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语文天天练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
TUhjnbcbe - 2021/5/15 19:27:00
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71.html

孔庙导游词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号称东方圣城,中国的耶路撒冷,神农故都、黄帝诞生地、殷商奄国、周汉鲁都、孔子从这里诞生、儒学从这里。

名字得来:城中有阜(弯弯曲曲的小路),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公元前--公元前年)名丘,字仲尼,诞生于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鲁都阙里聚徒讲学,传授“六世”(礼、乐、射、御、书、数),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晚年,他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古代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其后,随着历代王朝层层加谥孔子,孔庙不断得到维修扩建,至明、清时期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占地.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间,54座门坊;加之庙内余株古树,余块碑碣,令人一步三叹。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千多年来,游人竞相寻踪凭吊,流连往返。

万仞宫墙: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会盟,齐国的一个大夫夸赞子贡说:你的学问比你老师孔子还要高。子宫不以为然,道:如果把一个人的学问比作一道墙,我的学问只有一仞(1.8m左右)那么高,踮起来脚就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而我师傅的学问有数仞那么高,你不走进去是没有办法看到他的知识的。原碑为胡缵宗题写,后来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地,换上了他自己的字体,以示对孔子的尊重。

检过票之后,我们就来到了下马碑,什么叫下马碑那?就是来到孔庙,上至皇帝,下至马车走卒,叫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必须步撵而行,以示对孔子尊重。

金声玉振坊:孔庙第一道门坊。“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原意为一首完美的乐曲。我国古代奏乐时,以金声(金属编钟)开始,以玉振(石质编磬)结束。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像一首完美的音乐一样,至始至终、至善至美。赞扬孔子对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此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

大家看下,玉字那一点是点在中间的,为什么那?两点原因:一是放在中间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二是在我们安徽省灵璧县有一种石头叫灵璧石,敲击石头的中部(俗称美人腰,女人的腰部)最为好听,以此来夸赞孔子的思想是全天底下最好的。

大家看上方有四个神兽,他们叫辟邪,俗名朝天吼,龙有九子,九子不同。放在这边有两个作用:一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它天生大嗓门,能够声名远播,让孔子思想美名远扬。二是号召天下学子都学习儒家思想。

泮水桥:现在我带着大家走过我们中国最长的一座桥?为什么说最长那?因为他时间长,这座桥叫泮桥,在中国古代,学生要开始上学了、要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了,必须要有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叫入泮,在当时的中国,各地的孔庙、文学庙、至圣庙等门前都有这样一个桥,而我们走过的这座桥,即是所以泮水桥的起点,所以它特别长。泮桥又叫两柏单一孔,为什么那?桥两边各有一颗柏树,中间只有一个桥孔。

棂星门:孔庙第一道大门。始建于明代,乾隆年间,孔子第七十一代孙衍圣公孔昭焕重修此门,由木质变成了石质,并铁铸横梁。棂星即灵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即是文星,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希望国家能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孔庙设棂星门,意为尊孔如同尊天。棂星的棂字繁体字写法下面还有个巫术的巫字,为什么没有了那?有两种说法:一说孔子不信鬼神,敬巫神而远之,所以说没有。第二种说法是此字为“千金一字”(因为他到处写字,字不值钱,康熙一字千金,乾隆千金一字)的乾隆题写,他在写字的时候如果把巫字写上,字的整体就会特别繁冗,笔画太多,难以协调,不好看,所以就去掉了,文人笔下无错字,皇帝写的字更不是错字了。(备注:遇到较真的客人不要讲,有巫字的棂不是乾隆的首创,乾隆之前就有,两字棂是通假字;古代的巫是正当高贵的职业,履行祭、祀、医、卜、算等职业,是部落首领的高级顾问,在族群中有至高无上的“天赐之权”,孔子对待他们真正的态度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孔子只是不信鬼神,不是不尊重巫。)

棂星门上方是风调雨顺四大将:什么是风调雨顺那?右一本该手持青龙宝剑——锋利“风”;右二,手持碧玉琵琶——“调”;左二手持混元珍珠伞——雨;左一手持紫金龙花狐貂——顺。古代的人可能是怕他们联合起来造反,也可能是感觉在圣人之地不能见刀光,所以这里的四大将各少一件东西“有剑无剑鞘,有琵琶无弦,有伞无伞骨,而花狐貂是没有龙爪的龙形”。《封神演义》中他们四位是当时辅佐商纣王的四员大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

中国古代盛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用“太和”一词形容气的絪(yin带绞丝旁)缊(yun)未分的状态,即阴阳二气矛盾的统一体。太,通“大”,至高至极。和,指对立面的均衡、和谐和统一,“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冲和之气;“元气”原意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质,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元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这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太和元气”就是指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以后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誉孔子,意为他给人的好处如同天地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腰门题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大家看下前面三个字认不认识?至圣庙,都是梅花篆体。大家不认识很正常,因为至这一个字一般一横是写在最上面的,但是孔子叫大成至圣文宣王,他的学问至高无上,上不封顶,所以把这一横放在了最下面。(备注:如果是遇到特别严谨的客人,勿用,圣人之地,怎么可能让字倒过来,三孔的碑刻是中国古代中最为严格和规范的,这是对圣人的不尊重和亵渎,这上面的至不是倒写,是“至”的字形演变而来。《说文解字》中解释: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

圣时门:“圣时”二字出自孟子,孟子说在他之前古代有四位比较厉害的圣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伯夷自认是商朝遗民,当时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建立了周朝,伯夷和叔齐就跑到了首阳山去隐居了起来,不食周粟,靠野果充饥,后来有一个人嘲笑伯夷说:你不食周粟,那这个山不是周朝的吗?山上的野果子不是周朝的吗?遂绝食,饿死在首阳山,后来人们认为他特别忠贞,所以叫圣之清者也,相传中国的寒食节就是为了他而建立,是中国的食神;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历事商朝商汤、外丙、重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商朝传到太甲的时候,太甲荒淫无道,伊尹直接把太甲关到了大牢里面(桐宫),三年之后,太甲悔过,伊尹又重新迎立太甲为王,所以叫圣之任者也,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柳下惠,大家都听过他的坐怀不乱(坐槐不乱)的故事,但是他真正厉害的是凭着自己的智慧避免了齐鲁两国之间好几次的战争,以和为贵,当之无愧的圣之和者也(具体详情看历史人文里面的柳下惠);最后一个就厉害了,孔子,圣之时者也,啥叫圣之时,就是能够与时俱进,放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就是永远跟着X走,孔子的思想被不断的加入了新内涵,为统治阶级所推崇。就像大家知道的08年奥运迎宾语,中国选了五句话: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③礼之用和为贵④四海之内皆兄弟⑤德不孤必有邻。

璧水桥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桥,为明代所建,因“壅水环绕如璧”,故名“璧水桥”。北京故宫里面有个桥叫金水桥,孔庙这里的叫碧水桥,合起来是金碧辉煌的意思,曲阜距离北京千里之遥,为何专门来这里建一道桥与北京皇家联系在一起那?古代皇帝是管人的,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禁锢人思想的,一荣俱荣。

大家看桥两边会发现有桥无水,为什么那?康熙年间,当地知县曾经给皇帝上了一首奏折,说曲阜有桥无水,希望可以引水入曲,疏通圣脉,皇帝批准奏折,后来实地考察,曲阜地势低洼,雨季容易雨水倒灌,为了圣地安全,自始至终未动工。

弘道门:建于明洪武十年,是明代孔庙的大门,雍正年间重修,现在三个字是乾隆手书,孔庙第三道大门,“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赞颂孔子发扬光大了古代的正统思想,孔子是弘扬的什么道那?弘的尧舜汤禹,文武周公之道。也是说人可以把这些好的传统给传扬出去,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正门,明朝重修,乾隆题字(明白什么叫千金一字了把)“大中”是赞扬孔子“中庸之道”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够独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也就是指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要不偏不倚、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服从礼制。放在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就是毛主席说的:往左了就是激进,往右了就是保守。

同文门:中国的宫殿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常有小的屏障,以示庄严。同文门周无墙垣,子然独立在奎文阁之前,就担当着屏障的角色,为奎文阁做遮掩。“同文”二字出子思的《中庸》:“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意为统一语言、文化、思想,即整个人类思想统一到孔子的思想上来。

奎文阁孔庙主体建筑之一,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年),原名藏书楼,金代重修时改名“奎文阁”。“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首,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中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所以我们讲的高中状元也叫夺魁,但魁非奎,因为孔子不信鬼神,敬巫神而远之。后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庙建奎文阁。奎文阁高23.35米,东西阔30.10米,南北深17.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坚固异常,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摇撼。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与宁波的天一阁同属同规格的国家级藏书楼。相传乾隆赐给孔家一套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当时放在了二楼,后被孔德成带到了台湾。年国家拨款万元,进行了落架大修,于年修茸一新,完全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奎文阁内原有藏书均移入孔府档案馆保存。现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陈列。

