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青春吐芳华一一蒲纺文工团的难忘岁月
TUhjnbcbe - 2021/3/12 0:47: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33.html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432.html

电影《芳华》剧照

前言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勾起了无数50后、60后、70后们的回忆。《芳华》以七八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这部电影也让蒲纺文工团等一群人百感交集,回忆起他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文工团的芳华岁月。虽然他们不是原型,但他们都是亲历者。我很荣幸收集到他们留下的这些上世纪伴随着他们风雨兼程,风华正茂的老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有平凡真实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凝结着对美丽梦想的定格。将这段芳华岁月的缩影展示给更多关心热爱他们的人们,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昔日的风采。

工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工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年11月,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二处(蒲纺前身)在湖北省蒲圻县(今赤壁市)荆泉山谷内诞生,军工战士们从四面八方集结到这里。

那个年代,文化生活匮乏,工厂远离城市,年轻的军工战士们远离家乡,党委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文化宣传,于年组建了阵容强大的文艺宣传队。

宣传队隶属工程二处,政工组下辖宣传组,宣传队属宣传组直接领导,二处主要领导成员:总指挥马力,政委王炳棠,政工组组长田清海,副组长高靖峰,宣传组组长齐彦玲,副组长李金生。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宣传队伍的发展和建设,从组织结构到人力、物力的输送都给予了全力支持。

宣传队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工程二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指导员唐云清,冯美良协助工作,亦称为副队长。最早的队员有:孙惠英、郭君立、吴月辉、张建华、古红英、林杰、柳林、王英、冯美良等。那时的成员一部分是从全国各地特招而来,还有一些是从车间选拔出来的文艺骨干。

木管五重奏《采茶舞曲》排练场景

“淹马塘”是当年宣传队成长的第一摇篮,让人向往仰目,曾经那欢愉的歌声、管弦器乐响彻了整个“荆泉”。

淹马塘在蒲纺总厂办公楼对面的山坡上,一条小路通往仅有的两排“干打垒”房子的山坡,山边有潺潺山泉灌入滋润着那池小塘,据说池塘曾经饮过马,淹马塘因此得名。宣传队每天就是在这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风景如画的宝地练工,排练的。

荆泉溪水洗流沙,翠竹映飞霞。

淹马塘边灯火,锣鼓震山花。

想往事,追旧梦,忆芳华。

歌舞节目,服务三线,耀目奇葩!

这首《诉衷肠》是原工程二处宣传队队员石根池最近“忆芳华“即兴而作,在淹马塘的这一段紧张而快乐的时光,已深深地烙印在他们记忆的长河里,永远难以忘怀……

70年代初,全国各地都在演革命样板戏,宣传队主要演《沙家浜》。为适应《沙家浜》的需要,宣传队扩大队伍,广纳各类有文艺特长的人才,人数最多时达70多人,声势浩大,颇为壮观。

在《沙家浜》中扮演“阿庆嫂”的杨美芳

至今蒲纺人还亲切地叫她“阿庆嫂”

“二机”时期是宣传队的鼎盛时期。年11月至年,宣传队的队员们到武汉第二机床厂培训各种技能。除培训外,他们还经常到各歌舞剧院说唱团等地学习优秀节目,其中广受欢迎的《追报表》等一批优秀曲目就是学来的。宣传队除回厂汇报演出之外,还去咸宁地区、山坡机场、武昌区、云梦、安陆、襄樊等地演出。

年夏秋之交,内蒙古呼和浩特歌舞团千里迢迢经湖北省歌舞剧团介绍来武汉市第二机床厂找到宣传队驻地学习,宣传队与其交流并传授小歌剧《追报表》和歌舞《一花引来万花开》,他团一行表示无比感谢。

年宣传队在二机培训时部分队员

宣传队的陈长志等队员们如此描述当时演出的情景:阵容强大威风凛凛,全体队员身着四兜涤确凉干部军装和军帽,人手一件军大衣,五台车出行,一台大客主要坐演员和乐队,两台军用解放牌大货车负责拉道具和坐压车的队员(压车分工主要是男舞班和说唱班),一台军用小吉普车坐总厂领导和队领导,另外一台吉普车先行负责联络下场演出的安排工作,即演出场地的落实及吃住安排等亊宜……

