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书者是赵孟頫。《前赤壁赋》已经译过了,今天单就翻译一下《后赤壁赋》。
书者赵孟頫,宋朝皇室后裔,后接受元朝俸禄,终其一生。这事儿,放到现在讨论,仍然不会有统一的看法。气节吧,年龄越大,越是模糊,所以能够坚持,也就显得更为珍贵。与其相对比的是:赵氏后裔,要么慷慨赴死,要么终生不仕,做到不食周粟。你是生活困顿的活不下去了么?显然不是,虽不是大富大贵,那也是衣食无忧;你是没有仕途平台,就会埋没了你的才能么?显然不是,你出彩的是书房,不是官场。
接受了你,我们如何面对文天祥?如何面对崖山十万慷慨之士?书房里的,你牛;但是,做人,你不行!
苏轼,随性!他的做法,我是做不到的:我的时间都是框框好的,框框之外的,绝对不会去做的。所以,理工生和文科生,思维模式上差别真的是大。记得大学时期,一位武汉大学的老师讲到:你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能成才,但都是小材;我们武汉大学,大多都是废材,但一旦有一个成才,那就是大才!
希望自己退休之后,也能随性一把吧!
图1后赤壁赋
原文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今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与我同行。走过黄泥坂时,霜露已降,树叶也都落了。看见地上人影非常清晰,于是抬头望去,只见月亮皎洁,我们相互一看,便知大家都很喜欢这景色,于是边走边依次吟诗。片刻间,我不禁叹道:“有客无酒,即便有酒,又没有菜肴。月光皎皎,晚风清爽,没有些活动,真是愧对美景啊?”一位客人道:“今天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一条鱼,嘴巴很大,鱼鳞很小,很像松江里的鲈鱼。但是,到哪里才能找到酒呢?”
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好酒一斗,保存好久了,以备不时之需。”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下面游览。长江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大直耸。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几多时日,前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就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撩起衣襟登陆,踏着险要的山岩,拨开零乱的野草;蹲在豺狼外形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随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突然吹出清越而悠长的口哨,草木震动,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大风刮起,海浪澎湃。我也不觉难过悲伤,感想惊骇,认为这里使人畏惧,不宜久留。于是,回到船上,将船划到江心,听凭它漂泊到那边,就在那边停泊。此时,已将近三更,向周围望去,偏僻寥寂。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掠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分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羽士,穿戴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之游,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羽士转头笑了起来,我也突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处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