奎文阁前两侧,是四座明代御碑。这些驮碑的动物,人们习惯叫“龟驮碑”,实际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话传说中龙的儿子。“龙生九子不成龙”,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但是他的面子非常大,只有皇帝立的碑才肯驼,厚德载物。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驮御碑。

大家从前面往上面看,这块碑叫名成化碑,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立的。这块碑也叫双绝碑,哪双绝那?一是碑文字体为楷书,端正大方,结构严谨,为历代以来楷书临摹之范本。二是碑文内容,是历代以来对孔子推崇评价最高的一块碑。怎样评价:“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不然,则异端横起,邪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天下万物又岂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戚系焉,国家之治乱关焉,有天下者,诚不可一日无孔子之道也。”,把孔子思想比作吃饭穿衣一样,一天都离不开。有了孔子之道,则有了天下;无孔子之道,则失天下,他把孔子之道与国家的安定、百姓的安康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对孔子思想最为推崇的一块碑。

大家现在跟我来到了背面,往上看,会发现这块碑被砸断过,谁砸的那?历史上,对孔子批判毁坏的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真正的不是坑杀儒生,是坑杀那些披着儒学外衣的方士,到了淄博再讲方士),第二次就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林是指林彪,那孔是指谁那?是批判当时的军中政界大儒,周总理。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头头谭厚兰带着几百人浩浩荡荡的来砸碑,为什么师范学院来砸那?因为当时的问个委员会认为,要用这些明日之师,推翻你这个所谓的至圣先师。

这块碑比较大,没办法砸,怎么办那?她调来一辆50拖拉机,在碑上套上绳子拉断的。后来拨乱反正的时候谭厚兰锒铛入狱,一辈子没有嫁人。那我们这些碑刻是怎么保存下来的那?曲阜叫做无孔不成村,无孔不成席,孔家的势力在当地特别大,虽然当时他们不敢公然反抗政府,被批斗最厉害的时候甚至都有人改名换姓,但是他们却把老祖宗的东西都偷偷的保存了起来,红卫兵白天砸碑,他们晚上偷偷的藏碑,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碑刻,需要感谢下孔子的后人。另外还需要感谢另外一个人,谁那?康生!康生原名张宗可,山东青岛人,他文学造诣很高,当时社会上疯传国内书法两大家,南郭北康,康生听到后,说了句?郭沫若那个字也叫书法?我用脚指头夹着毛笔写的字也比他的好看,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负,当时红卫兵一来砸碑,我们曲阜市文物局连夜就拍了一封电报到了北京,这封电报谁能看到那?北京文革委员会!康生知道这个消息后,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连夜偷偷的把电报送到了周总理面前,周总理立即批示,命令谭厚兰带着学生返京,避免了曲阜其他文物被毁坏。

后面的这块碑叫做明洪武碑,洪武是谁的年号大家知道吗?是朱元璋的,同样是皇帝立的碑刻,其他都被砸了,为什么这块没有被砸那?大家看碑的正中间,看没看到一个红色的字,这个字叫留,什么意思那?留下来,这是曲阜市文物局知道红卫兵来砸碑之后连夜写上的字,为什么这块碑要留下来那?因为朱元璋在这块碑中写了这句话:朕奋起布衣,训将练兵,以安民为念。加之小名叫朱重八,要过饭,当过和尚中过地,放在现在叫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东西不能砸,就保留了下来。

十三碑亭过奎文阁是十三碑亭院。十三碑亭是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亭内共保存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55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现在我们来到了龙凤柏,合起来叫做龙凤呈祥,为什么叫龙凤柏那。相传乾隆一共六次下江南,八次来曲阜,最后一次来的时候,由于年事已高,走不动路,倚靠在这个树上休息了一下,从此之后这棵树就沾染了龙气,树皮弯弯曲曲特别像龙鳞,有龙必须要有凤,风树的顶端长的特别像凤冠,合起来龙凤呈祥。

其中最大的一块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年)所立,碑重约35吨,加上驮碑赑屭共重约65吨。这块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实在令人惊叹。怎样运输的那?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叫五百头牛拉大车:当时为了运输这块碑,先把原石通过京杭大运河拉到我们济宁,然后从济宁到达曲阜,隔地挖井,洒水成冰,用了五百头牛,六百个车夫,经十五个日夜拉到了曲阜,俗称划旱船,以示对孔子的尊重。这么大的一个碑刻,是怎样竖立起来的那?中国传统的堆土法。

大家看一下康熙御碑亭的上方,发现大成门的角插在了康熙御碑亭的两角中间,这叫什么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钩心斗角,后来演变成了勾心斗角,为什么会有这种格局那?这里叫十三碑亭院,各个皇帝都来参拜孔子,留下了太多碑刻,这么小的地方,把所有皇帝的碑刻全部放上,难为了当时的工匠,碑亭盖矮了皇帝不高兴,高了没这么多地方了,所有聪明的匠人就从空间上想办法,合理利用了空间,创造出了钩心斗角的这一建筑术语。

这个是斗角

此院东南西南还各有一片丛林似的碑碣,真草隶篆,风格各异,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另有几座石碑从侧面记载元末红巾军、明末刘六、刘七以及徐鸿儒等农民起义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农民革命史珍贵的历史资料。十三碑亭院北,五门并列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为奉祀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三门并立,大成门居中,两边掖门为金声门和玉振门。

现在我们来到了孔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因形形似“戟”,故又称戟门。“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平日均以两腋出入。大成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左右各五十四颗,因为九是阳数之极,九的倍数一百零八更是礼制中的最高者,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大成门的门槛甚高,意在进大成门谒圣庙者自然小心举措、端正举止,符合圣庙谨严的气氛。其建筑的式样一般为:两边有对称的耳房,正中开门,中轴线贯穿其中。

在大成门前后各有两个龙柱,加上大成殿前面的十个龙柱,一共十四个。龙柱原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灾后重刻。14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这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北京故宫也没有这种龙柱,相传乾隆八次来曲阜祭祀孔子,石柱均用红菱包裹(皇帝看龙柱,中间隔层布),一次都没有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嫉妒而怪罪。相传有一次乾隆来的时候,突然刮起来一阵邪风,漏出了龙柱的一段,皇帝问里面包裹的是什么,这时候有个比较聪明的大臣忙回:不忙尊敬的陛下您,里面包裹的是龙,为什么把他包裹起来那?您是真龙天子,两龙相见,必有一伤,我们只得把他包裹起来。

先师手植桧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是“先师手植桧”,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它不仅与孔氏家庭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而且还同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为此赞道:“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为什么要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那?不得不说这棵树非常有意思:相传孔子手植桧原有三棵,如果都活着距今有多年了,后枯死两棵,唯有此桧生生死死,几经荣枯,在元朝时,一个叫张已的人在死掉的桧树桩根部又发出的一棵幼苗移植到此,然后移植的这棵树在封建社会又死掉了三次复活,最后一次死掉是在雍正二年,复活却是在雍正十年了,所以说他活了三百年左右。而这棵树每当死掉和复活都遇到一个巧合,那就是每当桧树死掉的时候总是在国家比较衰败或者改朝换代的时候他就死了,每当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又复活了,所以封建社会讲:此树兴则国兴,此树衰则国衰!那很多客人就看到了现在树的长势,上面有一枝枯枝,充分发挥想象力(大陆客人一般讲台湾还未回归,遇到台湾客人千万不要讲)。

当年红卫兵来砸碑,一听是孔子手植桧,就想把他砸掉,曲阜市文物局赶紧出面解释:此为再生桧,是从废墟里面重新生长起来的,属于新生事物,我们共产党不就是从资本主义废墟里面成长起来的么,所以不能毁坏,桧树幸免于难。

在我们前面这个礼器大家猜猜是什么?飞龙环绕、烟云缭绕,有朋友说是香炉,算回答正确,就算是香炉,也是被帝王神话了的香炉,因为我们后面的这个建筑物是杏坛,相传孔子教学的地方,孔道辅除地为坛,环植以杏树,一堂课也就是一炷香的时间。但是小万听过另外一个解释觉着也挺有道理:古代的时候凡人老百姓和皇帝贵族拜的孔子人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一般的老百姓不能拜正殿之孔子,只能远远的参拜,叫遥参。当时的大成殿正好位于现在杏坛的位置,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除地为坛,把大成殿后移,变成了现在的格局。

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孔子“设教杏坛”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天禧二年(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修杏坛时,为了排水在前面修建了许多石质龙头作为装饰,刚开始想着在旁边在做几个三角做排水系统,后来人们发现做三角不如直接在龙头上打个孔,所以这算得上是全国最早的民间使用的水龙头了。

