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赤壁赋教学后记
TUhjnbcbe - 2021/6/20 17:54: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3349.html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熟记本文涉及文言文化知识。

2.了解“赋”的发展,通过本文,知晓“文赋”的特点

3.通过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群文学习培养比较鉴赏思维

4.领悟本文的优美意境和哲思之美

5.学习苏子自我对话,积极思考问题。培养豁达洒脱,坚韧平和的心态。

因为课前演讲,共上了四节课。

第一课时:“我的苏东坡”,分享彼此的苏东坡形象,训练概括能力和有逻辑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比较《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兰亭集序》情感异同

第三课时:《赤壁赋》优美灵动的行文,体会三种意境,领悟儒道释思想在此文的表现

第四课时:考点梳理,文言文化知识补充。分类阅读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哲理诗、打油诗等。介绍相关文章和读物。

阅读建议: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新传》(李一冰)、《漫画东坡》(莫砺锋)、《东坡十讲》(朱刚)、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习近平用典之苏轼

学生训练:

1.苏轼和本文的思维导图

2.字词清理

3.片段写作练习四选一

A论“穷而后工”

B赏本文水月意象

C“苏东坡”的启示

D对比鉴赏前后《赤壁赋》以及中的苏轼形象

(图片来自网络)

走进《赤壁赋》

苏东坡已经是一个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这位偶像级别的大师留下多诗词,研究东坡的文章恒河沙数,风格各异。

苏轼在变成苏东坡前,才华卓著,声名鹊起,众星捧月,踌躇满志。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情,有“致君尧舜”的鸿猷。然时乖命蹇,世事弄人,苏东坡从政40年,被贬下放33年,黄州是他的第一站,也是苏轼成为苏东坡的关键一年。

巨大的打击下,苏轼调整情绪状态,勇敢面对。开荒种地,修葺屋舍,舞文弄墨,纵情山水。

两篇《赤壁赋》应运而生,一阙《念奴娇.赤壁怀古》横空出世。东坡借眼前之风物,浇心中之块垒,解内心之执念,事后写成的文字,是对事件的记录,是情绪的再次梳理,也留下了千古名篇,供后人咂摸。

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首段中摹写的诗情画意,逍遥静谧。

秋月,澄澈明朗;清风,轻柔惬意;江水,波澜不惊。一叶扁舟,几个好友,把酒言欢,任意东西。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我最喜欢的句子,苏子在这潇洒出尘、纯净美好的画卷中有了庄子逍遥游之感,“冯虚御风”和“遗世独立”两个词语中都有折射,也能看出此阶段苏子对于道家思想的热衷。其中,“一苇以航”是佛家用词,后来被人化用为: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接触这篇文章以后,只要是乘船,我都会闭上眼睛,张开双臂,内心默念这几句。虽然没有乘一舟的清雅,也能领悟到自在美好。

此段描写骈散结合,读起来乐感很强。水月轻柔,小舟不系,人儿洒脱,读之很容易进入画面。

苏子的潇洒自在被箫声阻断。“箫”字从竹从肃,“肃”本义为“千针万孔”,转义为“风声尖锐地漫天呼啸”。“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模拟风声漫天尖锐呼啸的竹制吹奏乐器”。这种古老的民族乐器音调悲怆苍凉,极有感染力。

音乐是抽象的,苏子抓住特征,运用比喻和想象把抽象的音乐写得真切“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中,“潜蛟”和“嫠妇”两个意象和前文“香草美人”一脉相承,皆表现苏子对于仕途深情眷念,难舍难分。

苏子是行动派和乐观主义者,遇到纠结肯定要解决。主客问答是赋的一种表现形式。心情愀然是当前状态,走出情感低谷的的第一步是找到症结。

此时,水月不再是诗情画意的治愈实景,而成了冷峻理性的历史见证者,充满岁月沧桑。

赤壁之人曹操尚且会遭遇失败和消亡,遑论被贬之人?说到底,生命的短促,个体的渺小,命运的不可把握,都是痛苦的源头。说到底,求而不得,便是苦痛。回归田园的陶渊明在饮酒其四中写道“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苏子声名远播,却无法在仕途锐意进取;想获得超脱,心中块垒却难以消解。他尽管仰慕陶潜,却难以做到陶潜的这份释然和欢愉,不仅是苏子,其他文人也很难做到。他的痛和《兰亭集序》中的“痛”既有同也有异。而这“异”更有“人类全体之性质”。

我们最期待的事情是如何走出思想的困境

此时的水月已经有了道家和佛教的因子,她们具有“阴”和“柔”的特质,是世界本质的哲学性载体,也让苏子借此找到了积极思考和面对的角度。一切都是相对而言,一切是可以转化的。保持良好的心态,放下执念,“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随缘自适,山水遣怀,顺其自然,积极享受。

儒家思想也许让人积极进取,实现抱负,造福社会。而道家和佛家也许更适合屡屡碰壁之人走出思想困境。从陶潜到李白再到苏轼,都受着复杂思想的影响,也让他们留下更多思考的印记,从而影响着后人。

“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只是一种形式,唯有自己深入思考,自我说服,才能达到最后一段的境界。

叶嘉莹说《赤壁赋》是苏轼“把曲折幽微的情思,逸怀浩气与诗之要眇宜修的特质结合起来一流之作。”在前四段,处处都有体现。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首段水天相接,物我合一,洒脱无碍,美在纯净澄澈;尾段和首段比,文字更为自然洗炼,简直如脱口而出,自得陶潜的真淳。

心结已经在水月中得以解开。重新再喝一次,不会再有思美人,不会再有幽壑潜蛟。风月无边,苦海有岸。这扁舟承载是一个通透洒脱的超然者,心若“不系之舟”,才有了一番酣睡。

清代张伯行曾云:“凭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流连风月,喜造物之无私。一难一解,悠然旷然。”

自难自解,靠的是知识和智慧,还有阔大的胸襟。

六、

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在《后赤壁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聊发少年狂”的苏轼,他独自探险,登山俯穴,一个豪情万丈、无所畏惧的苏子如在眼前。然后,他仍然会在“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时“悄然而悲,肃然而恐”,悲和恐的内核都和前《赤壁赋》相似。

这说明什么,说明情绪是反复的,旷达乃修炼而成。“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陶潜),苏东坡安时处顺,勤于地方事务来消弭内心失落,去苦涩生活中挖掘乐趣,创造意义。最终,成就了文采斐然的文学家,旷达洒脱第一人,多才多艺第一人。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能在黄州写出《定风波》这样直面厄运的乐观词,一定有着复杂的心路历程。

苏东坡在老年写过这样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读出了自嘲里的辛酸和无奈,也读出了诙谐幽默。

苏东坡没有因为乐观旷达就收获幸运幸福,却因为乐观旷达俘获了几代人。

此心安处是吾乡,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有赤壁心有光,清风明月皆宝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赤壁赋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