宣传队人才济济,表演的节目亦是非常专业和精彩。

蔡丹燕等表演的小歌剧《追报表》剧情生动活泼,音乐唱腔独具匠心,感染力极强;李国强、杨文武风趣幽默的相声组合让观众开怀大笑;女声小合唱《娘子军》《秋收》,男女声二重唱《山也笑水也笑》等都是长期既定的优势节目。

各种类型精彩优秀的舞蹈更是出类拔萃风靡一时。极富地域色彩的《打起莲湘庆丰收》、湖北风情的《清江船歌》等成为当年的重点保留节目;各有千秋的《庆丰收》《水乡运粮》《栽田鼓》《大刀舞》、器乐活报剧《地道战》等都深受观众好评;《草原女民兵》《雪山上的好门巴》《阿妹上大学》等优秀节目让观众百看不厌……

每一次精彩演出掌声的背后,是他们多少日日夜夜辛勤演练,伤痕累累刻骨铭心练功的伤痛和一次次精心的策划所付出回报。

《奇袭白虎团》

表演者:黄明明,王凤森,王英

《龙船调》

《阿妹上大学》

小歌剧《追报表》

演出剧照

娱乐瞬间

练琴瞬间

管乐班集体亮相

刻苦练工

女舞班排练场景

长江大桥下留影

宣传队队员

宣传队队员

宣传队队员

宣传队队员

宣传队队员

宣传队队员陈长志

宣传队队员李金山

左为古红英,右为孙慧英(女舞队队长)。她俩是同班同学,从小酷爱舞蹈艺术,并于年选送宣传队。年未,古红英被抽调至湖南云溪(一处宣传队)出演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小战士角色,宣传队解散后分配到广空文工团。

指导员张志坤

队长李丰均、副队长林杰(75年后任)

宣传队指挥石根池;高伯文(75年后任)

于陆(沙家浜沙奶奶扮演者);杨美芳(阿庆嫂扮演者);刘东丹(刁德一扮演者)。

男舞班长王英、女舞班长孙慧英、舞蹈演员黄明明、王凤森、杨玲华、何琳

男舞蹈演员:李辉、刘庆远、刘文庆、柳林、王培富、杨玉华

小提琴手:王小力、刘英武;大提琴手:陈长志、龙学群

大管:蔡建华;小号手:高原、余勇利;

琵琶(月琴)手:邓文谨;手风琴:何晓彤;扬琴:郭君立;长笛:王肖平

独唱演员刘丽萍、张忠民,相声演员李国强;

演员蔡丹燕、鲁子砚、邱顺林

以上为宣传队领导及部分演员照片,由于影像资料欠缺,还有不少队员没有照片展示,深表遗憾。

年3月,原工程由总后勤部移交地方,工程二处定名为湖北省蒲圻纺织总厂,宣传队也随之解散。留守30人左右,其余的有一些回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自己的家乡工作,还有些进了地方文艺团体。

留守的宣传队队员们被分配到蒲纺总厂的各个分厂,他们都非常优秀,许多人成为各个厂的生产标兵、劳模,有的被提拔为领导干部。在文艺宣传方面,他们充当了各个分厂的主要领导和组织者。还有不少宣传队人员调离蒲纺后,在全国各地任科、处以及局级干部职务,还有身处海外的外交官……

上图为宣传队解散后陈长志(后任总厂文工团第三任指挥)组织的针织二厂宣传队排练场景

宣传队解散后,年4月,李丰均重新回到蒲纺文工团任领导之职(后续他被选任总厂厂长、省纺织工业总公司局长之职),带领留守在团里的30多名队员组织排练。总厂政委王承章非常重视宣传队的成长,经常看望大家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示。

宣传队藏龙卧虎,个人天赋和后天钻研,使许多宣传队员具备了很高的艺术素质和表演才能,但由于当时特殊年代和历史背景,失去了上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和部队文工团的机会,他们把青春和才华都无私的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和军工事业。

时光荏苒,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宣传队员们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生活,仍然激动不已。