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现在亭内保存。相传当时红卫兵来砸碑,看到了这块碑不敢砸,为什么那?根据经历过文革的老人们说当年来砸碑的人都是根正苗红的红卫兵,没上过学,不识字,砸碑的时候看了下落款“门生党怀英书”,乖乖,他们认得了一个字党,党的东西可不能砸,就幸免于难了。

亭内另一块石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块碑在历史上海市比较特殊的,他是清乾隆皇帝的手书,那很多客人就笑了,不是你说乾隆字千字一金么,有什么特别,那大家仔细看一下他写的这个:忆昔淄帷,诗书授受,与有荣焉,轶桃李柳,博后高明,亦日悠久,万世受治,杏林何有?意思是说,杏坛是当年老师在这里教授学生,孔子的思想是千百年来治世经典思想,我今天来到了杏坛,可是杏坛在哪儿呢?所以,乾隆走后,孔家后人便在杏坛周围象征性的栽了几棵杏树。全文字正方圆,没有一处连笔,为什么那?原因很简单,后面大成殿祭拜的是孔子,孔子号称:历代文臣主,千古帝王师。所以在老师面前写字工整来显示对老师的尊敬。

同样是一块碑,大家随我来后面看一下,写的就比较狂草了。“杏坛赞”:“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降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大成殿:孔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年),后毁于火。现存这座大成殿为清代雍正年间重建,面阔九间,纵深五间,即九五之制。古语说:九五阳气盛,至于天。古云:飞龙在天。高24.8米,阔45.8米,纵深24.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雄伟,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大成殿内金壁辉煌,有大型神龛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孔子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显得高贵、威严,一副君王形象,这是被历代帝王神化了的孔子。实际上孔子的真实面目应该是“布衣”文人的形象。孔子生于公元前年,仙逝于公元前年,终年73岁。对于孔子的相貌,史书上是这样介绍的:眼露精,鼻露孔、耳露廓、嘴露齿,并且孔子叫孔丘(康熙诏令天下,避孔子名讳,确定丘字书写时不写内中小竖,读音为“期”),丘就是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还是一个长人,身长1.91左右,大家想象一下孔子的样貌,就觉着非常不美观。但是我们山东有一句话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中国三教:以佛修心、以道修身、以儒治国,把儒学放到了国家的高度,所以历代的地位不断的对孔子进行加封,最后顺治皇帝加封到了孔子最高: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子塑像两侧的对联大家看一下: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和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上联鬼没有撇,因孔子不敬鬼神,敬鬼神而远之;下联师没有横,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虽然他谦虚的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无常师。但是没有人敢在孔子面前称老师。

匾额:①万世师表:康熙二十三年(年),祭祀孔子时所书写的,称赞孔子是万世人类之师,千古帝王的表率。②斯文在兹:光绪元年(年)所题,称赞这是圣人之地,是文明的发源地,全天下所有的文化都在这里。③生民未有:雍正皇帝雍正三年(年),出自于《孟子》: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意思是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宋米芾的小篆写的非常有意思: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据说像孔子这样的人每隔年就会出现一个,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毕竟丑我已经有了,就差才了。

孔子塑像两侧神龛内东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称为“四配”。再两侧是“十二哲”塑像,除宋儒朱熹外,均为孔子弟子。东侧北起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若),西侧北起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十二哲其等级较四配为低,哲,即贤哲的意思。唐开元八年(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国学祭祀孔子,定十哲配享。后来,宋、清等朝代几经更添,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固定下来为十二位。

大殿前侧是十根深浮雕,隔成九间屋子(面阔九间),深浮雕旁边的就是浅浮雕,一共八个面(八面玲珑),一面九条龙,共有七十二条龙,孔子弟子三千,成者七十二人,每一条龙代表了他一个弟子。相传孔庙所有的龙加起来一共条,旷世之作。郭沫若来曲阜市曾写过一首诗:石柱盘龙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天工开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读圣书。

大成殿前露台过去是祭孔时舞蹈奏乐的地方。现在每年9月26日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和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活动都在此举行。9.28日这一天,会摆上牛羊猪三牲,跳起八佾舞(朱元璋把祭祀孔子的舞蹈由六佾舞提高到了八佾舞)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寝殿,我国的宫殿建筑格局基本都是前宫后寝的格局,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殿内神龛木雕游龙飞凤,精美异常,龛内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孔子夫人,春秋时期宋国人,复姓亓官,19岁嫁给孔子,先孔子7年去世。关于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直到宋代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其后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

大家仔细看下寝殿和大成殿有什么不同。无匾额、无塑像、简约风格的背后处处显示了凄凉。所以很多人说,孔子思想不都是对的,也有糟粕。例如前殿有16个人跟着孔子享受祭祀,而寝殿连个塑像都没有、再例如人们所诟病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第三个例子是孔子一共有两个孩子,女儿起名叫孔无为,小名叫妮,处处显着不重视,毕竟他儿子可是叫孔鲤、字伯鱼(儿子出生时,鲁国国君鲁昭公送给孔子一条鲤鱼)。

但是来到了这里,我要告诉大家:错了。为什么那?听我细细道来:①为什么没有塑像,这个不是和孔子有关的,没有塑像的第原因是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年间寝殿遭火灾,重建时改为神主牌位。为什么改为牌位那?和孔子没有关系,和商纣王有关系,封神演义解释了原因:商纣王外出打猎,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女娲娘娘庙,一阵邪风吹过,吹开了女娲娘娘塑像前面的面纱,纣王一看心动了,提笔写下一首淫诗(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伺君王),女娲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派下了狐狸精把他给亡国了,古人以史为镜,女不塑像。②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是说给女子的,是给他最喜爱的弟子之一子贡的。子贡富可敌国,但是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孔子对他说,子贡啊,唯有女(通汝,你的意思)和小人难以相处啊,近之则不逊(不屑于和他们亲近),远之则怨(疏远他们就会在背后说你坏话),告诫子贡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③孔子女儿他还是很喜欢的,孔子把他嫁给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弟子叫公冶长,孔子评价说:公冶长,可妻也。(公冶长故事看孔子故事集锦)

圣迹殿孔庙最后一座建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建造。殿内共有幅绘画刻石,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最早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连环画。

孔庙东路为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原为孔子当年故居。

诗礼堂是纪念孔子教子学诗礼的地方。据论语.季氏记载: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里见儿子孔鲤从身边走过,问:“你学诗了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即不学习诗经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回去后认真地学习诗经。隔了一段时间,孔子又问孔鲤,“你学礼了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孔鲤又认真地学习礼记。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历来被传为美谈。

诗礼堂院内有一株唐槐和两棵银杏树,虽历经千载,仍枝叶茂密,尤其偏西那株雌银杏,至今仍硕果累累,孔府宴上一道名菜“诗礼银杏”即来源于此。

孔子故宅井位于诗礼堂后,因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所以历来被称作“圣水”。清乾隆皇帝祭祀孔时曾勺水拜师,在井西侧建“饮水拜师”的凉亭,内立“故宅井赞”碑1块,他8次来曲阜,此碑竟有他5次题字,可见其对“圣水”的崇拜了。

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汉景帝三年(公元前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孔庙就参观到这里。现在我们去参观孔府。

孔府导游词

孔府即“衍圣公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大门与孔庙仅一墙之隔。孔府共占地亩,有厅、堂、楼、房间,三路布局,九进院落,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社会贵族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美誉。

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袭封了32代,历时多年。远在这封号之前,自西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就给予孔子后代众多封赐,汉代曾封孔子后代为“奉礼君”“关内候”,魏晋南北朝又封“宗圣候、崇圣大夫”;唐朝封“文宣公”;宋代封“衍圣公”,到民国孔子77代孔德成时,改称“奉礼官”。“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在明代,不仅班列群官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等。孔子的嫡系长支大多住在孔府,一直到年孔子77代孙孔德成离开曲阜,迁至台湾。


  

孔府大门上方高悬蓝底金字“圣府”二字,由明朝权臣严嵩所写,严嵩是明朝重要权臣,把持朝政二十年之久。曾为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关于他是不是奸臣,历史还有争议,但是他人奸字不奸,他的书法还是很令人敬佩的,他写的“六必居”一直沿用至今。

门两边这幅对联是出自纪钧纪晓岚的书法: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点”,寓“富不到顶”,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章”字一竖直通“立字”,寓“文章通天”。遇到较真的客人不要乱讲,古代无点的富是富的俗字;出头的章字是章的通字。“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纪大学士也不得不高看孔府一眼了。(这个对联其实是长沙太守李东阳的对联,后来纪晓岚在对联的字上动了心眼。李东阳之女嫁到了山东曲阜孔家,女婿乃孔子六十二世孙孔文韶。孔闻韶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年)袭封衍圣公,“班超一品之阶”。李女被封为一品夫人。袭封后,东阳代衍圣公作谢恩表,并代作孔府大门联,联曰: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槐树,当地有一句话,门前种槐,升官发财。因为槐是木中之鬼,孔子不信鬼神,所以不能栽种在院内,只得在门前。

