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赤壁赋授课
TUhjnbcbe - 2021/6/22 15:14:00

???????????

注:

???时隔几个月后的第二课时。

???暑假夏令营提前开课时,先讲了《赤壁赋》,疏通字词,梳理文意。以为孩子们都很聪明好学敏感深思,以为就可以这么翻篇了。哪知道一真正上手,哪里都是漏洞,哪里都是短板,无论是基础还是鉴赏理解还是拓展,都似乎要从头开始。

???所以,只好一边推进新课,一边修补暑假自己砸过的坑。刚好碰上例行的“聚焦课堂?”活动,也可以当作完成了一项任务。周一,天气预报里说好的雪,虽没有如约而至,但温度再创新低,大家都瑟瑟发抖。而我第一节课就顺势完成了本学期的公开课任务——这种早早地把任务完成的感觉真好啊,立即觉得神清气爽,无事一身轻。

???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和连续,我把课前诗词欣赏推荐的环节换到了晚自习。事后发现是个巨大的损失。这个孩子为了配合我的进度,讲的是苏轼的词,用不同阶段的词句来提炼不同阶段的苏轼心理,并且融入了自己对苏轼的理解,娓娓道来,有淡淡的忧伤,也有隐约的豁达。讲得非常精彩。大家掌声非常热烈,同龄人的理解带动了他们的兴趣。所以今天又花了一个课时,对昨天没来得及深入的环节进行收尾。

???以下是昨日上课的记录,孩子们讨论后的发言都没有记录下来。可见纯粹当任务是有巨大损失的。还是要不忘初心。

?

课前自由朗读《赤壁赋》。

上课铃响。

??师:同学们好,之前,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赤壁赋》,梳理了字词、疏通了文意。刚才大家的诵读也颇有气势,颇见感情。这节课,我们在复习的基础上继续鉴赏探究。

??师:先通过几道题来做一个复习检测:

T1判断题:赋,起于战国,盛于两汉。诸子散文中有"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称为"骚赋";汉赋即"辞赋";魏晋以后出现了"骈赋";唐代为"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为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及苏轼的《赤壁赋》,均为文赋。

解析:正确(补充赋体文特点)

T2判断题:“壬戌之秋”,壬戌,是宋神宗的年号。

解析:错误(补充天干地支,年号,庙号)

T3判断题:“七月既望”,“望”,即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农历十六。此外,“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晦”,指的是农历每月三十。

解析:错。

T4判断题:“舳舻千里”,舳,指船头,舻,指船尾。舳舻,泛指首尾相连的船只。

解析:错(补充庠序之教、耄耋之年、飱饔不继)

T5释义有误的一组:

A、举酒属客?:劝请??????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B、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不绝如缕:细丝???

C、山川相缪:同缭,盘绕围绕???

冯虚御风:同凭,乘

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

洗盏更酌:改变

解析:D

T6下列“危”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正襟危坐

B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

D危如累卵

E危言危行

F人人自危

G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

解析:BC

T7以下词类活用相同的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不知东方之既白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T8句式分析有误的: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状语后置句

B、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C、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D、客有吹洞箫者?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句

T9思考题:读以下苏轼咏赤壁的相关语句,最接近其用意的选项是: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苏轼《赤壁洞穴》

?“黄州少西,山麓斗人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与范子丰书》

A、“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B、“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唐.王周《咏赤壁》)??

C、“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宋.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D、“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明.方逢时《古战场赤壁感怀》)

E、“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清.朱日浚《赤壁怀古》)

解析:E

??小结:我们从文常、重点词语、活用、句式、文意的拓展理解等方面做了复习。同学们基础知识的落实还是需要下功夫。

第二部分:鉴赏品味:

??《赤壁赋》作为苏轼的名篇,文质兼美,情理并茂,情景理三者在文中得到和谐统一,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赤壁赋》同时也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

???那么《赤壁赋》的魅力到底何在呢?如何赏析呢?回忆我们在《故都的秋》中提炼整合的散文鉴赏角度,我们可以从形式、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来赏析散文。请大家按习惯组合,任选一个角度,形成讨论小组,来品味鉴赏。

???下场指导——形式上可通过诵读来体现。内容可以做提炼式概括。手法可以依托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情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品味。

???生自由发言,师点评。(此环节没有做实录,遗憾。)

???小结:

形式:?文辞优美?整散结合??韵脚变化

内容:?景事情理

手法:?主客问答???触景生情???对比???用典(语典、事典)??化用

情感:途径一:以何传情?(写了什么内容)

???????途径二:梳理情感线索:乐悲劝喜

???????途径三:知人论世

第三部分:质疑思考:

??1、主客问答是真实存在的吗?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这种方式,展现了两种心理。

主:因缘自适随遇而安??消极隐退?逍遥山水?与世无争

客: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积极进取?嫉世愤懑?不甘妥协

???2、关于该文的主题思想,常见的说法是:文章开篇展现了一幅逍遥游乐图,苏轼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然而也有人说,该文主题思想深微隐曲,“乐观旷达”“逍遥游乐”等常见的观点属于浅读甚至误读。若对其中几处语典和事典探幽发微,便会发现主题的复杂性,甚至可以说是满篇腹诽。不同观点的碰撞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笔力确实曲折:其一,苏轼引用《短歌行》的目的何在?其二,“望美人兮天一方”句中的“美人”指谁?其三,“潜蛟”和“嫠妇”指谁?

????其一,《短歌行》其实是一曲“求贤歌”。?写作本文的苏轼此时早已诗文天下,后来(年)更是成为帝王之师,是典型的贤才,可是被朝廷君王弃用直至贬谪。文中写曹操的求贤若渴,其实是苏轼内心对赵宋君王的不满。这也是儒家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在诗文中不平则鸣的体现。曹操欲求贤而不可得,只能慷慨悲歌;周瑜得孙权知遇而建功立业。苏轼的隐喻之意很明显。

????其二,?“美人”句,《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屈原诗中的“美人”是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我遥望美人啊,天各一方。”苏轼与赵宋君王天各一方,朝野相隔,怀瑾握瑜而见弃,其中愤懑不言自明。只是他表达曲折委婉,有如“肚子里长牙”,看似平和地表达这种“怨”和这种“怒”。苏轼用意如此深微隐曲,是因为“乌台诗案”文字狱的迫害,他不禁感叹“平生文字为吾累”。作文以“快便”著称的苏轼,用典向来很不讲究,但“乌台诗案”后,苏轼的用典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朋友傅钦之遣人到黄州索求新稿,苏轼抄录《前赤壁赋》给他时,在文后题跋:“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易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其三,“潜蛟”和“嫠妇”都指苏轼自己。后人常用“潜龙”喻指贤人隐而失时不遇。“‘舞幽壑之潜蛟’其实是作者自己被贬谪后的托物寄意,它曲折地表达了贤才失时的感慨。”嫠妇”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成语“嫠不恤纬”即出于此,指孤居之妇不忧其纬织得少,而怕亡国之祸延及自身,喻忧国忘家。联系苏轼写作此文的内忧外患,可见“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二句饱含苏轼怀才见弃的愤慨和对国家内忧外患的担忧。

?3、苏轼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途多舛,生活坎坷,却既不似贾谊抑郁而终,也不效陶潜归隐田园,为什么?

???——复杂的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释: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往来。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却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与积极进取,嫉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境界的旷达:他的博学,他的儒、道、佛等的思想,使他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文章后部分苏轼借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和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对“水”“月”的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议论,得出结论:水和月是不值得我们人类羡慕的。人生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恒,不必哀叹于蜉蝣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苏轼以深刻的哲思,跳出对个体生命的思考,将个体生命置于整个宇宙思索,与万物同观,以旷达的胸怀和人生态度,感悟到“人生短暂,功业永恒”的人与自然的真谛所在。

?

第四部分:拓展探究

一、走近苏轼:

??1、文化全才苏轼:诗:苏黄(黄庭坚)??词:苏辛???散文:欧(欧阳修)苏、唐宋八大家???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学术:苏轼蜀学、程颐洛学、张载关学

??2、黄州之于苏轼:

???苏轼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身如已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生活对苏轼而言,有三个关键词:东坡:代表苏轼自耕自给的务实精神。雪堂:代表苏轼勤奋著述的思想境界。赤壁:代表苏轼超逸洒脱的文学风采。

???3、他人评价: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宋史.东坡先生传》

???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欧阳修

??不知更几百年,方有此人物。——王安石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皆废。——胡元任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清王国维

???中国古代,苏东坡这样的个体生命,可能绝无仅有。没人比他更丰富。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他生活在古代,却比现代人更现代。他生命中的核心要素,提纯了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刘小川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林语堂《苏东坡传》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苏轼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在苏轼的身上,有李白旷逸超凡的神仙气,有杜甫执着坚守的忠义气,有白居易穷达融通的从容风度,有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情怀。他在追求人格境界时并不止于老庄的虚无悲凉,他在渴望现实人生圆融完善的同时却并不止于人伦亲情,他与他的诗词文章,总是如此的丰厚、充实、平静、温和,饱含着人间深情与超越的智慧。

???苏轼将勤政爱国、

1
查看完整版本: 赤壁赋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