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必修上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TUhjnbcbe - 2021/6/28 15:58: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3196.html

赤壁赋

一、重点实词

(一)通假字: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二)一词多义

1.东

(1)顺流而东()

(2)东望武昌()

2.望

(1)七月既望()

(2)望美人兮天一方()

(3)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传》)《()

(4)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

3.下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如

(1)纵一苇之所如()

(2)如怨如慕()

(三)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下江陵()

3.顺流而东也()

4.舞幽壑之潜蛟()

5.泣孤舟之嫠妇()

6.正襟危坐()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渺沧海之一粟()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四)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________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________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______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二、重点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倚歌而和之()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

(2)凌万顷之茫然()

(3)哀吾生之须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5)苟非吾之所有()

(6)耳得之而为声()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吾与子之所共食()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于是饮酒乐甚()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渔樵于江渚之上()

(7)寄蜉蝣于天地()

(8)托遗响于悲风()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郁乎苍苍()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而又何羡乎()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三、判断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出于东山之上。()

译文:

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译文:

3.客有吹洞箫者。()

译文:

4.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

6.而今安在哉?()

译文:

7.固一世之雄也。()

译文: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译文:

四、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开创“尚意”书风,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东坡集》《东坡乐府》。

2.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3.壬戌之秋,“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

4.七月既望,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5.斗牛,斗、牛都是星宿名称。“斗”是南斗星;“牛”是指牵牛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B.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C.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美丽漂亮的人

D.苟非吾之所有苟:如果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

B.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

C.知不可乎骤得骤:快速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3.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方其破荆州吾其还也

B.挟飞仙以遨游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苟非吾之所有不知老之将至

D.目遇之而成色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4.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5.下面对《赤壁赋》一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在月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第三段作者描绘了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情、理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3题。后赤壁赋苏轼(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攀栖鹘之危巢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是岁十月之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D.今者薄暮儿已薄禄相

8.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复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

B.飞鸣而过我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曾日月之几何凌万顷之茫然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B.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C.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D.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通常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朔:一般指农历每月的初一。

B.赤壁:苏轼曾先后两次游览赤壁,并写下两篇赋,本文中的赤壁,指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C.冯夷:也作冰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文中指河伯。

D.羽衣:用羽毛编织的衣服,特指道士或神仙所穿之衣,借指道士。文中指道土或神仙所穿的衣服。

11.下列队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交代重游赤壁的时间、人物和准备情况,意境清新,人物活动写得简洁又富于情趣。

B.第三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C.最后一段借梦境写心情,借“孤鹤”来喻己,和羽化的道士往来,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D.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是苦闷的,因而借孤鹤喻己,借羽化的道士寄托“出世”之感,表现了作者想要超尘出世的心理状态。

12.翻译下面的句子。(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13.从写景的角度对《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进行比较赏析。

《赤壁赋》参考答案

一、重点实词

(一)通假字

 “冯”通“凭”

(二)一词多义

(1)a动词,向东进军b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动词,眺望,远看

(3)a动词,攻占b名词,下面

(4)a动词,往b副词,像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古今异义

(1)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二、重点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2)连词,表修饰(3)连词,表承接(4)连词,表并列

(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转折(7)连词,表修饰

2.之

(1)助词,的(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助词,的(4)代词,它(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代词,它(7)代词,它们(8)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介词,在(2)介词,从(3)介词,在(4)介词,在(5)介词,在

(6)介词,在(7)介词,在

4.乎

(1)形容词词尾(2)形容词词尾(3)形容词词尾(4)语气词,表示疑问(5)语气词,表示疑问(6)介词,在

三、特殊句式 

四、状语后置句 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明月从东山上升起。

(2)状语后置句 应为“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

(3)定语后置句 应为“有吹洞箫客”,修饰“客”的定语放到了“客”的后面

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

(4)定语后置句 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即“凌茫然之万顷”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5)被动句 “于”表被动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6)宾语前置句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安在哉”应为“在安哉”