上马石下马石:相传是因为西汉末年王莽个子矮小,不易上马,于是竖立一个上马石,到了清朝,清代朝廷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有“前引”,“后从”的定例,于是清朝上马石流行了起来,下马石因语言禁忌,故同称上马石。上马石多为汉白玉或大青石质地,一石分两级踏步,第一级高约一尺三寸,第二级高约二尺一寸,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圣人之门,由长沙太守李东阳所写。(李东阳,我们会再写一个人物专栏),上边四个圆柱叫户对,下面两个石鼓叫门当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府二门,古代大户人家的小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这道门。他一共有四个功能。①它叫“恩赐重光门”,是由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在位45年)题写的,过去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时,此门才在13声炮声中徐徐启开,所以此门又称“仪门”。过去,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许建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有其殊荣。②它又叫塞(se)门,在我们这边有辟邪的说法,相传僵尸直走直到,遇到障碍物会往两边走,不继续侵害主人的安全。③他还叫垂花门,因门内前后各有四个倒垂的花蕾④他还有一个作用,挡风,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说法,叫穿堂风,北方风大比较干,挡风,所以一般在门后还有一个或者两个大缸,一是灭火,二是让风从这里经过调节湿度。 

 这个院子两侧的厅房,各挂有一个牌子,是孔府仿照国家六部而设的六厅,即管色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刻章还能成为一个部门吗?这是由于当地传统文化风俗:金石篆刻。古代孔府是各方学子比较向往的地方,来到这里,求得一门方章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孔府作为府第,大门应该是红色的,但是一路走来大家看到了,都是黑色的,为什么那?①因为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曾经写道: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衍圣公希望子孙能够记住幸福来之不易,避讳。②是在民间黑色也称为青色,也代表清水衙门之意。(金木水火土,白绿黑红黄)。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后人的地方不断的被加封,从最早的奉祀官到关内侯、崇圣侯乃至衍圣公,从虚职(刘邦)到实权(朱元璋)乃至现在。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正中太师椅上,披铺斑斓虎皮,长桌上置文房四宝、印章令箭,两旁摆满各种兵器、更鼓、云牌、龙旗、官衔木牌等等,都象征着孔府的种种特权,甚是威严。

大家看下其中这个黑乎乎的棍子是干什么的,对,虎威棒。他因为颜色发黑,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现在的俗语:giveyoucorlorseesee。每节都有榔头,长的比较像甘蔗,所以也称甘蔗棒,打你也不叫打你,给你点甜头尝尝。

旁边有很多云牌,左右对称,都是孔家的特权表现。第一个袭封衍圣公,世代享受皇帝给予孔子后人的恩泽。世袭,一般是皇帝对于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为体现皇恩浩荡,给予这个人的子孙后代的特权,但是一般都是有限制的,比如改朝换代了。但是孔家不是,从46代孔宗愿年被宋仁宗封为衍圣公开始,一直到77代孔德成年自主请愿被蒋介石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为止,他们家世袭衍圣公封号多年,曾有32代41人接受过这个封号。光绪帝赏的紫禁城骑马(敢不敢骑不知道,但是出去必须要亮出来,身份象征)等等,特别多。

现在在大家旁边的是冷板凳,千万不要坐,相传当时权臣严嵩在嘉靖四十四年(年)被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事情败露,世宗朱厚熜(嘉靖)就下了一道谕旨,罢免了严嵩的官,查抄了严嵩的家产,儿子严世蕃则被贬官发配到雷州,后被斩首西市,奸党与家人一一治罪。当时没有人愿意帮助严嵩,严嵩就来到了他孙女婿家(孔家),希望借助孔家为其说情,能让自己打个翻身仗。但是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况且他是大奸臣,孔子第六十四代嫡孙袭封衍圣公孔尚贤不愿意帮助他,因为他犯的错太大了,故拒不接见,所以严嵩在这里等了好久,后人把这个板凳叫冷板凳,也叫阁老凳。

我们坐过冷板凳的也不要后悔,因为这个板凳正常是给四品以上官员等候接见用的。


  二堂,也叫后厅,是当年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代替朝廷来考礼乐童生的地方,二堂东边为启事厅,为正四品官,负责上传下达,西边为伴官厅,为正七品,据说,过去官员赴京朝拜天子,一般只允许一主两伴,而只有“衍圣公”可以一主四伴。往里走这里有一个寿字碑,是慈禧老佛爷赐给第76衍圣公孔令怡的妈妈的,慈禧一生写的最好的就是福禄寿三个字,为什么要给孔家赐寿那?慈禧年轻的时候叫小兰儿,为咸丰之妻,但迟久未孕,孔令怡的母亲当年进京的时候给慈禧带了阿胶,后来果真怀孕了,生下了同治皇帝(只当了一年皇帝),母凭子贵,西宫就高于东宫了。后来咸丰赐给了一个福字给了东阿阿胶厂。

此寿字为天下第一寿,一笔呵成,其中可以看到四个字“大好山河”,为什么叫第一那?我们写字一般落款在哪?慈禧的落款在了最右上方,皇帝在她下方。

我们面前的这块石头是南方的太湖石。古语说:国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太湖石具有瘦皱漏透秀的特点,非常漂亮。放在这里就是提示来访的客人能够开门见山,不要拐弯抹角。


  三堂,也叫退厅,也是衍圣公私设公堂,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场所。以上三个大堂,层层叠进,很是森严,足显出孔府的圣威和显赫。东门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接待室。西边是衍圣公写奏折的小书房。大家看三堂内的四个大字:六代含饴。是那个千字一金的乾隆写的。乾隆一共六次下江南,但是他八次来曲阜,为什么他来这么多次那?在曲阜地界上,有一种乾隆嫁女的说法,相传乾隆有个姑娘长的特别漂亮,但是有个缺点,脸上有个痦子,相传这个痦子小可克家、大可克国,必须找到东南方最最大富大贵的人家嫁过去,消灾避难,福压百货。东南方位最最大富大贵的人家肯定是孔家。但是皇太极留下主训:满汉不能通婚。这时候乾隆的三品大臣于敏中提议可以过继到汉族大臣家里,于是乾隆把闺女过继给了于敏中,嫁给了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公主嫁到孔府后,不善理家,乾隆来到孔家之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正值看到孔家上至孔子71代孔昭焕高祖母黄氏到现在一共六代同堂,于是赐字六代含饴,希望他们六代同堂,和和美美。乾隆嫁女这个纯属子虚乌有,当个乐呵讲解下可以,遇到较真的,千万别瞎白活,包括孔林里面于氏牌坊里面“德”少一横,千万不要瞎讲,古代的那个德没有这一横也对,并且古代写没有一横的那个德比较多,例如全聚德、南京朝天宫的德配天地,都没那一横。旁边这个像搓衣板的地方是体罚下人的场所。现在男人噩耗的发端。


  三堂过后,我们进入“内宅”,在过去,内宅绝对不许擅入,有皇帝赐给的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由十几人轮流把守,有不遵令入内者,“打死勿论”。

内宅门西边这个水槽叫石流,过去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进石流,淌入内宅。孔家不信鬼神,信风水,在家里挖井取水怕破坏自家风水,加之怕有投毒事件,所以水都是由水夫送过来,在我们孔林前面有个林前村,那个村子里的人全部是为孔家服务的仆人。


  

内宅门的内壁上画着一个形似麒麟的动物,叫“贪”,是传说中的贪婪之兽,生的是龙头,麒麟身、狮尾、牛蹄。能吞下金银财宝,你看它连八仙的宝物都吃掉了,还要去吃太阳,结果被太阳所融化,掉入海里淹死了,以此告诫人们不要贪婪。(俗语:人心不吃蛇吞象,贪心不足吃太阳)据说当年“衍圣公”出门时,都要驻足观看此画,并有人喊“过贪门”,以戒要清正廉洁,不要贪脏枉法。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官员和“公仆”们,是不是也有借鉴和启发呢?

