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
区域概况
羊楼洞村,素有中国绿茶源头、砖茶之都的美誉。地处三国古战场赤壁精品旅游线路南郊的赤壁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国道、京珠高速傍村而过,历来为相邻湘鄂两省四县(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历史文化
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明嘉靖初,羊楼洞的制茶业已相当发达。村镇随之而兴,极盛时茶庄余家,人口近4万,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旅店铺。“洞茶”远销海外,为“中国大茶市”,誉称“小汉口”。如今的羊楼洞已不见当年的繁华,但那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石板街依然还在,街面全以青石铺设,房舍街店或青砖黑瓦,或木质竹垒。从各家各户门隙里飘出的袅袅茶气,幽幽地从街的这头萦绕到街的那头,似乎讲述着老街的悠远。在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老宅院里,窗棱上精美的木雕向我们诉说着明清时期羊楼洞人在建筑上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当地老人告诉我们,通向镇外的青石板路面上,一条寸余深的车行印迹清晰可见,那是明清时代运茶的“鸡公车”(一种独轮人力车)将石板碾出的深槽,据称是那个年代临近省份的乡镇运送茶叶和货物时碾轧而成的。那些深槽,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古村历史上茶市的繁荣和先民的勤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羊楼洞茶交易的兴盛景况。
建筑特色
羊楼洞是因街成市,旧时茶馆、酒店、药铺等商业建筑是古镇主要建筑类型。古镇现存建筑以住宅类为主,形式多为封闭的四合院式天井院。合院中轴基本对称,主要房间都围绕天井布置。石板街上住宅多为前店后宅式。沿街房间为店面,店面后面为居住部分,主要通过天井连接。建筑立面以可拆卸的木排门为主,白天店面全部开敞。
周边景点
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以砖茶和石板街称名于世的赤壁羊楼洞内,与赤壁四十八泉之一的观音泉和松峰山相毗邻,是鄂西南海内知名的一大古刹。唐下至今,圆通寺代有兴废。共和国建国之初,将军寺计有三重巍峨大殿,廊柱排列,规模宏大,庄严无比;十年文革之乱,毁之荡然无存。抗日战争时期,将军寺成为抗日秘密据点;年,彭德怀、黄赤光、郭亮于羊楼洞领导秋收起义,将湘鄂赣边区与井冈山融为一体; 战争时期,这医院,有一百多位烈士长眠于此。新建的圆通寺位于羊楼洞北山村四组,距原庙址米处,占地面积约多平方米,计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将军殿和说法堂等。圆通寺住持---心觉(亦名明照)法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上人,是中国十大高僧之一的昌明法师皈依弟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的戒弟子、中国云门宗佛源老和尚的传灯弟子、是虚云老和尚的法孙。心觉法师现任咸宁市佛协常务理事、赤壁市佛协副会长。
明清石板街
全长米,宽4-6米,现有居民户、人,暂无人居住房屋17处,住户总面积平方米。充分显示了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茶文化鉴赏及旅游观光价值。石板街两旁的房屋建筑,代表着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既有山塞风韵,又有江南水乡风情。古街两旁的一进二重、三重、四重的房屋建设别具一格,均为木制结构,中间伴有石砌天井。至今保存完好的石门柱、石门坎、条石、石鼓、石雕漏窗、雕花窗棂、雕花木门、雕花彩松屋檐及雕花床、太师椅、香案等充分展现出鄂南民居的风韵和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
子弟兵烈士墓群
赤壁市赵李桥镇羊偻洞村16组老营盘茶山,安葬着位为革命牺牲子弟兵英烈。赤壁市原名蒲圻县,根据《蒲圻志》记载:“年6月21日,驻羊楼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医院,正式接受中国人民 伤病员,至年7月共接受伤病员人,治愈余人”。
市公安局警官余法海同志通过抄写碑文整理,发现这位烈士涉及到全国24省县市,来自21个军35个师87个団。其中公安军烈士占一成,解放军烈士占三戍成, 占六成;年龄最大的有52岁,最小的只有18岁;年至年入伍的有79名,党员28名,团员9名,女兵3名。既有普通卫生员、警卫员、通讯员、宣传员、炊事员、司号员、修械员、粮秣员;又有班长、排长、连长及营团级干事、参谋;还有台湾阿美族、广西壮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战士。
图片和资料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邮件联系:sztygj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