄂英才”表彰会
同时,抢抓我市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园区)的机遇,举办“院士专家咸宁行暨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黄璐琦院士等44名专家来咸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对接,并建立“咸宁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推动大健康领域产学研融合发展。
▲举办“院士专家咸宁行暨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
★
开展专项计划引进八方英才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大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连续第九年开展“招硕引博”工作,先后为全市企事业单位引进硕士、博士紧缺专业人才人,招聘人数、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