孔家特别信风水,例如我们前面看到的石鼓,大家猜猜是做什么的?是孔家搭戏台唱戏的地方,孔家怕破坏了自家风水,所以不栽木桩。大家知道津浦铁路把,当初是要经过曲阜的,但是由于孔家太过执着,怕惊扰了孔林里的圣人,所以被迫先绕道兖州,再绕道邹城,饶了二十多公里,大家能相信孔家的影响力把。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前上房,有正厅7间,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朋友的地方,当年孔府戏班在此演戏,东侧间有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圣旨原件,中间是件满汉全席餐具,菜多达道,可想孔府菜之丰盛。西里间,为衍圣公签阅文件之处。

正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寿”字,慈禧老佛爷亲自书写,桌子上有三样东西,正中间的是一直坏掉的钟表,即是死钟(始终),东门是一个花瓶,西面是一个铜镜,合起来的吉祥寓意就是始终平静。

我们现在走过的这个小巷子是一人巷,为什么这么窄那?一是防盗,二是考验仆人。


  现在来到的是前堂楼,它是七间二层楼阁,富丽堂皇,室内陈设布置,全为当年原貌,内有珍奇书画墨宝、古玩衣冠,这是第76代衍圣公和他四个夫人生活起居的地方。

孔令怡一共娶了四个夫人,前妻孙氏,没有子嗣,后病死。纳妾丰氏,也同样没有生育,续娶了北京一个富商的女儿陶氏,据记载,陶氏长相与慈禧太后非常相像,但是孔令怡不怎么喜欢她,只是秉承主制,依然是他的一品诰命夫人。生了一个儿子,三岁夭折了,之后再也没有生育。当年陶氏嫁过来的时候,带过来一个丫鬟,叫王宝翠。相传倾国倾城,异常漂亮,陶氏的两个哥哥为了王宝翠大打出手,无奈陶氏把她带了过来。因为陶氏不能生育,所以后来孔令怡又续了一个侧室,就是这个王宝翠。王宝翠还是比较厉害的,一连给生了俩姑娘。年11月8日,孔病逝于北京圣公府。病逝前给当时的徐世昌还有遜帝溥仪各奏折一道:幸几年侧室王氏怀孕,现已五月有余,倘可生男,自当嗣为衍圣公,以符定例;如若生女,在当由族众共同酌议相当承继之人以重宗祀。政府相当重视,派军队把整个孔府围了起来,孔家的宗族长老也在孔府外等候,孟颜曾三圣家里备份比较高的女眷也来到了孔府监产,孔府的重光门也给打开了,一系列的举措全部准备妥当,孔德成就来到了人世间。17天以后,陶氏从喜悦中返过神来,封建社会,母以子贵,于是怕王宝翠地位告诉她,派一个心腹叫孔心泉下了一副药,就把王宝翠给害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开心开心就好,王宝翠其实正史记载是死于产后风寒,遇到严谨的客人,你懂得。

这个院子是后堂楼,这颗石榴树是当年孔德成出生的时候陶氏栽的,取子孙满堂的意思,距今快一百年了。后堂楼各有配楼三间,后堂楼是孔德成先生当年结婚的地方(孔德成年正月初四生,孙琪芳是清咸丰状元孙家鼎的孙女,孙家鼎曾经担任过工部、吏部、礼部尚书,是当年皇帝的老师,她俩算是门当户对),堂中陈列着当年结婚的用品和名人赠送的礼品和题字。孔德成年12.16日结婚时,正值西安事变期间,本来蒋介石先生要亲自参加婚礼,但遭到抗日将领张学良、杨虎成的兵谏,自然,他也就不能参加这最后一代衍圣公的隆重婚礼了。(民国时期,孔德成主动要求民族政府撤销衍圣公称号,改为孔子祭祀官)人没到,礼物到了,东侧中间的中式沙发和梅兰芳轴画都是蒋先生送的,并送银元筹备婚礼,那个西式沙发是马歇尔送的。

孔德成婚后,随国民政府辗转于重庆南京之间,年从南京跟着蒋先生迁居台湾,自此一直到年10月28日上午去世,再也没踏上大陆一步,享年88岁高龄。末代衍圣公退出了历史舞台。(PS:台湾教师节是孔子诞辰)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府的后五间,特别安静,常被当作书房使用,旁边是一棵我们山东的大枣树。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府后花园,它建于明弘治16年(公元年),由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孙衍圣公孔闻韶的亲家李东阳设计监工建造的,到了明嘉靖年间,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当朝权臣严嵩又助修建,严嵩的孙女嫁给了孔子64代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到了清代,乾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72代衍圣公孔宪培,又为修建孔府花园大动土木,经过前后三次大修,花园成了现在的规模,面积比北京故宫的花园还要大些。这里面有各种奇花异草,古树如五柏抱槐,奇异的如照壁上的这幅画:度以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画中的路始终朝向你自己,此画无落款,有很多争议,相传是孔家的油漆工所绘。

现在我们孔府游览结束,大家跟着我到下一个场所,孔林里面参观游览。

孔林导游词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看了祭祀孔子的庙宇,看了孔子后代居住的府第孔府,下边我们参观埋葬孔子以及孔子后代的基地孔林。

孔林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多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过去墓地的“风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绪三十年(年),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

万古长春坊:清雍正十年七月,寓意孔子思想万古长春之意。文革破四旧时期破坏。所以大家如果仔细观看万古长春的话,春字的左半边是老碑,其他的都是后补的。好多客人说这边好多柏树啊,为什么种柏树呢?①柏通碑,饱含着后人对先民的哀思之情,②古代先民认为,肉身已死、精神永存,而柏树四季常青,代表了精神永存。③柏树寿命长,代表了子孙绵延不绝的美好寓意。④柏树是个耐热耐寒的植物,适合种植。

我们走的这个路那叫神道,两边就是小万给大家讲的林前村,这个村子里住的全是给孔家服务的仆人,如送水户、锅炉户、牛户、羊户、猎户、菜户等等,后来孔家衰败,孔德成远走他乡,这些人就都各谋生路了。

孔林大门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进入景区之后,我们看一下景区车览示意图,整个孔林是明清格局,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14.5华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延时最久、埋葬人数最多的家族墓地。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历史。

全部走下来一圈我们一天也不够,所以我们选择车览孔林吧。

进入孔林大门是一条长约1华里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门楼叫“观楼”,俗称“二林门”。此门原是古鲁国城北门。大门到二门这一段,是孔林前突出的部分,类似古代城市建筑的月城。在这一华里的甬道两侧,种植了很多柏树,左边是72棵,孔子弟子三千,成者七十二人;右边是73棵,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所以我们当地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小鬼不叫自己去。

孔林是孔家的私人墓地,所以外姓是不允许埋葬这里的,那孔家的人都可以埋在里面吗?在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叫做五孔不入,就是五种姓孔的人不能埋葬在孔林里面:①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不能埋葬在孔林里面,但是娶进门的媳妇可以②过继的异性孩子不可以,改姓孔的,包括皇帝赐姓孔的也不行③犯过王法④夭折的或者得过重大疾病的⑤孔家信儒教,所以姓孔的信奉佛道两教的。

但是什么都有例外,这个人叫庄陔(gai)兰。年的时候,64岁的庄陔兰来到了曲阜,担任孔德懋和孔德成的老师。他做老师很有原则:①不要酬金,只需要衣食住行费用②自己不辞,孔家不能辞③自己要辞,孔家不能阻止。最后,庄陔兰病危也未辞职,年去世的时候埋入了孔林。成为了孔林里面唯一的“外姓人”。

陵林墓坟区别:

《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因此古代皇帝死后叫驾崩),诸侯死叫“毙”,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后来,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与庶人称死。”既然古时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的叫法,那么他们死后的归身之所自然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陵在我国,帝王死后的葬身之地称为“陵”,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东陵。封建王权不断加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死后的葬身之地不仅占地广阔,而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便称为“陵”。依规定,皇帝的陵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的皇帝陵总是超过了这个高度。至于老百姓,其死后的葬身之所不但要称为“坟”,其规格还要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违法,要受处罚。其他大臣们的埋葬地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林,较陵次一等,一般用于埋葬一些有社会威望的大人物。这类人物生前贡献和功绩卓著,死后,对其葬身之地,人们想尊称为“陵”,但又不能乱了规矩,只好使用谐音,称为“林”。比如“孔林”是孔子的葬身之地;“袁林”是袁世凯的葬身之地;“元帅林”是张作霖的葬身之所。一般地,林的面积仅次于陵。


  墓,有不少这样的人物,生前很有影响和贡献,其死后的安身之地规制较高,叫作“墓”。如长沙马王堆大墓、杜甫墓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安阳发现的曹操墓。曹操虽权倾一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生前毕竟没有称帝,所以,不能叫“曹操陵”,而只能称“曹操墓”。


  坟,老百姓死后的葬身之地,只能叫作“坟”。在辞海上,“坟”的释义为: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墓,~地,~冢,~茔(坟地,坟墓)。


  还有一个就是冢。冢是比较高大的坟,即“冢”比平常的坟要高要大。能建高大坟墓之人,身份地位当然也是比较高的。凡是有官职的人死后,埋葬他们的地方都可以叫冢,王侯将相的墓也可以称冢。有些人生前贡献比较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死后却没有留下肉身,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他生前的衣物以及一些用品埋葬到冢里面,即衣冠冢。


  在古代,若按尊卑排列,应该是陵、林、墓、坟,冢则有大有小,介于林和坟之间。


  人死后的葬身之地,名称不同,规制也不同。可见,在封建社会,人生而不平等,死亦不平等。

我们坐小车游览的话,第一座墓碑为孔令怡墓。

孔令怡墓:和他四个夫人合葬墓,墓前石碑一通,供案一个,香炉一个,祭奠池一个,火池一个。今年,其女孔德懋又在孔令怡墓前,按照衍圣公的埋葬规格,立起了石仪。顺序依次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翁仲。