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判断句 “……也”表判断本是一位盖世英雄。

(8)判断句 “……也”表判断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1.C.“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2.C骤:屡次。

3.C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4.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的诗。]

5.B [“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不当,这里诗人借古人已逝,表达人世的无常和悲哀。]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3)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不变的方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

(4)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显出白色(天明了)。

7.C.“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A.危,前句是“高”,后句为“正”,危坐即端坐。B.适,前句是“刚好,恰好”,后句为动词“享有”。D.薄,前句为“接近、迫近”,后句为与“厚”相对。

8.B.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地方”;A.“于”都是介词,表处所;C.“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之”都是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9.C。“畴昔之夜”是状语,强调时间,其后断,排除B;“过我”是指从我这里经过,中间不能断,排除D;“道士”是“笑”的主语,其前断,排除A.译: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0.A项,“通常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错,“望”是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11.D.“表现了作者想要超尘出世的心理状态”错,作者所谓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而又觉其虚无,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由此可见,D项阐述不全面,不准确。

12.①重点词:反,回到;听,任凭;所止,停在哪里。译:(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大江中漂流,任凭小船停在哪里就在那里休息。②重点词:适,刚好;东,从东边;玄裳缟衣,像穿着黑衣白裙;西,向西飞去。译:刚好有一只孤鹤横过江面,向东飞来,翅膀像车轮那么大,就像穿着黑衣白裙,发出尖厉的长鸣,掠过我们的小舟又向西飞去。13.《赤壁赋》写实景。字字秋色,写风月水光的安谧幽静;

《后赤壁赋》所写为虚幻之境。句句冬景,写可惊可怖的登山情景。

参考译文: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临皋。有两位客人和我同行,经过黄泥坂。这时候,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已经落光,我们的身影映在地上,我们抬头可以望见明亮的月亮。主客相顾而笑,一路行歌互相唱答。不久,我叹息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就算有酒却没有菜肴;月光皎洁,微风清爽,应该如何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一条鱼,(这条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但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到家我就跟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很久了,为了应付你随时的需要。”于是(我们)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之下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奔流不息的吼声,陡峭的崖岸高达千尺。山峦很高,月亮就显得小了,江水退落,石头就显露出来了。时间才过了没有多久,(上次游览时所见的)江河和山岭已变得再也认不出来了。我于是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高峻的山岩,拨开茂密的乱草,蹲坐在状若虎豹的山石上,跨过状如虬龙的古木,攀扶着有高巢的树,往下俯视大江。两位客人不能跟随着我(到此处)。我高声长啸,草木(被)震惊,山谷回响,风起浪涌。我也感到忧愁悲凉,肃然惊恐,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中流,听凭它漂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四周望去,觉得冷清寂静。恰好有一只孤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面飞来。(它的)翅膀像车轮一样,(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色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白色上衣,(它)戛戛地长叫着,掠过我们的小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用羽毛编织成的衣服,步履轻快地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你是谁)了!昨天夜晚,一边飞一边鸣叫着从我们的小船上空经过的,不就是您吗?”道士回头笑了笑,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看,却看不到他在哪里。

《石钟山记》知识点梳理

《种树郭橐驼转》知识点梳理

《归去来兮辞并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项脊轩志》知识点梳理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

《离骚》知识点梳理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梳理

《氓》知识点梳理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梳理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知识点梳理

《兼爱》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梳理

《过秦论》知识点梳理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梳理

《苏武传》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

部编40首古诗词情境默写

作文——逻辑严谨,思想深刻

议论文——学写申论

诗词写景鉴赏角度

议论文主体段常用方法

议论文结构——层进式

议论文结构——对照式

小说阅读——技巧类题型

小说阅读——标题类题型

小说阅读——人物类题型

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

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

河畔清风

1
查看完整版本: 必修上赤壁赋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