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赤壁赋闲思
TUhjnbcbe - 2021/6/21 14:37:00

今日临帖成亲王的《赤壁赋》,写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段,陷入回忆。

(卖家秀)

(买家秀)

《赤壁赋》是我最喜品读揣摩的古文。初学在高中,年纪虽不大,但已隐隐觉得字里行间透露着包罗宇宙的胸怀。时常在闲暇反复思索。以至于舍友在谈论《腾王阁序》如何高妙时,我竟忍不住反驳:“王勃那都是辞藻功夫,怎比得上苏子?”因此这篇课文我确实是认真学了的。但始终有一句不理解,苏轼在“劝客”时,以明月和长江为喻,解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没有变化;长江奔流而去,终究未有减损。他总结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想必是全文的中心思想,但说的是啥呢。字面上看,苏子从两个视角解读世界:若把它看成不断变化的,那么天地不能定格为一瞬间;若把它看成不变的,那世界与我皆是无穷无尽,“而又何羡乎?”但我不理解,不管是“天地不能以一瞬”,还是“物与我皆无尽”,如何能消解“客”对于人生苦短的哀愁呢?这是什么逻辑呢?课堂精讲时,老师只是翻译了这句话。问同学,亦无果。许多年来,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在脑海,不得其解。互联网上似乎也没其他人关心这个问题。直到我接触王阳明、道家思想等等,才开始拨开迷雾,找到了答案。一日,听罗博士讲《道德经》,提到老子的思想: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所以人不能有执念。“客”羡慕曹操“一世之雄”,自己只是“沧海一粟”。但若以“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即变化的角度去看,曹操与“客”的境遇只是“一瞬”,都在不断变化,甚至相互转化,无需纠结于此。再日,读到王阳明“万物一体”理论,即我们的心与万物是一体的。“知昼夜即知死生”,两者互为始末,永恒往复。“客”羡慕“长江之无穷”,期望“抱明月而长终”,孰不知自己就是长江、明月,物与我皆是无穷无尽的,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哲学果然是想通的,又是殊途同归的。想到此,又对苏子的崇敬多了一分。算了,还是先练好笔下的字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赤壁赋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