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真实的草船借箭
TUhjnbcbe - 2021/7/17 15:01:00
白癜风的药物治疗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929171.html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是发生在《三国演义》里面所说的赤壁之战之地而是在东关,这一点大家可能都知道,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借箭”之人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而且这箭是真的借来的吗?庆泽华先生对此做了专门的研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草船借箭”史实。在中国,草船借箭的故事可谓耳熟能详,不但成年人能够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连小孩子都能背出全篇内容,而不是略知一二。这一切归功于罗贯中撰写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一脍炙人口的故事曾经被编为小学课本,几代人深受教育。后来影视剧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更是铺天盖地,由此可见,影响之广,范围之大。说到草船借箭,大家很自然就联想到千古奇人诸葛亮。罗贯中的生花妙笔,不!神来之笔,把一代军师的智谋刻画得出神入化,发挥到了极致。令世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对诸葛亮叹为观止,顶礼膜拜。然而杜撰的《三国演义》是小说,终归不能代表历史。在真正史实面前只能是漏洞百出,不堪一击的。草船借箭更是如此。大量的史籍记载表明:草船借箭的主角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而是东吴统帅孙权。战场被罗贯中在小说中移到江边,事件被罗贯中挪动到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实际上是在安徽省含山县东关的裕溪河(古称濡须水)上发生的。并且不是赤壁之战当年(公元年),而是五年以后。更不是什么精心策划有准备的用草船去借箭,而是被曹军发现后陷入险境的孙权,为了保命而采取的无奈之举。真实历史是这样的,建安十八年(公元年)正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在濡须口与孙权交战。曹操首次失利,孙权屡次挑战,曹军坚守营垒不出。一天深夜,薄雾笼罩,孙权乘坐战船窥看曹军营寨。不料被发现。曹操看见孙权军伍整肃,认为是有备而来,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命令士兵万箭齐发。孙权的战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身一侧受箭,船体发生倾斜,眼看就要下沉。孙权急中生智,命令调转船头,让船身另一侧面对曹营。过了一会儿,船体平稳后,才指挥军士平安无事回到营寨。孙权沉着冷静,遇事不慌,情急智生,捡回来一条命。曹操生性多疑,以后孙权再来巡视,也不敢随便放箭了。濡须口的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据清乾隆《含山县志》:“濡须坞,县西南七十里,一名偃月城,汉建安十六年()年权筑防曹操。”《方舆胜览》记载:“濡须口谓之东关。三国濡须山曰东关,七宝山曰西关。两山对峙。由诸葛恪(吴臣诸葛瑾长子)建造。北控巢湖,南扼长江,为吴魏之间要冲。”偃月城过后,应该是建安十七年九月,孙权在吕蒙的建议下,在濡须山上建城立关的。巢湖一带梅雨季节就要来到,孙权写信劝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年长的曹操深感对手孙权的不凡,联想起刘表的儿子刘琮和刘琦软弱无能,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中谋),刘景升(刘表字景升)父子若豚(猪)犬耳!”曹操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之下,后来撤走大军。《三国志·吴主传》引《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也说的是汉建安十八年(公元年),曹操带兵南下进攻东吴的濡须口,孙曹两军相持了一个多月,也没分出个胜负。这天,孙权亲自坐着条大船来观察曹军的动向,结果挨了一顿猛箭,差点儿把船给弄翻了。曹军集中全部的火力——弓箭,看来是下了狠劲儿,想置孙权于死地。孙权根本没有借箭的想法,也没说是草船,只是察看敌情。《魏略》是魏国郎中鱼豢写的,自己人记自己的事,犯不着往敌方孙权脸上贴金,歌功颂德。此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南开大学罗宗强和陈洪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指出:草船借箭本是孙权赤壁之战后在濡须所为。孙权在天有灵或者九泉有知的话,都会找罗贯中算账的,就是在玉皇大帝和阎王老儿那里也要对簿公堂,不然死不瞑目。告罗贯中:做事浮躁行文随便且想象力丰富的你,不经过大量考证,不尊重历史事实,根据个人喜好,凭想象,想当然,竟然将自己的伟大壮举移花接木到诸葛亮身上。唯恐不够,顺带着还将自己的手下爱将周瑜和鲁肃羞辱戏弄了一番,连他们也跟着一起受气遭殃,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这叫本统帅生前死后如何做人。世人说盖棺论定,可我死了也不得安宁,气死老夫唉!是可忍?孰不可忍!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即刻删除。

长按以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实的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