乾隆为他的书法老师,孔子第七十代孙孔广啟所立的牌坊,乾隆亲笔所提,寓意他老师的教诲念念不忘。


  孔尚任墓位于孔林东北隅,墓碑上书“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即是孔尚任墓。孔尚任(--年),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我国清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是《桃花扇》。他出生书香门弟,因屡试不第,中年隐居曲阜石门山。康熙二十三年(年),康熙皇帝来曲阜祭孔时,他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给皇帝讲经,深得褒奖,破格提升为国子监博士。赴京任职期间曾到淮杨一带治河,通过吊古迹,访隐士,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灭经过有了深切的感受。回京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年,昆曲名剧《桃花扇》传奇脱稿。王公显贵争相传抄,以至洛阳纸贵,戏班竞相演唱,一时轰动京城。该剧以名士候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次年孔尚任却被罢官回乡,死后葬于此。他一生著述甚丰,另有诗文《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文集》等。

于氏坊位于孔林北侧,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于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儿,那么为什么改姓于又嫁到孔府的呢?这里还有段小故事。据说乾隆的女儿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将她嫁给东南方大富大贵的人家。朝里大臣们议论,天下只有孔圣人的后代最有福。但是当时是满族统治,按规定满汉不能通婚。于是有人给皇帝出主意将女儿认汉族大臣、户部尚书于敏忠为义父,这样以于家的名义嫁到孔府(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尊重历史)。于氏死后,孔府为其立了这座“鸾音褒德”牌坊,相传于氏小姐只生过两个闺女,还都夭折了,所以孔家人认为她没有生育男孩,德少一横。(切勿瞎讲,以前的德就是没有横)

洙水桥孔林二门内有一条东西横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圣脉”攸关,故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并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古洙水早已湮没。河上有桥三座,左右皆为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桥”。明嘉靖二年六十二代孙孔文韶立,清朝雍正年间,本地知县上奏皇帝,请求拨款重修,于是派两钦差去监工,后来他们来到这里认为牌坊保存很好,不需要重修,后来皇帝来祭孔,来不及重修了,为了保命,找了两个工匠去改字,工匠怕欺君是死罪,没有全改,只改了前面没有改后面。

相传孔林第一个入土为安的是孔鲤,当年孔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选墓地,当选在这里的时候,孔子很多弟子说:这里背山不靠水,位置可能不是很理想,结果孔子说:不要慌不要忙,自有秦人来帮忙。果真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途径曲阜,听信术士之言,要在孔林到孔宅之间挖开一条河流,破坏孔家风水,并取名叫诛水桥,企图切断孔家的圣脉。结果正应了孔子的预言,人们认为孔子预言有水则灵,所以把言字旁的诛变成了三点水的洙。

乾隆来的时候,走到前边有些为难,问道:岚岚,这小桥听闻是为了切断孔家的圣脉而设,百姓走自然不会追究,可寡人有龙脉傍身(这里可以讲讲他和富察氏的故事),会不会对我有影响啊?!纪晓岚不亏是才子,脑洞思路一起打开,忙回乾隆的话:陛下,这座桥可非常吉利!“吉利从何而来啊”乾隆追问,纪晓岚回答:从孔古至今,孔子的思想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圣人思想的提升就有三次,第一次孟子,第二次董仲舒,第三次程怡程皓两兄弟和朱熹。况且自从董仲舒提出儒学,汉武帝确立了以儒治国之后,孔家地位不断的被加封,所以这桥往上走叫步步高升。这座桥最早修建于秦始皇时期,孔圣人到秦始皇时期他的第八代都是一代一个男孩,正是有了这座桥之后,到了第九代开始开枝散叶,生了三个儿子(孔腾、孔树、孔鲋),这正是所谓的往下走子孙满堂。所以这座桥正所谓是人才两旺之地,风水绝佳之所。乾隆一听,龙颜大悦,道:我们走走。

挡墓门,三门对开的一道门,起到了障景手法,使得后面的建筑更加威严和神秘。也更能显示墓主人的尊贵。三门:文东武西,皇帝走中间。后人有云:先皇后主随风去,唯留此门待明天。今天我们可以从中间走过去,享受一下帝王般的待遇。

甬道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甪端、翁仲。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门”的标志(正讲),演绎:在秦始皇时期,修建了很多直道,在直道两侧会竖立很多诽谤木,这个诽谤木是做什么的呢?就是让老百姓提意见建议的,后来那,人死之后就把他放到了坟墓旁边,记录这个人的功过,我们看下华表的右下方,用油漆写着三个大字:孔老二。啥意思呢?批林批孔的时候,红卫兵所题,就说孔子上面有个哥哥,叫孟皮么,孔子(孔仲尼,古代排行:孟仲叔季)是千年老二。

文豹形象似豹,能分善恶,腋下喷火,温顺善良。我们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讲的就是他和孔子的故事,相传他特别通灵性,孔子读书它就给孔子掌灯,孔子弹琴它就给孔子跳舞,孔子写字它就研墨,深得孔子喜爱。

角端,犀角、狮身、龙脊、熊爪、鱼鳞、牛尾,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摸摸甪端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甪端腚,一辈子不长病,摸摸甪端牙,金银财宝往家爬。其实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

翁仲,姓阮,名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秦始皇特别喜欢他,死后铸铜像立在咸阳宫外,用以震慑匈奴,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清代的翁仲和明代之前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衣服上的补子,清代的多以文官的飞鸟、武将的老虎豹子等,所以我们一般开玩笑,整个清代的官员都是一群禽兽。(慎用)但是我们看到的他们的补子还是明朝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满人入关之初,提出了易服剃发,招到了激烈的反正,所以汉人大臣提出了“十从十不从”(具体查询下,特别有意思),其中有一个阳从阴不从,所以翁仲保留了明代的服饰。

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解放战争时,相传济南战役之前即在此开过会议。新中国成立后, 战争前期,朱德在此开过会议。

穿过享殿之后,大家就看到了子贡的子贡手植楷。孔子其实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不过传闻颜回和孔子登山,下山头发全白,29岁就去世了,孔子非常悲痛,所以到了孔子晚年的时候,经常说:谁能继承我的遗志呢,没有人啊,没有人啊。

当时子贡正在做跨国贸易(和北方匈奴(匈奴称呼其实不准确,慎用,当时不叫匈奴)做牛羊马,和南方的富商做珠宝生意,传闻富可敌国),所以孔子死的时候他不在身边,孔子临死前不断的说:赐!迩来何迟也。所以知道师父孔子去世之后,子贡非常悲痛,拿着当时就近找到的楷树木头(哭丧棒,当地风俗,人死之后,子女会拿一个几十公分长的木棍做哭丧棒来使用,用以悲痛不能支撑身体时著拄着地,个人观点勿喷)来到了孔子墓前,守墓六年。

旁边有一凉亭,上面有一个子贡手植楷图,相传这块碑刻俗称流泪碑,啥意思呢,在阴天下雨的时候,会从石碑上面流下来水珠,相传是子贡思念老师而流下来的眼泪,专门上过央视栏目:走近科学。

那石头为什么会流泪?这块石头有三大特点:①其色如蟹,有血多黄色斑点②其质如铁,石质坚硬,砸过后,拼凑起来依然严丝合缝③其细如玉,石头本身密度高,对热的传导能力强,下雨时,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一起形成水珠,特别光滑,所以水珠便一串串流下来了。

前面第一个坟墓就是孔子孙子的墓:沂国述圣公孔伋墓,字子思,传闻他长困于宋,作《中庸》(还有一种说法是《大学》)

再往前的墓地是孔子的儿子墓:泗水侯孔鲤墓,关于孔鲤的记载不是很多,最多的就是一个孔鲤过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和孔鲤一句名言:你父不如我父,你子不如我子。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但因系“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年)黄养正书。孔子于公元前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到元武帝于大德十一年(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演绎):康熙来的时候,相传看到孔子墓碑上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站而不拜,中途去驻跸亭休息。大臣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孔尚任说:皇帝和圣人不能二王对拜,皇上是来拜老师的,不是来拜王的,命人用红布把文宣王三字盖住,写上了先师两字。皇帝就顺利拜了老师,因此非常开心,说:孔林日久失修,面积较小。其他人都没明白什么意思,孔尚任高呼:谢主隆恩。啥意思那?面积小就需要扩大,孔林一次性扩大来了现在亩的规格,日久失修就是需要拨款修缮。皇帝特别喜欢孔尚任,就把他带到了京城,后来都知道他写了《桃花扇》,以莫须有的罪名贬官,郁郁而终,因为他对孔家的贡献比较大,所以他的儿子晚上偷偷把他埋进了孔林。为什么要偷偷呢?因为五孔不入里面有一个,就是犯了王法的不能埋,但是他贡献实在太大了,所以孔家人都默许了这件事情。但是墓碑上没有写他的名字。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