宣传队是特殊年代的产物,每一个参与者,经历者,思想深处都留下刻骨铭心的烙印。

◆◆◆

这里和大家共享一篇宣传队队员陈长志近期观看电影《华芳》后写的怀念当初宣传队过往的作品。

《芳华路上》

当年一身绿军装,台上台下都紧张。

排练场上常流汗,演出夜宵喝面汤。

闲时屈指数一数,演出曲目还真有。

概括重温当年亊,回忆连连一辈子。

歌舞说唱样样全,蒙泽独奏吹扬鞭。

评书夜走是林杰,男女独唱刘丽张。

跟斗小翻刘文庆,京剧全场沙家浜。

歌剧有个追报表,演得最好属二嫂。

男舞帅哥功夫好,劲舞莲湘技艺高。

器乐合奏地道战,电炮炸得魂魄散。

女声合唱娘子军,英姿飒爽有掌声。

相声总是把人逗,雪中送炭情谊深。

水乡送粮排对排,苗族舞蹈送阿妹。

地域舞蹈有船歌,气势如虹韵味多。

演绎水平惊五省,长征组歌振四方。

业余生活搞笑多,作曲抛塞咪发梳。

管乐班里为解馋,建华扛枪和高原。

林中打回几只鸟,偷着品尝做烧烤。

一声吹响集合哨,慌忙熄火来报道。

……

草原女兵英姿爽,新民圆号小紧张。

英英摇旗旗飘飘,演员随旗翩翩舞。

高原小号吹得傲,弦乐衬托领风骚。

灯光布景服装好,音效配合步步骄。

……

虽说芳华今已逝,翻来覆去忆往亊。

相聚常唱那支歌,梦中常哼那个曲。

众多往亊笺难书,诗哥常有诗歌赋。

岁月蹉跎方未尽,芳华路上有故事。

……

这里特别感谢老宣传队成员:陈长志、石根池、杨美芳、孙惠英、刘丹东、肖锦绣等前辈提供的宝贵历史资料和照片。尤其是陈长志,提供了众多的文字素材,付出了很多心血,并给予我鼓励,让我激发了坚持这个创意的勇气和信心,还有刘丹东熬了几个晚上处理并提供照片……由于七十年代初摄影摄像设备稀缺,很多优秀剧目的音乐素材没有能保留音像资料,在此实属抱歉和遗憾!

重组后的蒲纺文工团

年,蒲纺重新组建了文工团。工会主席郭佩英,团长林杰,男队队长李国桥,女队队长金成顺,队员30人左右。厂里每逢庆祝”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都会举办大型文艺汇演。他们还常常去岳化、三坡机场、咸宁、武汉等地演出。

年蒲纺文工团为庆祝建厂十五周年举行

蒲纺之夏诗歌音乐会

男声四重唱《少林!少林!》

演唱者:郎军艳,宋,龙格,赵旭光

伴奏:向建国

《草原英雄小姐妹》肖艳萍、韩小燕

排练节目

郎军艳、陈碧英演唱《山也笑,水也笑》

文工团谢秋芳、付亚萍、杨华

年《黛玉葬花》演员们

李国桥

郎军艳年《湖北青年》杂志封面

蒲纺文工团舞蹈演员周娟

演出剧照

年总厂领导接见文工团演员

年印染厂文艺队

年周娟、王培富表演《一剪梅》

年宣传队演出

年舞蹈《我的祖国》

年印染厂文艺骨干

年蒲纺文工团到

山坡机场(广空训练基地)慰问演出

年蒲纺首届艺术大赛

年表演舞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年周娟和方萃华代表蒲纺

由林杰团长派到山坡机场演出长达25天

年舞蹈《蓝天上的雄鹰》

总厂时装表演队(有部分文工团成员)

年,蒲纺再次重新组建文工团。团长屠礼华(原蒲纺总厂工会主席),舞蹈队长金成顺,乐队队长靳纪生,队员50人左右。演出地方:宜昌、云梦、嘉鱼、安陆及蒲纺各分厂。

年蒲纺文工团全体

年雷爱民与文工团演员们合影

年印染厂党委书记李春英

与文工团演员们合影

年屠礼华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

年表演舞蹈《快乐的纺织女工》

年蒲纺文工团演员合影

年蒲纺文工团表演《樱花颂》

年周娟、龚爱民舞蹈《京韵舞风》

关于《京韵舞风》这个舞蹈,还有一段让周娟记忆犹新的故事。

年文工团再次组建,主要任务是宣传全国劳模标兵出席人大代表的张艺霞,这场演出到达云梦棉纺厂、襄阳、安陆、宜昌、嘉鱼棉纺厂以及蒲纺各分厂,共计十三场,当时从省歌舞团请来了国家二级编导杨凤仙老师。在选择《京韵舞风》这个舞蹈时,杨老师开始是不赞同的,说节目难度大,作为业余水平的演员们恐怕难以完成,尤其是高难技巧动作“后空翻”。然而,文工团的演员们看了省歌舞团表演的视频都喜欢上了这个舞蹈。这个舞蹈分三段,其中就包含两段双人舞《走西口》《蓠芭墙的影子》。杨老师看见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便说:“一周内你们自己照视频学,如果学会了练得好就上这个节目。”