  子贡庐墓处孔子墓西三间房屋为子贡庐墓处。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最后,送大家一个孔子墓演绎:相传孔子死之前让其弟子给他作49个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听信术士之言,要断其圣脉,挖其坟。当时挖坟人挖到第48个的时候,挖出来一块碑,上书:秦朝一小儿,自称始皇帝;乱我坟埛占我床,走到沙丘一准亡。说孔子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

趵突泉导游词

观澜知源:趵突胜境,观澜知源分别是武中奇蒋维崧题写的。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看水要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例如我们观泉水看形态,有上升泉下降泉平流泉和对流泉,看他气势磅礴的状态,找到他的源头,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赵孟頫说过“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欢情”现在大家就跟我走进济南城西的趵突泉,看一看我们的泺水之源—趵突泉。

东门:年开辟为公园时修建的,趵突泉三字为郭沫若老先生题写,白墙灰瓦出檐卷山,传统中国园林手法。

假山:石头采自于我们济南的南部山区(泰山余脉),非常精美,被称为“北太湖石”。石头在我们山东意义重大,尤其泰山之石,泰山石敢当的说法具有辟邪保平安之意,相传小鬼只走直到,不走邪道,遇到障碍物就往旁边走,不继续侵害里面主人的安全,但这个假山在园林手法里面叫障景手法,就是遮挡住里面的景色不让外面的人所看到,放在现在非常直白的话说就是必须花钱买门票才能进来。

晴雨溪:为什么叫晴雨溪那?大家请看,在晴天的时候,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就像下雨的时候雨滴落在水面上的感觉,这是为什么那?因为我们济南叫做泉城,明泉就有72处,全济南泉眼共有八百多处,这条小溪下面那就是很多小的泉眼喷出来的气泡或者水珠,形成了阵阵涟漪。

龟石:龟石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济南人,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收养的太湖石之一,太湖石大家知道把,宋代在我们山东有将,当时他们智取生辰纲截的就是这种石头还有珠宝金银。太湖石具有瘦皱漏透秀(丑)五大特点,他一共收养了十块太湖石,并把其中的四块分别命名为龙凤龟麟,大家看这块太湖石,三分相像七分想象,特别像两只乌龟对立而站。游客多喜欢在这合影,取延年益寿之意。

鸢飞鱼跃: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经)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放任于自然之乐。

漱玉泉:泉水清澈见底,从前面小断崖上流出,别有一番美感。相传李清照曾经在此梳洗打扮过,古代把女子的牙齿叫做玉,刷牙就叫漱玉了。所以明代大诗人晏璧(江西人,任山东按查司佥事,作72泉诗)就作诗一首“泉流北涧瀑飞琼,静日如闻漱玉声”。另外一种说法晋代隐士孙子荆(孙楚)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王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励其齿”

8.李清照纪念堂:原为丁宝祯祠,年改建成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年再来趵突泉题写的李清照纪念堂这几个打字,并为其作诗一首“一代此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秋是著述”,屏风上的一代词人、传颂千秋既是郭老先生题写的。(当代两个大书法家,南郭北康,康是康生,山东人,到了曲阜再讲他)。纪念堂里面的八角海棠都是李清照非常喜欢的植物。

李清照:从小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李恪非(苏轼的后四学士之一,其他三位是廖正一、李禧、董荣。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lei),母亲王室(生母为宰相王圭之女,难产死了),养母为状元王拱臣的孙女。15岁的时候写出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令词坛大振。17岁时,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题中兴颂碑后》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揭露安史之乱祸根是统治者腐败。

18岁时,与赵明诚(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门当户对)结婚,婚后生活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写出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9岁时,其父与司马光、苏轼被列为“元祐奸党”,共人,位列26位,赵明诚也受到了波及,无奈回到了青州(当时山东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济南是明朝以后才成为的中心),丈夫经常外出寻碑,两人曾经为了寻碑省吃俭用,丈夫也经常好久不回家,做了很多哀怨的作品,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醉花阴》。

1年,赵明诚任莱州太守,后于年(靖康之变)任淄州太守,发生靖康之耻,南下,劫匪趁机打劫了他们很多收藏品,作《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

46岁,年8月,赵疟疾死于安徽湖州,又值李清照生病,被当时一个文人无赖张汝舟趁病霸占,张汝舟是个泼皮无赖,屡试不第,后“妄增举数入官”,李清照告到了临安府,当时三从四德的年代,告自己的丈夫、父母、兄弟会被关进大牢两年,后同乡基崇礼出面,关押了九天。

晚年,国破家亡,写出了哀怨的《声声慢》,关于她的记载一直到73岁。

9.柳絮泉:晏璧作“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10.黄华泉:尧帝派特使来传位于舜,这个特使官称“黄华使”

11.马跑泉:南宋建炎三年(年),金兵迫临济南城下,时济南守将刘豫欲想投金,他的部下关胜,坚决反对,刘豫便设计陷害关胜,让他出城迎战金兵。当关胜走出城门后,刘豫即刻关闭城门,并在城上射箭,关胜受内外夹攻而牺牲。关胜的战马见主人被杀,怒哮愤腾,扒地出泉,这泉便被命名为“马跑泉”。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后来人们在泉旁为关胜修建了一座庙堂,叫“关王庙”,也称“关公祠”。时间一长,人们便把关胜误为“关圣”(蜀汉关羽)了。年辟建公园时将“关王庙”拆除。

12.卧牛泉:黄河北岸有一鹊山,山中有一金牛,地主趁夜欲取之,追到黄河南岸,留下了金牛山,继续追,天亮了,金牛化为一泉。人不能太贪,贪心不足蛇吞象。

13.天尺亭:济南天气预报每天都需要报道一下济南的地下水位,天尺亭上的电子图形显示了趵突泉地下水位情况和泉水的成因。四周是刻有济南新评定的72明泉的名字,最早关于72明泉的记载鉴于金代刻的《名泉碑》。现在的72明泉是从新整理的,有老72明泉中的41处。

14.尚志堂:原为尚志书院,山东巡抚丁宝桢所建,招收各府州县儒生来院讲习,兼收愿学天文、地理、算术者。丁宝桢:治鲁13年(-),任期内剿灭捻军(前期任山东按察使僧格林沁在今菏泽被杀,被追究,年升任山东巡抚,与李鸿章的淮军消灭了东捻军,后又驰援京城进攻西捻军);杀太监安德海;大力发展教育,建尚志书院、山东书局;督修河坝,把黄河水引入大清河入海;建山东机器制造局。一生廉洁奉公,死后靠幕僚筹集资金葬于济南华山南坡(与先逝的前妻合葬)宫爆鸡丁: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15.趵突泉:相传是泺水源头,泺这个字最早见于安阳殷墟的青铜器皿上,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是应用上全国只有济南用得到;最早的记载是鲁公会齐侯于泺。趵突泉三个字是山东巡抚胡攒宗题写。

古城泺水,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后因泉上建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也俗称为娥英水。趵突这两个字首先建于曾巩写的诗名为《趵突泉》(曾为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还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历城有一个砍柴郎叫鲍全,父母感染疟疾,当时正直济南当时疟疾风行,苦无良药,这时有人说南面泰山之上有一股甘泉,喝了医治百病,但是山上有猛虎野兽,且路途艰险,他不畏艰难,立马动身,路上救治了一个落难的老叟,老叟把他的拐杖相赠,到了泰山甘泉的时候,水离地面太深,够不到,就拿着拐杖打水,谁知拐杖像有了灵性一样,直接把鲍全拽到了泉水井里,见到了龙王,原来鲍全救治的那个老叟是龙王的舅舅,龙王说他拿着桶打泉水打不了多少,送给他一个白玉壶,这个壶里的泉水用之不竭,让鲍全拿着白玉壶速速回去救治乡民。回到家后,这个消息传到了县太老爷耳朵里,去抢夺这个宝物,在争抢过程中鲍全不慎把玉壶摔落到了地上,这时地上突然冒出来三股泉水,把县太老爷这些坏人全部冲跑了。后人诗云“鲍全好心天下无,龙王送给白玉壶;金琼玉液医百病,天旱不怕东海枯”

趵突泉附近对联出处:《趵突泉》张养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书趵突泉诗》赵孟頫(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赵孟頫在写的书法中是波澜声震大明湖。

16.万竹园:始建于元朝,明隆庆四年(年),宰相殷士詹归隐济南购得此园(聊斋志异中殷天宫狐嫁女),后山东督军张怀芝为袁世凯建生祠,袁当皇帝对此不感兴趣,遂改建成私人住宅。李苦禅纪念馆就是位于万竹园内。