为了入选此舞,大家都加班加点地练习,周娟在练后空翻时,不知摔过多少跤,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努力,最后终于选定了周娟和龚爱民跳《蓠芭墙的影子》,方萃华(艺校舞蹈专业)和刘文忠(部队转业文艺兵)跳《走西口》。在每一场表演中,这个高难动作都让全团的姐妹们为周娟捏了一把汗,但她没有让大家失望,成功地完成了每一场演出。直到现在,大家都说《京韵舞风》是蒲纺文工团最高水平的发挥……

杨凤仙老师与演员们合影

在此特别感谢原蒲纺文工团周娟、郎军艳等提供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八九十年代,也是金成顺、周娟、谢秋芳、张学春、丁萍萍、王兰等这一代文工团成员们的芳华岁月。八九十年代文工团的歌声舞蹈,伴着我们这一代蒲纺子弟成长,再次看到他们这些老照片,感到无比亲切和温馨。

年4月,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原蒲纺驻总厂宣传队队员回到这洒下他们青春汗水的地方,大家在一起畅叙兄弟姐妹间的情谊,怀念那青春似火的峥嵘岁月。

文工团的芳华岁月也是蒲纺峥嵘奇伟的缩影。如今蒲纺辉煌已去,芳华岁月的青春少年现巳两鬓染霜,归来却是老者。而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那份荣光,那份美好,那份深情永远伴随着他们一生。但愿这一幅幅老照片,能唤起蒲纺人的的记忆,能唤醒共鸣,能唤回崭新的蒲纺。

蒲纺老文工团的成员还有一些留守在蒲纺,如杨美芳、林杰、肖锦绣、戴金科、曹洪生等,现在已是花甲之年;还有张学春、谢秋芳等也已是五十多岁,但一直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充满着激情和活力。

这些年,由张聚珍校长领导的老年协会、由蒲纺文工团队员李智敏、袁跃文、张发文联合组建的“蒲纺歌舞团”(年正式编入赤壁市文联机构),还有各个社区的文工团,一直活跃在蒲纺工业园区。现在的文工团虽然没有正式的编制,但一直自发参加一些社会文艺活动,多次在比赛中获奖。

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蒲纺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这一路走来,几代蒲纺的文艺工作者们在这条战线上,用他们的勤奋和激情点燃了支撑集体精神的火炬、吹响了蒲纺人奋斗进取的号角。在蒲纺辉煌的业绩里,有他们一份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传承。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虽然当年的已经不在,但红色文艺的火炬仍在这片当年的三线军工热土上顽强地传承和燃烧,一如既往鼓舞着新一代的蒲纺人踏上新的征程。

让蒲纺人泪流满面的歌曲《永远的二三四八》

年赤壁市春晚《永远的二三四八》舞蹈,蒲纺文工团演员与词曲作者刘健合影

手上还收集到了不少蒲纺工业园如今文艺团队演出的照片,因此篇的主题是“芳华岁月”,故不在这里一一展示,之后我会在《如今蒲纺文工团的风采》给大家分享。

编后

这些天为收集照片、素材、整理文字,不少蒲纺的资深文艺人给了我支持与帮助,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心血。还有我蒲纺一中的老同学蒋文庆、我的朋友李茂春先生(巴陵石化,原工程一处)、我的父亲(蒲纺老军工)以及京山的几位文友等也给我提了不少建议,在此一并感谢。

因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可能还有很多珍贵的照片没能收集到,还有很多重要的人和事没有提及到,文章中的内容也许存在写得不够准确的地方,敬请大家谅解。

并欢迎各位网友们留言,讲述蒲纺文工团更多的往事,让我们聆听共享。

向所有为蒲纺这片热土贡献了芳华的前辈们

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春吐芳华一一蒲纺文工团的难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