17.白雪楼:李攀龙的读书处,这是后建的,原址在大明湖畔的百花洲上,相传内藏娇娘。

湛露泉、石湾泉、九泉:济南最早的自来水厂,韩复榘年在这里建造,后来被填埋,开辟公园的时候从新挖掘。

李清照纪念堂导游词

诗词歌赋在导游词创作或导游讲解中的运用非常普遍,但如何运用到恰到好处,从而使我们的讲解锦上添花却是一门学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李清照纪念堂的讲解词,供各位同道雅正。

导引:

济南有两大奇观:一是满城的泉池,二是词人“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幼安)。漱玉泉边这座民族风格的建筑就是李清照纪念堂。是年在原丁公祠旧址辟建而成,-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建,面积达平方米,成为全国李清照纪念堂中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的一个。整个建筑采用我国宋代建筑风格,堂阁亭台,溪水环绕,布局精巧和谐,典雅大方。

全国四处李清照纪念堂(馆):分别是章丘清照园、济南李清照纪念堂、青州李清照纪念馆、浙江金华李清照纪念堂。

游览顺序:

正门—院落—漱玉堂—静治堂(蜡像馆)—词画碑廊--有竹堂—园林小品—易安旧居塑像

正门匾额“李清照纪念堂”由郭沫若年题写。门厅中间立有一个木制屏风,屏风的正面题词是“一代词人”,背面题词是“传诵千秋”,是郭沫若对李清照及其词作的高度评价。

院落

走进纪念堂,院落里种植的芭蕉、海棠、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喜欢的植物,也多次出现在她的词句之中。(上图为芭蕉、海棠,下图为银桂)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如梦令春晚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院内西侧建有溪亭,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李清照有首传诵度很高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李清照对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生活的追忆,同时也是对家庭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

溪亭北侧花丛掩映之中有一方泉池,名曰“溪泉”,原名“洗钵泉”,曾列金代“济南七十二名泉”,传说古时一位王姓僧人常来此泉洗钵,得到佛助,成为高僧,因而得名。

东侧的半壁曲廊取名叠翠轩,镶嵌了35方由启功、欧阳中石、沈鹏、费新我等著名书法大师题写后刻制的35方书法精妙的石碑,内容全为李清照的诗词佳句。

漱玉堂:门前抱柱上的木刻楹联是郭沫若撰写的。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下联是:“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上联是对李清照故居的所在地的考证和描述,下联讲的是李清照写的词以及她为丈夫《金石录》所做的序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婉约风格。

正厅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手持书卷,眉字深锁,若有所思,雕出了旷古女词人的神韵。这尊全身像是由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人用石膏创作而成的,象征着李清照清清白白的一生。

雕塑后面的木质屏风上镌刻的是郭沫若年为李清照纪念堂创作的一首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冷清”是扣李清照《声声慢》之“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亦指其独身流亡江南的后半生。终句落在“著书”上,是庆幸中国文化薪火相传,代代传承。门厅屏风的题词就出于这首诗。

东间北墙上挂有一幅楠木板线刻“李清照三十一岁之照”,最早见于清光绪年间四印斋刻《漱玉词》,后一页有赵明诚的题字“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两侧悬挂着书法家舒同先生所题写的对联“词人称三李,宋代有两姬”。三李指李白、李煜和李清照,二姬,一说为李清照与魏夫人,另一说为李清照与朱淑真,均为宋代长于词作且成就较高之才女。

李白不但有诗仙之美誉,还被公认为我国文人中作词最早、艺术造诣很高的词人。他的《菩萨蛮》和《忆秦娥》被后人称为百代词曲之祖。李煜,作为帝王他是失败的,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有《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他的词《虞美人》是这样写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朱熹曾说:“本朝能词妇人,惟有魏夫人、李清照二人而已。”,魏夫人名叫魏玩。魏玩的丈夫叫曾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朱淑真的魅力在于作品中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小女儿的情态。但是这种情态极具个人情感色彩,自然难以受到大众读者和文人读者的普遍共鸣。如李清照这般既有女性的纤柔,又有男子的胸襟气魄,实属难得,同朝的朱淑真与清照相比,确实稍逊颜色。

“易安”出处:

接下来,请随我到易安旧居继续参观。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故居也取名易安旧居,包括李清照夫妇二人居住在青州时的卧室取名易安室,都带有易安两个字,这源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倚南山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靠在窗边观景,在景中寄托我的傲世情怀,看看自己的小房间也觉得很舒适。可见李清照夫妇二人对陶渊明式的生活十分向往。

静治堂(蜡像馆):

易安旧居分东西两个跨院,东院取名“静治堂”,取自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二人居住在莱州时宅第的名字,寓意是“静心治家”。在静治堂里主要陈列了四组蜡像,每组蜡像既相互对立又有机结合,生动地再现了李清照一生的生活场景。

第一组父母教诲(书香门第)

李清照,出身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博学多才,“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深得苏轼的器重,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居礼部员外郎。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达礼,能诗善文。李清照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双亲熏陶,加上她资质聪慧,酷爱读书,故成为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尤以词作蜚声文坛。

第二组诗坛绽秀(词坛绽秀)

李清照才华横溢,博学多能,十多岁时就小有名气。她的词受到当朝文人周邦彦、张耒、黄庭坚等人的赞誉。这一组蜡像展示的是李清照和当朝著名文人探讨诗词的场景。十五六岁时,她便写出了《如梦令春晚》、《点绛唇》等佳作。这一时期词人多写其悠闲生活,表达对美丽事物的欣赏。

第三组志同道合

封建社会的婚配讲究门当户对,要听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李清照也难逃命运的安排。年,李清照18岁,与21岁的赵明诚结婚。令人欣喜的是,二人一见钟情。赵明诚是丞相赵挺之的第三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者。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李清照十分尊重和支持丈夫,赵明诚也十分钦佩她的文学才华,二人生活上节俭,将钱多用于购置古籍字画、珍贵文物,并著有《金石录》一书。《金石录》对后世考古工作具有很大价值。由于赵明诚经常外出,因此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大多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相思之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

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四组流寓江南

公元年,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室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妇被迫南下,年丈夫赵明诚于农历8月18日卒于建康。她的生活急转直下,由比较富裕悠闲,一下受到国破家亡、夫死物失的打击,过着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宋代女子丧夫再嫁也算正常,即无子女照顾,又不能长期住在弟弟家中,李清照意识到想要生存,唯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庭才行。正在李清照孤苦无依,无路可走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叫做张汝舟的人。汝舟对李清照花言巧语,百般讨好,其实是盯上了她大量的财物。当李清照再婚嫁给张汝舟这个小白脸后,张汝舟才发现原来李清照并没有多少家产,大失所望,于是对李清照又打又骂。李清照忍无可忍,被这个小白脸骗财骗色,又发现了张汝舟贪赃枉法于是决定和他离婚。在宋朝,妇状告丈夫离婚是要判三年的刑,可是李清照依旧不怕,可见李清照还是很刚烈的。因为当时李清照的才名很高,最后翰林学士綦崇礼以及很多好友的解救,最终只关了9天便放出来了。国破家亡、夫死物失、恶语中伤一起向她袭来,李清照在篱乱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主要是悲叹身世,抒发精神上的痛苦,如《声声慢》,梁启超曾评价这首词“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然而,女词人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让敌的情况下,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那种蕴涵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流传至今的《夏日绝句》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慷慨激昂,正义凛然,以宁死不肯渡乌江的项羽来讽刺当时仓皇南逃、不敢收复失地的南宋政府。还曾在金华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堪称千古绝唱。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有关李清照的记载截止到年。但是,这为旷世女词人美轮美奂的词句和高风亮节的情操却将永世流传。今有辑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词》。

词画碑廊:

年底,在易安旧居两院连接回廊上镶嵌了16方词配画石碑,这些石碑大的长达2.4米、小的仅长0.75米。词配画石碑内容大都是李清照居住济南时期创作的诗词,大大增加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的文化内涵。

有竹堂:“有竹堂”牌匾由郑板桥敬书,原是李清照的父亲居汴京时的府邸名字,取竹子“出土有节、凌云虚心”之意。两边悬挂的楹联“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离愁”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撰写。

堂内正中悬挂着“清芬酝藉”四个大字,比喻德行高洁,宽容含蓄。卷轴为李清照的大写意画,画像两边为当代书法家进琛所撰写的对联“藕花深处旧时影,柳岸池边画里人”,将漱玉泉和李清照的词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园林小品:

西院中假山堆叠,亭阁耸立,瀑布直挂,小桥流水,奇石玲珑,松竹相映,十分雅致。

易安旧居塑像:

在此处也有一尊李清照的塑像。正面看愁是家愁,侧面看忧是国忧,整体看瘦是“人比黄花瘦”,其中滋味您又能领悟多少呢?门口匾额“易安旧居”也是大文豪郭沫若手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天天练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